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生自治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前瞻性研究

2020-12-03 06:39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湾恒兴小学刘卫珍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园区学会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湾恒兴小学 周 辉 刘卫珍

开展学生自治教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新教育的召唤。几年来,我们结合新园区小学的特点,进行了开展“学生自治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前瞻性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新区新园区小学特点,阐述学校开展学生自治教育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一、新园区小学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园区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力度加紧进行。伴随着新园区建设,新园区小学也应运而生。新园区小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新时代的特色。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的引领下,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性的文化教育,而且是前瞻性的育人教育。当代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要有生活的自理能力、规则的自律能力、发展中的自强能力。当代的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既要有专业的技术特长,又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

(二)具有新园区的特色。新园区之所以“新”,主要体现在园区建设的布局之新、园区经济发展之新、园区文化教育的集约之新。新园区小学作为园区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始终坚持把服务于园区建设、服务于园区整体教育放在首位。因此,新园区小学既是教育中基础的基础,又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新园区小学具有鲜明的园区特色。

(三)具有新教育的特色。新园区小学坚持改革创新,不仅要创新教育理念,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式引领学习的全过程的主动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自治教育的内涵

学生自治教育,最初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一百多年以来,教育虽几经变革,但“学生自治”教育的理念始终没有变。具体地说,学生自治教育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在学生自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的主导性又表现在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观念的时代性、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既要做到导而有序,又要做到导而有效。

(二)学生在练习自治中的主体性。学生自治是练习自治,练习自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学会练习自治的方法。因此,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接受美育熏陶、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的人格教育中,学会坚强、学会勤奋、学会扬长避短;在自主教育的价值引导中,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三)活动在学生自治中的实践性。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练习自治,既然是“练习”,就必须有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来支撑。学生在富有启迪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相互关心,学会遵守规则,学会经验共享,学会自主构建。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懂得分享;在相互关爱中,懂得融洽;在遵守规则中,学会自强;在经验共享中,学会尊重;在自主构建中,学会创新。

三、学生自治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教育的基础性、受教育者的可塑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教育途径的多样性等特点,学生自治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具体表现为:以自立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互动为中心、以评价为手段,重视对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

(一)以自立为主导。由于受教育者正处于启蒙阶段,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从多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即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学习上的自律能力、心理上的自信能力、活动中的自强能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理、自律、自信、自强是自立的行为特征。

(二)以活动为载体。肖川在《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一书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活动课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适应新时期知识体系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解决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知识内容之间的矛盾,真正改变教师居绝对支配的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就必须在吸取活动课程的先进经验、弥补其不足的基础上,确立一种实践的、综合的知识观与课程观,由形式上的活动课走向反映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完全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里,肖川以教育面向世界、教育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价值与育人功能。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这里所说的“活动”,除了课内教学活动外,还指课外实践活动。课内教学活动包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展开独立的自主学习活动、分享合作学习的活动成果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活动、读书读报活动、手工制作与科学小实验活动、文艺与体育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之所以提倡“以活动为载体”,是因为这些活动具有课内与课外互补的特点,具有资源的开放性与信息共享的普惠性特点,具有实践操作与思维创新双重转化的特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现成的知识,而且是新鲜的经验。而这种经历和经验,对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不仅具有即时性的教育功能,而且具有长远的教育效应。

(三)以互动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行动口号,指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从而能承担各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这里,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即解放”,解放什么?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的小手动起来;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的小嘴说起来;解放儿童的“脑”,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因此,以“互动”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正是学生自治能力的逐步形成的过程。

(四)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自治能力的发展,评价是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把外部的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三方面。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定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过程性评价比定性评价更为重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过程性评价突出的是即时性评价与细节性评价。可见,只有将定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自治能力的发展成果,才能及时地促进学生自治能力的持续发展。

四、学生自治教育的前瞻性

展望学生自治教育的前景,应该说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生活上自理到纪律上自律,从纪律上自律到学习上自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独特性的彰显。

(二)学生从“他治”到“自治”,是一种思想与观念的更新过程。“他治”更多的表现于“被人治”,“自治”更多的表现于“自觉治”。新教育呼唤学生严以律己,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教育学生自治,重在价值引导。价值引导体现着社会的意志,体现着教育的性质,体现着教育者的教育意向,体现着被教育者的人生追求。价值引导要通过活动的设计、教育情境的创设、教育方式的选择来实现。从而使儿童先天具有的素质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发掘,能力得以发挥。

(四)教育学生自治,不可忽视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主体性人格的确立。教育学生自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能力,激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己教育自己的意向,自己转化自己的方法,才能实现个体的人生追求。当全体学生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学校教育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的竞争氛围。

(五)学生自治教育,教育是手段,学生自治是目的。学生自治不能无师自通,而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是学生自治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用新教育的理念来启迪学生的思维,用新教育的手段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用新教育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六)教育学生自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远远超出了生物学上“生存”“活着”的意义,而且有深厚的文化旨趣与价值内涵。因此,生活既与目标追求相关联,又与个性发展相关联。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空间与生活情境。因而,学生自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经历、体验、经验密切结合。只有这样,学生自治教育才会有发展的空间,才会有生成的土壤,才会有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开展学生“自治教育”,既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既是新教育的呼唤,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园区学会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学会分享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强国兴邦?青年担当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