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景漂”现象
——让“景漂”——漂起来的力量

2020-12-04 02:41彭中天
景德镇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浮力景德镇陶瓷

彭中天

“景漂”一词的出现不过七八年。而且属于泊来品,是北漂的演变或借用。“景漂”是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奇特文化现象——漂泊一族,即北方以北京为代表形成了北漂,南方则是以景德镇和横店为代表的景漂与横漂。

我理解的漂族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指为寻梦而来的国际艺人、文化达人、文艺青年、特定讨生活的打工者以及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闲杂人员。据说北京有上百万之多,涵盖影视、文学、艺术等各门类,呈全产业链分布,蔚为壮观。这和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无关系,故属于政治驱动型;景德镇则以陶瓷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人、艺人与匠人,还有大批有志于陶瓷文创的青年人,多达十万之众,专业特色明显,稳定性相对高,大多数是冲着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而来,所以当属文化驱动型;横店是新兴的以影视和旅游为特色的演艺产业集散中心,流动性大、季节性强、人员构成复杂且差异性明显,人聚横店完全是资本的力量,可以归之为投资驱动型。

景漂族基本上是一群追求理想,身怀绝技、喜爱陶瓷、热爱生活,受过良好教育又不愿受体制约束且充满创新冲动的文化人居多。这群人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浑身充满了活力和创新力。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白天基本上是形而下——为了钱而奔波,满足生存的需要,一到了晚上就回归形而上——择友而聚,品茶论道,高谈阔论,主题无非是文化、梦想与创新,有时一晚还要赶几个场子。这种爱学习、爱生活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劲头与白天简直判若两人,雅俗在这里天然合一。由于这群人的存在让景德镇充满了正能量和想象力,这才是创新、创意的外来推动力和主力军,笔者所定义的“景漂”相对狭义,不过是近十年所形成的特定人群,但广义景漂现象却由来巳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宋真宗时期。那时的景德镇巳初具规模,名声远播,各窑口的艺人和周边农民为避战乱和讨生活不约而同齐聚此地,极大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形成了外来人才聚集和内部产业分工,于是才有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论漂史景德镇才是祖师爷,论成功和业绩更是不输给任何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就属于漂出来的一座独一无二、可以代表中国的历史名镇——天下第一漂族古镇!

今天笔者只想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景漂现象,那就是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与历史成因,而不局限于具体的个人或个案。既然景漂已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就漂谈漂显然是太肤浅了,我想深究的是为什么会漂?我想一定是和某种力有关!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物体之所以会漂,是因为有浮力的作用。所谓浮力就是向上托起的力量。浮力的存在才能解释漂的客观现实。有浮才有漂,有漂必有浮,漂浮原来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所以我想从景德镇这座城市特有的浮力来论证其漂的合理性。

其一是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浮力。

瓷都盛名是历史的结晶,是文而化之的典型代表,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是品牌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更是文化与生活的文明华章。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及广为流传的神奇故事对怀揣梦想前来朝圣的人群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热爱陶瓷是景漂的共性,他们就是冲着这浓郁的而特有的文化氛围来的,因为在这里,每一寸土地中都能找到你喜欢的陶瓷语言和文化符号,甚至连空气里都充满了古老的陶瓷气息与蓬勃的创新活力。景德镇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蕴可以承载任何光荣与梦想,这强大的文化浮力谁人能与之匹敌?自然这就成为吸引景漂们最为重要的文化因素了,只有文化能让人沉得下来且待得住,舍此无它。

其二是完备的产业配套形成的专业浮力。

在景德镇产业分工很细,光工艺流程就有七十二道工序,其实远远不止;从品种来说又是集各大窑口之大成,品类繁多、一应俱全;专业服务配套更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来景德镇无需十八般武艺,只要有一点自己的绝活,剩下的全有人给你提供服务,而且还全是顶级的神队友,从制板、拉坯、修坯、点彩、题字、运输、烧窑到包装,根本不用你动手。甚至你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这里也有人来为你实现,让你梦想成真。这种神奇的力量也只有景德镇才具备,这对于想创新创业或在某一环节出力的个体来说,这不正是最为理想的圆梦之地吗?陶瓷是复杂工艺,但到了景德镇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因此可以说专业配套能力是吸引景漂的又一大理由。

其三是由品牌及美誉度带来的市场浮力。

景德镇不仅以制陶闻名于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陶瓷大卖场,缺乏市场号召力的地方是没有漂的理由的。买家的云集带来了市场的繁荣,淘宝者与旅游者的蜂涌而至更让销售变得容易。很多人不为别的,就是冲着景德镇这三个字来的。用经济学来解释,基础人群、消费偏好、品牌效应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成交率。这对景漂而言是最大的利好,作品能卖出去才是王道。如果没有市场的浮力来做支撑,谁想漂也难。毕竟投入是要回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形成和品牌的认可是十分难得的稀缺资源,而能把生产和销售如此完美结合的大概是非景德镇莫属了。这才叫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其四是由低成本多美食形成的生活浮力。

景德镇面积不大,物价不高,民风纯朴,美食遍地,尤以浮梁菜为佳。红烧军鱼、腊肉炖甲鱼、乐平白切狗肉、干锅蒸土鸡,令你食之不忘;地方特色小吃碱水粑、饺子粑、冷粉、油条包麻糍和生煎小锅贴更是回味无穷。美味佳肴俯身即是,好吃而不贵,幸福指数极高。地摊经济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活十分方便,更让整座城市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在景德镇只要你有想法、肯付出,生存是没问题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还非常轻松、舒适与安逸。低成本、有口福和便利性所带来的生活浮力,让你来了就不想走,这和北漂相比,不知要幸福多少倍。这才是“景漂”能漂下去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其五是好山好水好环境带来的生态浮力。

景德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母亲河昌江绕山而行、穿城而过,形成自然景色极佳的百里风光带。另外还有支流若干,水网密布,水质极好,潺潺流水与丘陵地貌的瞒目青山构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田园山水画,良好的植被和茂密的树林为景德镇披上了充满生机的绿装。尤其是这几年经过“洗脸洗脚”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机理特色无双,亦城亦乡、亦山亦水、亦工亦农、亦文亦商、亦古亦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景德镇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一流的,与瑞士也有的一拼。

其六是虹吸效应加共识形成的聚合浮力。

人是群居动物,同类人喜欢扎堆,领头羊异常重要。一个陶大毕业的李见深在周游列国后,倦鸟归林,返朴归真,一头扎进带有浓郁农耕文明色彩的偏僻三宝,创办了国际陶艺家村,引来了无数跨国界的艺术爱好者,本土工艺大师们也纷纷落户,形成了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也成为了事实上的景漂聚集地,缔造了一个三宝神话。李见深无疑是先知先觉的景漂代表,他应该是永远的景漂协会名誉会长才对!三宝蓬主肖学锋则又是新生代景漂的杰出人物,一个来自武汉的文艺青年,钟情陶瓷,纵情山水,

投入巨资、不惜成本打造出了颇有品味的三宝蓬,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聚集了人气,自然成为了三宝部落的新亮点,只是投资回收还遥遥无期。当然刘子力创建的陶溪川更是名声远播,最重要的是他为景漂们搭建了一个面向市场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由文态、人态、业态、生态、活态和商态共同构成的浮力孕育了景德镇独有的气场,对景漂一族而言浮力就是魅力,焉有不爱上此地的理由!

当下,景德镇随着国家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验区的挂牌,命运之神再次眷顾此地。同时中央也把五道必答题交到了决策者手中,这就是“如何传承与创新?”“怎样打造国际交流新平台?”“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瓷都?”“什么是文旅区域中心城市?”和“如何构建新型人文城市?”。笔者以为景漂与这五道题都有直接关联,尤其是打好景漂这张牌,对于树立新型人文城市形象意义极大。人文城市的核心要义就是人文精神、人文景观与人文关怀。善待景漂就是善待文化、善待人才、善待梦想、其结果必然是获得满满的创新回报和软实力展现。只有把景漂变成“景归”或“景宝”才能体现景德镇的诚意和情怀,才能还景漂以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才能为景德镇再造辉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景德镇固然是属于景德镇人的,但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没有这种胸怀与气魄如何与世界对话?凭什么可以独步江湖而傲视群雄?

现在景德镇正处在一个蝶变的前夜,如何将陶瓷文化提升至陶瓷文明?如何将生活美学提升至城市美学?如何将水陆陶瓷之路提升至空中陶瓷之路?如何使世界每个家庭重新和景德镇发生关系?如何确立中国陶瓷面向世界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如何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于此?这一系列的创造性工作都摆在了面前,亟需更多的外来者的积极参与和智力贡献。由品牌、思想、文化、知识、智慧、技术、机制、政策等要素构成的软实力才是助景德镇在新一轮竞赛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而这最终都落在人才这个核心要素上,唯有新型人文城市能够承载这一切。笔者可以断言,政府对景漂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走向和使命的实现。

瑞士和美国都太远,但景德镇很近、很美、很亲。希望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国内外逐梦者的伊甸园,世界陶瓷行业的朝圣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样本,特色文化旅游的打卡地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对标城。

猜你喜欢
浮力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第十章浮力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