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04 03:52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中心小学刘春侠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德中华文章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中心小学 刘春侠

从当前小学生的道德现状来看,既有让人欣喜的一面,同时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现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水平高度富足的年代,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选择,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随意消费的拜金主义,见到困难就退缩的享乐主义,凡是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不懂感恩、心理承受力不足、容易抱怨的负面情绪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从某一个层面上反映出当代小学生在道德观发展上的不正确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是增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的有效方法。将中华美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从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美德

认真观察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一篇又一篇饱含着创作者心血的优美文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语文课堂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师都需要围绕这些文章进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美德教育可以从阅读教学入手。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端正教学观念,树立起中华美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的思想,不能把语文教学当成是单纯知识传授的工具,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中华美德教育。要注重挖掘课本文章中的中华美德素材,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深入体会课本中作者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中华美德信息。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在字词句、篇章段落等这些基础阅读知识的讲授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应该注重在基础教学之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升华,利用作者所提供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引导他们深入领会文章内涵,帮助他们能够学会学懂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牺牲了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从而达到以文育人,将中华美德代代相传的效果。

二、从课堂互动中,渗透中华美德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时刻影响着他们。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以身作则。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时,要端正态度,将学生看作平等交流的个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面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遵守纪律的学生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要采取公平的对待方式,能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鼓励,取得成绩时给予表扬,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对中华美德教育的渗透。比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美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感情。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种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人学习小组,通过课后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景色的古文诗词或是文章,然后将其所收集到的文章诗词带到课堂,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谈感受,说体会,比一比,赛一赛,从而在良好的课堂互动中将中华美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祖国的美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与学生真诚的情感沟通,为他们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接收和接受教师所要传递的有关中华美德方面的德育信息,才能够对他们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从教学环节中,渗透中华美德

为了增强中华美德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必须要把握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并针对课本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更好地将中华美德信息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一是在揭示课文题目时渗透中华美德。每一篇语文课文题目的设定,都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升华。比如,在对《女娲补天》进行课堂教学时,在揭示课文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结果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二是在介绍文章写作背景时渗透中华美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此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相应的写作背景。比如,在对《望庐山瀑布》进行课堂教学时,介绍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引导学生将诗词内容与写作背景进行结合,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三是在分析重点语句时渗透中华美德。一篇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比如,在对《狼牙山五壮士》进行课堂教学时,文章中:“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通过对这两句重点语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体会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进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广大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充分有效地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这些资源优势,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更多潜移默化的中华美德教育。

猜你喜欢
美德中华文章
诚实是美德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美德威:让学习音乐更简单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