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探索

2020-12-03 16:0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欧阳琪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优化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欧阳琪

一、全媒体时代德育环境的变化

(一)全媒体时代给德育环境的优化带来了机遇

1.为解决传统德育“灌输式”问题提供可能。在传统的德育环境中,德育知识过于理论化,在德育的过程中以智育的方式进行道德影响。学生获得的是一种道德知识,而不是经历道德体验之后的道德认知。全媒体时代可以改变过去“灌输式”道德知识获取方式,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道德知识的学习与体验,在多样的感受中实现内化,从而实现社会道德到个人道德的转化。

2.全媒体时代为主体性德育创造了条件。传统德育中,“说教式”的德育占比极大,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德育,被动服从道德规范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无参与主体道德选择与道德澄清能力培养的机会。

3.全媒体时代为德育交互式评价奠定基础。传统德育中,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环境空间条块化发展导致的德育合力不足问题,也可以因为全媒体的发展得到缓解。全媒体时代“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的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交互评价只需要一个小程序即可完成,这就使三位一体德育生活环境大系统的整合和道德大氛围作用的发挥都有了可能。

(二)全媒体时代同时给德育环境的优化带来挑战

1.教师德育权威地位的弱化。当全媒体与教育相遇,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高速信息不再停留于单一渠道,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教育开始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花样繁多的各类新媒体搭载海量信息,不断挤占着教师的时间空间。

2.技术焦虑、信息超载。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短信、qq 群、微信、博客纷至沓来,“互联网+”、大数据、慕课、微课花样繁多。教师难免会受到困扰,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功能被异化。

3.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可能。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学生、家长、路人的手机随时可以直播教师的教育过程,时有断章取义之举,也不乏以虚假报道获取关注者。

二、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策略

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更新德育观念,拓宽德育路径,丰富德育评价,我们通过德育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优化来实现。

(一)德育物质环境的优化行动

学校地理位置往往由城市规划和历史原因影响,并非学校所能选择的。因此,我们一般在优化德育物质环境时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人文景观、图书资料等方面。

1.基于学校“一训三风”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建设。学校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一训三风”,彰显学校育人目标与办学理念,尤其是校风校训。故校园环境建设中除了直接呈现办学文化,还可以把育人目标内涵、德育理念等进行内容分解,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被学生关注和记忆的表现方式建设,以彰显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2.建设能给学生耳濡目染的德育功能主题场馆。基于学校德育主题建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场馆,场馆的表达方式要贴近学生心理,让学生乐于接受。若能在建设特色德育场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利用全媒体的即时交流功能,引导学生参与环境的建设,则会更充分地彰显校园环境育人的特质。

3.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主体性德育实施所需的设施设备优化行动。全媒体时代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在于配合学校信息化发展和主体性德育的目标。主体性德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以激发和唤醒为主线,引导学生对现有道德价值、行为规范作出积极独立的思考,进而作出自己的、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基于此,设施设备的建设与优化要强调“实时终端、交互联动”,所有的设备更新设施购买要以此为前提,方可突出学校隐性环境之育人功能。

4.基于易借阅、可评价目标的图书资料优化行动。全媒体时代,学生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纸质阅读,还包括电子阅读、视频、音频阅读,优化建设行动中首先是对纸质书籍进行主题和功能分类,在主题阅读的全过程中充分凸显全媒体时代全时在线、即时传输的特点,把招募、阅读分享、聚焦思辨、行动体验、总结交流等过程与各种媒体渠道结合起来,增强实效。

(二)优化德育精神环境的行动

在优化德育精神环境的行动中,我们仍然特别关注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管理环境、情境环境、舆论环境,通过以下三方面的行动实现优化。

1.重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机构。学校德育机构的设置对于学校德育实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常规德育机构之外的新思路。(1)指导教师自组织形式的德育工作室发展。教师自组织的研究模式因其自发性、相对自由,更容易激发归属感的特征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学校应该以自组织形式工作室的发展制度来指导与督促工作室活动的开展,并将其纳入教师发展中心进行管理,但也可以依据学校实际,在实践研究一段时间后再确定。(2)建设学生发展中心。在我国德育研究的历史中,我们对于德育目的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以社会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过程,他们不再满足于做一名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尤其是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他们的主体性诉求显著增强,学生发展中心的成立,可以有效避免教师的盲目替代思维,增强活动的实效。(3)探索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交流平台。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交流平台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努力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目标。

2.培育创新型德育队伍。(1)倡导全员德育,营造和谐德育氛围。全员德育,可以把德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且全课程德育,也能更充分地挖掘各学科的人文教育元素,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与内化道德理解。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对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整理,不仅是为了展示,更是相互启迪。(2)组织校内德育专家团队,研究问题学生的转化方式。我们组织校内德育专家团队,把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有丰富德育经验的教师与学校心辅团队教师集合起来,专门研究问题学生的转化,分年级、分类别的行动研究,不仅能够获取大量的德育案例,还能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教师、班级层面有效德育实施的一般模式。

3.探索激发学生动力的德育评价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德育评价,应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德育自我教育与自我整合进步的能力以及帮助他们成为德育实践与自我实现的积极践行者作为目标并以此开展相应研究。

评价过程中,有两点极为重要。一是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重在分析。二是评价的指标与体系设定应重在发展目标的暗示,在数据分析中通过全媒体与信息化技术,重点关注个体与团队动态变化,以给教师、家长、学生提供指引性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的学校德育应从更广阔的德育空间来反思和创新德育实效性,通过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德育环境,凸显全媒体功能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研究创新德育策略,积极促进学生与德育环境的主动对话,帮助他们激发主体成长意识,主动开展道德认知与判断,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从而唤醒学生生命中的人性之美。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优化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