“活教育”理念下“活教研”的实施与思考

2020-12-03 06:39江苏省盐城市格林幼儿园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活教育园本骨干教师

江苏省盐城市格林幼儿园 杨 柳

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中,如何真正做到以教带培、以教促研,教研一体、同生共长,是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近期,围绕幼儿园的教科研管理,我在阅读理论书籍的同时,也深入思考近年来我园园本教研中的一些做法,总结教研中优秀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等。下文就“活教育”理念下的“活教研”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独特体制促进“活的教研”启动开展

我园是隶属公办盐城市幼儿园的公办民营性质的幼儿园。盐城市幼儿园有着70 多年办园历史,而我园建园仅8 年。为了增强分园建设力量,总园先后派出十多位骨干教师支持我园,既有行政、教学、后勤等管理岗位人员,也有在一线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优秀骨干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园必须走出教研新路径。同时,我园青年教师是主力军,他们对事业有热情、工作有干劲、教研有朝气,专业发展后劲大、潜力大、空间大,但有时也缺乏教育经验、反思能力不足。在大力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采用多元、适宜、鲜活的教研方式,聚焦前瞻理念的教研模式,将他们引上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创新改革的教研之路,使他们成为反思型教师,从而使幼儿园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活教研”的理论依托及实施原则

(一)“园本教研”提出的背景与定义

“园本教研”伴随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需要而提出,当时全国基础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领域提出“校本教研”概念,与此相适应,学前教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2001 年国家出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 2012 年正式颁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前教育“教什么”及“怎么教”等问题,前者等同于学前教育的课程标准,后者对前者做了重要的补充和细化。特别是2018 年 1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这使得“园本教研”内涵有了明确的界定:教研要真正从学前教育政策层面、理念层面转变为行动层面,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在这两个层面之间不断转换、耦合与循环。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学习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我园对当前“园本教研”进行认真有效的梳理与思考,希望进一步激活“园本教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全方位的教研活动为依托,尝试着从本园的实际、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坚持研训一体化,来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概括起来,“活教研”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与资源,立足于幼儿园实际,以解决本园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做“活”的教研,培养“活”的儿童、“活”的教师。

(二)“活教研”实施原则

1.人人参与原则。 在贯彻《指南》过程中,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教研,才更有可能让全园的幼儿得到《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

2.务实求真原则。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过程,扎扎实实、有血有肉、真实有效地开展教研。

3.多元差异原则。教学研究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也因园而异,因此,“活教研”也应尊重多元和差异性,对同一客观的保教实践与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可能导致教研手段和方式的不同。

4.动态调整原则。保育是个过程,教研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的选择,都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有所变化。所有“活教研”在推进过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并加以适当的修正与完善。

(三)“活教研”开展的类型与模式

从我园推进“活教研”活动来看,类型一般分为:从组织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问题研讨、教师培训、技能比赛、经验交流、活动展示与评价等,这是开展“活教研”的外界载体,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吸引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表现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预设的教研活动和随机的教研活动,这里往往随机的教研比预设的教研更难掌控与实施,更充满“活”的意味;从主体上划分,可以划分为团队研究、个人研究和个人带动团队研究,从阶段看,学前教育研究在成果丰硕的今天,发挥团队研究比个人研究更具有创新意义。

“活教研”的形式不同,内容有交集也有不同的特点。如:(1)培训式教研—引领式教研—座谈式教研,这主要是着眼于群体的活动,传统教研成分较多,形式也简单易行。(2)体验式教研—分享式教研—游戏式教研,这主要着眼于个体式的内在独特体验,把内在的体验传递给别人,并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扩散辐射。(3)案例式教研—叙事式教研—日记式教研,这是一种把某一些案例通过分析以口头叙述或以日记形式分享给别人。(4)分层式教研—园际式教研—走组式教研,这主要是着眼于园所不同的层级和水平,有意识地吸纳外地包括国际先进成果,加以研讨。(5)网络式教研—即时教研—微格教研,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及时解决研讨现实问题,并通过微格管理,以提高教研工作水平与质量。

三、“活教研”实施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定位

(一)立足“实”,注重行动研究

园本教研活化过程中,教师的研究是一种教育行动实际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实际过程中进行,由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合作开展,这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持续、系统而公开的探究活动。因此需要我们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设计方案,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在不断地实践、反思、探索和总结中将园本教研落实、抓实。

(二)立足“真”,注重用心研究

“真”既是哲学上的概念,也是艺术上的概念,更是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教研的交流中,有些教师是第一次独立主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所以独立研究经验较少,课题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加之课题组不断有新教师加入,新增教师对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团队教研氛围不浓。对此,我巧借“解手环”的游戏提高他们团结合作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的自信。通过游戏,老师们意识到合作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课题研究也一样需要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进行实践研究。接着课题负责人按照组员各自的优势,结合自主意愿,明确课题的分工,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并在互动和研讨中不断提升大家的专业研究能力。

(三)立足“引”,注重专业研究

专业引领,包括专家引领、行家引领、骨干引领等层次,是“活教研”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活教研”重在分层培训:新手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等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以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促进他们专业的提升,还采用师徒结对、优势互补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从园长到分管园长再到教研主任、年级组长,形成梯队式的帮扶小组。

同时我们还发挥名师的领航作用,如我们借助盐城特级教师“祁晓霞名师工作室”,遴选优秀教师走出园门,担任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市新入职教师教研班导师,去新疆、宁夏、甘肃等地送培,去乡镇和农村送教;去年,我园一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远赴印尼支教,在那里,她将我园园本教研中好的做法与印尼教师分享交流,让我们园本教研的“活”文化和精神走出国门,为海外幼儿教育做出了新贡献。

四、“活教研”成果的督导评价

园本教研成果如何评价,评价的指标如何制定?是开展“活教研”的重点。在实践中我们依据高宽课程中的儿童评估方式,采用了真实性评估,在日常情境或儿童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包括客观的观察、儿童观察记录、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行为的评估,这样的评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儿童的行为和真实的能力。

我园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手册《成长的足迹》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手段单一,主观性强、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因此,我们对手册进行了修订,将幼儿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改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基于观察评价的活动内容、指导策略等方面的调整,形成了最新的活化了的《成长在市幼》。

另外,目前还有不少幼儿园利用多媒体网络数据平台,建立结构化数据的成长手册,以文字描述和视频、语音与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形成可视化的多媒体成长手册,更加直观地记录幼儿成长过程。对幼儿在园期间,大班117 项、中班106 项、小班94 项数据进行采集,课程游戏与观察与《指南》相对应,老师对应《指南》对幼儿测评,多次测评记录形成同一数据表,便于分析。还可以将幼儿在园3 年的所有观察记录、评价汇总到一张表,形成结构化数据,不强调个体幼儿课程游戏实施与指南典型表现之间因果关系,而注重班级、平行班、多个幼儿园群体幼儿发展的相关关系。后期我们还希望和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形成教研共同体,学习借鉴美国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从师幼互动等相关因素,分析评估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质量。

“活教研”是我园结合实践提出的新思考,未来这一“活化”工作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活教研”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园所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积累,这样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活教育园本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