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20-12-03 16:00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施国柱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才艺校园文化校园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施国柱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一种群体文化。由此看来,基于学生视角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所谓学生视角,就是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重视对学生的观照与审视。即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学生视角创建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引领他们展现文雅举止。从而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现学校的办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着眼学生的内在需求,打造有个性的物质文化

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首先需要的是教师退回到学生的角色。可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是基于学生视角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物质文化的创设不只是为了外观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展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呈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引领学生的理想追求。

(一)聚焦阳光体验教育

我自1998 年来,一直在九年一贯制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任校长一职。二十余年来,以“让师生在亲身体验中成长”为核心指导理念,通过体验型德育、体验型课堂和体验型教研三个板块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阳光体验教育”体系。鉴于此,校园的每一堵墙壁和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体验教育的气息。

如:指向“体验型德育”的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创建了三个板块。

1.让“核心理念”入脑入心

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到场,“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是指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的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经历。亲身体验,包括亲身经历和亲“心”经历。“学会健体、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强烈需求,都须在亲身体验中实现。因此,我们基于学生需求,提出了“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成长”的口号。这十一个字非常醒目地镌刻在学校正厅的主题墙上,使学生在活动、休憩、用餐时随时可见,引领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成长。这样,促进了校园物质文化从空泛走向了可视。使学生有了认同感,就有了实际意义,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2.让“文雅言行”可以触摸

我们号召全校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最后经过汇总,提炼出“十条阳光好习惯”内容。发动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内容图文并茂地在校园四周的围墙上绘制出来。学生在课间活动或休憩锻炼时,可随时诵读、践行、检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枯燥的背诵变为“耳濡目染”,烦琐的践行也“化整为零”,古板的检测化为“自我需求”。这种方式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抽象走向了具体,较为有效地引领着学生形成文雅的言行。

3.让“和谐发展”具体形象

我们的校园建筑是“廊柱式”设计,共有400 多根廊柱。如何装饰这些廊柱就成了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对四个楼层分别以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和学会审美四个主题进行设计和绘制。内容包括体育游戏、古代诗词、美德故事、名家书画等,有趣的游戏、精美的诗歌、美轮美奂的书画时时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这些内容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成长”的形象演绎。徜徉其间,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着他们的发展。

(二)来源学生经典故事

在“在亲身体验中成长”的理念引领下,学生中时常会产生一些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故事。我们从引领学生成长的愿景出发,基于学生的需求,挑选一些典型的案例,以物化的形态呈现,让这些故事永久性地矗立在校园内,陪伴着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如:学校倡导“素质发展五个一”,引领学生才艺发展。五年级学生杨洁苦练二胡,并获得浙江省“管溪杯”少儿二胡演奏赛金奖第一名。为了纪念这一成绩,广大师生纷纷要求把杨洁的二胡变成雕塑,展现在校园内。这既是对杨洁的赞赏,也展示了阳光学子对参与才艺提升活动的热情,表现了学校的价值导向。

二、着眼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生有活力的活动文化

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只有遵循学生的这种天性顺势而为,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努力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品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动得起来,静得下去,整个校园时时呈现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的景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逐渐形成有活力的校园活动文化。

(一)课间活动,玩出味道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玩什么、怎么玩?是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亟须研究的事情。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指导思想,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间活动进行了改编和完善。剔除其中没营养、危险的元素,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的因素。现在学生活动比较聚焦的有五个项目,即转魔方踢毽子、抖空竹、跳绳、打乒乓球,称之为“课间活动五个一”。使学生根据时间和场地的不同,随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

我们制定了各个项目的达标细则,定期组织考评。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一有空闲就投身其中,玩得很有味道。下课后,大家都出来玩,使校园显得既灵动,又有序。大家乐此不疲地投身于课间活动,无暇顾及游戏和嬉闹。时间久了,伴随着活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文明的言行习惯也得到了较好的养成和巩固。课间活动成了学生提高校园生活品质,提升自身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成就了阳光独特的活动文化。

(二)才艺活动,玩出文化

我们还在校内推行了“才艺提升五个一”活动,即下围棋、踢毽子、学书画、练器乐、读好书。由于学校占地面积不大,挑选了下围棋和踢毽子一静一动两个体育项目,下围棋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踢毽子可以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学习书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或画的爱好。练习器乐要求能够比较熟练地演奏其中的一种,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的乐器奠定了基础。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五个一涵盖了传统认识上的琴棋书画典型才艺,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我们拟定了每项才艺的考评办法,每学期组织一次基于学生自主申报基础上的考评,使学生的相关技能在达成一个目标后又向更高的层次递升,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体味才艺不断提升的快乐。

为了持续激起广大学生参与才艺提升活动的热情,学校为技艺特别出众的学生举办个人才艺展示专场。力图创造学生独有的才艺活动文化,使其定格为学生心中的永恒记忆。这正体现了文化的特点,“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

三、着眼学生的持续发展,形成有魅力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先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师生的集体认同,使他们身心舒畅、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于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发生积极的影响。

(一)以“十条阳光好习惯”为载体推进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形成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因此,学风的集中显现形式就是学生的言行习惯。也只有当学校所倡导的规范成了广大学生的好习惯,这样的风尚才是可持续的,能生长的。

(二)以“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推进教风建设

我校教师深深懂得,教育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总是站在学生的前面,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久而久之,教师们的教风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两大“看点”:

1.以身作则,践行教师版“十条阳光好习惯”

与学生的学风相呼应,经过全体教师的广泛讨论,并征求学生意见,拟定了教师版“十条阳光好习惯”。如:“职业人生有规划,见缝插针广阅读”;“爱生若子换位想,嘘寒问暖常关怀”……学校组织教师逐条学习领悟,逐条贯彻落实。并定期进行检测评价,严格与日常考核挂钩,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为学生做出正面的示范。

2.师生融合,让教师成为学生中的“首席”

理想的学教状态应该是教师能够俯下身子,融入学生群体,成为其中的首席。在共同的学习、玩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引领学生到达预设的境界。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校教师躬身实践,逐渐形成了奋进、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风尚。

(三)以“赏识教育”为导向推进校风建设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经常受到老师和同伴的夸奖能使学生提升对自我的肯定,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以此衡量自身的日常言行,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1.在“荣誉申请”中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

每所学校都在评比各类先进学生,但在传统评比中,能够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只占少数。为了使所有学生的努力都有积极的回应,我们倡导赏识教育,让赏识之风覆盖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

2.在评选“阳光少年”中营造赏识氛围

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成长。我们要求每名学生都能确立努力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合理分解远期目标。使他们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积小成为大成,最终到达理想的境界。

学校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专门场所,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如此。我校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着眼学生的持续发展,从办学实际出发打造的校园文化,才是有个性和魅力的,才能够使广大学生幸福地沉浸其中,润物无声地引领他们全面而和谐地成长。

猜你喜欢
才艺校园文化校园
才艺咖
才艺咖
才艺大展示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才艺展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