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品质培养,落实校本课程开发新实践

2020-12-03 06:39江苏省江阴市月城中学孔宇宁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德育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中学 孔宇宁

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质有别于小学阶段与高中阶段。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发生急剧的变化,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型时期,应尽早用积极、正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助力他们的学力的提升和学涯规划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我校通过整体建构,收集、整理、分析、分类、利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适应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质,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指向,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真体现。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就是基于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也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勇敢尝试,保持生长的态势,不断形成积极的品质。

(二)加速教师的成长

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搭建合理有效的教育平台,唤醒学生内在成长的自我驱动力,教会学生审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调控,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培养积极品质。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带班主张融入校本德育过程中,在引领、激励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基于学校德育建设的需要

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是校本德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学校基于积极品质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助于学生品德提升,更有助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而这六大实施途径就是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形式

开发校本课程形式的多样性得益于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德育活动,学校的课程设计更是在德育活动的基础上使德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校园既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也是孩子们规范行为,习得礼仪、修身养性的场所,从每一次班会主题的精心设计,到国旗下讲话的有序开展;从每年艺术节、体育节的成功举行,到义卖活动、寻访好人、相约少年宫等特色活动的举行,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是孩子体验生活、锤炼品质的机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形式主要有:

(一)文化浸润篇

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经典的育人功能,每年春天,学校组织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1.举办诗词大会

首先各个年级举办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诗词大会。活动中,选手们采用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中华少年》《将进酒》《沁园春·雪》《春江花月夜》等经典诗文,他们忘我投入,有的激情澎湃,尽显一腔豪情;有的悠扬婉转,演绎江南月色。学校举行诗词大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营造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学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举办名著手抄报比赛

名著阅读手抄报比赛是文化节活动的固定项目,手抄报内容围绕江阴市教研室颁发的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水浒传》《朝花夕拾》等经典展开,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有效引读、课堂导读、师生互读,做知识卡片,进行人物形象辨析,引导学生对名著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更深入地了解。

3.举行“相约图书馆”活动

“相约图书馆”是文化节活动的重要环节。每年早春,学校的少先队员便来到镇图书馆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镇图书馆在大戏院一隅,面积不大,但藏书丰富,同学们被各类书籍所吸引,有的是刻意寻找某一本书,有的是随意浏览,看到喜欢的作者或者中意的书名,就轻轻将书抽取出来翻阅。捧着书站着看,到阅读区坐着看,两个同学合看……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了同学们对书籍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化节活动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也是用文化浸染心灵的德育课程实践形式。

(二)人格养成篇

学校管理关键在于促成人的成长,通过建设德育课程,养成学生积极、勇敢、乐观的优秀品质,追根溯源,德育课程在于实践“以人为本”的人格养成管理。

1.志愿者活动

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日,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到镇老年康乐中心开展慰问活动,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关爱老年人,陪伴老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下午。活动中,团员青年们不仅为老人送来水果、点心等慰问品,陪伴老人亲切交谈,而且还精心准备唱歌、小品、书法、魔术等节目,为敬老院带去欢乐。活动时间虽短,但是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志愿者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纪念和学习雷锋,不仅能接触社会,了解生活本身,也能更好地走近、诠释雷锋精神,更能培养尊老、敬老,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积极品质。

2.学生义卖活动

为温暖西部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上学之路,我校每年举行 “共享阳光 让爱飞翔”爱心义卖活动,活动募集的善款将用于制作童鞋。爱心义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设置摊位,几十个临时用学生课桌摆成的摊位,在排球场上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班义卖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学生闲置的课外书、学习用具,还有字画、毛绒玩具、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等。义卖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为他人献爱心的舞台,同时也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义卖的劳动中学会付出与奉献。

3.缅怀先烈活动

每年清明,学校各年级学生代表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秦望山脚下的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烈士丰碑上寥寥的文字却浓缩了一段段烽火岁月,凝固了一个个为理想信仰献身的年轻生命。学生代表们带着浓浓的哀思向革命先烈们敬献了花圈和鲜花。学校在清明期间,还陆续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清明主题板报评选活动,国旗下主题讲话以及团员志愿者的“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等志愿活动。追忆先贤,是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们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运动会锤炼品质

每年深秋,我校田径运动会暨阳光体育节拉开帷幕。整个运动会内容丰富,赛程紧凑,气氛热烈,秩序井然。全校各个班级的代表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踏入会场,呈现了月中学子蓬勃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多样才华。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机制和推手。这场安全、拼搏、和谐的盛会,既是广大师生展示体育特长、凝聚集体力量的平台,更增强了师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5.新生军训

每年开学初,我校开展面向初一新生的军训,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坚强、坚持、团结、纪律的重要性。面对烈日、疲惫、饥渴的困顿,磨炼学生的意志力。面对方阵、正步、集合,能否集中一致、协作,团队的纪律是否人人都能不折不扣地遵守并执行。军训很好地砥砺了新生的意志与品质,让他们在学习低谷中也能坚韧不屈,奋发图强。军训结束后,新生们纷纷拟写了自己的军训体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枚枚快乐、坚强而怀揣梦想的种子在发芽、成长。

6.国旗下讲话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由各班级承担,分为主持人和主讲人。主持人有序推进“国旗下讲话”的活动进程,介绍主讲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榜样的范式。主讲人围绕一个学习的方面,学习的问题,学习的时段,选择一个讲话的命题,进行演讲。现身说法,旁征博引,向全校师生讲述学习的小故事,成功的小案例,砥砺学习品质的名人名言,在全校形成一种榜样的影响力。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演讲的机会,体验广场式的气场,体验过程进行中情绪的变化,使学生学会镇静与掌控,学会调度节奏,由此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不论从演讲内容还是演讲仪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

另外,每年五月,学校隆重举行主题为“我和青春有个约定”的14 岁青春仪式,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祝福声中,告别金色童年,开启青年时代。每年七月,初三年级毕业典礼在影视厅隆重举行,毕业生相聚一堂,进行了温暖而难忘的庆祝活动。校长作为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带领初二学生走青春门,给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祝愿同学们以此为起点,点燃梦想之火,去追求更大的进步!这些过程使青春仪式、毕业典礼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而是温暖的情感记忆,激荡起情感的涟漪,给孩子们生命中留下了美好的瞬间,并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德育故事背后,校本课程建设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成长,培养健康的生命个体,传递有温度的教育。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德育实践活动中,课程建设实现的是人的成长!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