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0-12-03 01:17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中医院公共卫生

中医医院疫后高质量发展,考验着每一位中医医院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

在2020年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肯定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诊疗方法和多种中成药、中药方剂被列入各版本的国家版诊疗方案,并被多次推荐。

对于国内众多中医专科医院来说,这无疑将是一次借势登高发展的机会。不过,在疫后补短板建设政府总体规划之下,国内中医医院也应该找出不足,推进中医医院在疫后的高质量发展。

第八届中国市县医院云论坛8月1日下午,特设中医医院发展的主题分论坛。四家东部地区中医医院的管理者莅临“云端”,一起求索“登高”之后中医医院疫后高质量发展策略。本场分论坛主持人为《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常务副社长、中国医院职业化管理者联盟秘书长张智慧。本场分论坛获得了华润三九的支持。

翟理祥:坚持中西医融合集团化模式

“国家对于中医医院的定位不是‘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指出,中医医院的发展还是要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办院方向不能变,要突出中西医融合。

在当下医改政策挑战之下,翟理祥强调医院发展还是要坚持“四个不能变”:坚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不能变;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能变;坚持社会、医院、员工三者利益相统一的制度安排原则不能变;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办院方向不能变。

作为一家中医院管理者,他特别强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的“五种资源优势”: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

“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卫生资源,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其在医改中的作用,发挥其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翟理祥着重指出。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后,“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在发展理念上,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翟理祥补充。

在秉持中西药融合理念的同时,医院还坚持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目前,医院发展出五个院区,与和睦家医疗合作运营的琶洲医院正在试运营,南沙院区目前也正在建设过程中。2019年,广东省中医院门急诊量达到720万人次,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

医院集团化战略能够形成综合管理优势。“总院对分院实施紧密型垂直管理,只派少数管理人员对分院执行现场管理。全院专职管理人员比例只占6%。分院可以凭借各自特色优势独立开展业务,又可以借助集团经营策略、管理机制、人才资源和品牌影响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

“实施集团化管理,致力于办世界最好的中医医院。”翟理祥点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他最后指出,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要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郑培永: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

“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这个数字来自202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8月1日演讲时强调,在2020年上半年抗疫之战中,中医药的作用获得党中央和政府巨大肯定。

而且,作为国内中医专科医院佼佼者,龙华医院药学部也在疫情第一时间组织院内临床专家,根据前期诊疗经验拟定了两个抗击新冠肺炎的处方。郑培永介绍。

不过,中医药在上述抗疫绩效背后也有一些不足。郑培永指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人才不足;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在公共卫生、传染病等方面知识储备和应急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救治,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早期参与危急重症救治 偏少。

因此,郑培永进一步指出,中医传染病学科发展相对缓慢;中西医结合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医与公共卫生学科融合有待深入。面对这样的难题,他指出未来应该“融合建设学科,加强中医药与公共卫生学科交叉”,特别是“应从制度建设上将中医药纳入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体系”。

在疫情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上,郑培永继续强调“中医药与公共卫生学科的深度融合“:结合公共卫生,建设真正的治未病学科体系;着力提升医院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着力提升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科研能力。

除此之外,郑培勇还强调,学科建设上还应该重视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传承;促进中西医结合,提升临床救治能力。

在人才培养上,郑培永则强调,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内涵清晰、模式丰富、机制健全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

郑培永还特别建议,在中医院校中,增加公共卫生类课程比例,提高中医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增加中医疫病学、“治未病”学等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优势。

同时,他也强调,应该积极开展“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通过中西医、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整合式教育体系,追求守正中医思维、规范临床诊疗技能、融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强化中医师承教育,郑培永还指出,应该“制定中医药师承教育专门法律或法规;规范中医药师承教育主体资格认定”。“在实施过程中,按规定保证基本的随师临床时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侍诊抄方互动教学,优化带教内容方式;利用互联网搭建师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

郑培永还介绍,龙华医院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依托,建立自己的临床师承教育新模式。

徐俊华:继承吴门医派,突出中医特色

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源地。吴门医派起源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以“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为特征,素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美誉。

苏州市中医院院长徐俊华强调指出,作为苏州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是吴门医派传承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主阵地。

而且,2013年底,经苏州市政府同意,苏州市中医院专门成立“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推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和传统文化。

在徐俊华看来,医院高质量发展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他强调,医院发展要有正确方向。一方面,医院要坚持继承发展吴门医派的特色专科、特色专药、特色中医医疗技术、特色服务。另一方面,医院也要注意全面综合发展,大力发展急诊、外科。徐俊华指出,“中医特色优势带动医院全面综合发展,医院全面综合发展促进中医特色优势”。

其次,多种举措并用,培养人才。徐俊华将其概括为,“以自我培养为主,完善人才梯队;引进团队,优化人才结构”。

另外,为了提升城市竞争,苏州市有大量人才引进计划的投入。他指出,医院借助本地政府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投入,近年来引进一部分紧缺医疗人才,助力医院发展。

第三,绩效考核要有明确导向。当下,医院绩效国考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都提出一些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徐俊华强调,医院还有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导向性要求,体现中医药特色原则,体现学科发展原则,体现人才成长原则,等等。

第四,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医院在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作为。医院积极配合医改要求,建设创伤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而且,医院在2013年苏州横塘煤气公司宿舍楼爆炸案、2014年昆山8·2特大爆炸案等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积极主动承担医疗救治任务。

特别是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医院全面参与新冠肺炎救治。为了支援武汉抗疫,医院选派骨干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疗队。同时,医院选派中医专家支援本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协助医疗救治。而且,医院发挥自身特色,研制中医药特色防治方案,提供多种形式的吴医特色服务。

第五,文化宣传要重点突出吴门医派。医院的“吴医大讲堂”从2010年启动,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年科普讲座在100余场。同时,医院也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举办“天下吴医”欧洲巡展,同时积极接待海外团体来院交流观摩吴门医派特色中医药。

徐俊华特别强调,医院“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全力推动医院快速发展,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科技影响力不断提高”。

林胜友:中医特色提高医院竞争力

杭州市中医院是一家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优势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医院现有武林、丁桥两个院区,2019年门急诊241万人次,手术2万多台次。

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林胜友强调,“中医要有特色,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西医也不能落后,要实现综合办院的目标”。而且,他特别介绍,医院新建成的丁桥院区是一家“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优质服务是医疗发展的基础。没有优质的服务,在杭州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就不会吸引到患者”。林胜友指出,医院为此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首先,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中医药人员配备充足。林胜友还介绍,医院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4.04%,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61.48%。

其次,医院有全国名中医1名,国家级指导老师10名,浙江省国医名师2名,浙江省级名中医12名,杭州市级名中医23名。而且,医院开展院内师承教育,形成一批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个。

同时,为了强化医院的技术力量,医院先后聘任王永炎院士、陈香美院士,对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疾病诊治、科研攻关等各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批名医提高了医院整体的中医技术和力量,也对医院引导中医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林胜友强调。

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市中医院已经拥有肾病科、妇科两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肾病科拥有血透机200台,是国内中医院规模最大的肾病治疗中心之一,也是华东肾病(中医)诊疗中心。医院中医特色妇科,还是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之一,已列入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以上述两大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医院已经培育中医内涵丰富的优势学科,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林胜友指出,医院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在全院形成了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同时,医院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中医中药发展的考核和激励措施。比如,中药饮片不占药占比,加大饮片和适宜技术使用的激励措施,积极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等等。

最后,医院还跟杭州中医药行业协会举办广兴堂国医馆,集中医传统诊疗、中医文化展示、中医养生休闲、中医保健体验为一体,展示中医药文化。

林胜友最后总结,“中医药是中医院发展的基础。同时,中医院也必须要拥有现代化的技术。而且,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学科是基础,人文关怀是关键。”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中医院公共卫生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全力以赴 永川区中医院开启“防控+”模式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