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学、做合一”理念引领汉语拼音教学

2020-12-04 03:52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吴怡扬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期
关键词:韵母汉语拼音合一

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吴怡扬

汉语拼音是小学入学基础教学内容,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着“兴趣低、效率低、成果低”等诸多教学问题,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长远学习。“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由我国陶行知先生所提出被广泛实践与应用,该理论将课堂教学三要素进行提炼,并强调“教、学、做合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合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反映调整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实践学习技能。“做”的本意就是课堂实践,“教”的过程是“做”,“学”的过程中也是“做”。将“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应用于拼音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三要素,并将三者联动合一,使小学语文汉语拼音课堂实现质的飞跃。

一、以生为本,“做”上教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静态的文字知识灵活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化汉语拼音课堂,让学生从中提取、吸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以学生为本,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教师教学过程参与有限,师生之间心灵距离较远,关系相对比较割裂,课堂联动性差。实践教学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单边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自顾自执行教案内容,将无法真正契合学生学习需求,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效果不高,这也是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理论应该做好“做”上教,以学生作为教的核心,强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以生为本开展“做”上教,应该重点进行三方面调整:(1)教学设计调整: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程度,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力求知识点准确、教学环节清晰,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可变性。(2)教学执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学习反馈,掌握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各个环节教学时间,强化学生学习困难点教学,灵活执行教学计划。(3)教学评估调整:课堂教学评估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此点。其实不然,“学而不思则罔”,拼音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教学结束后如果不进行课堂教学评估与反思,就无法查漏补缺,长此以往,教学水平必然固化,得不到进步与提升。

教师在教授声母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对单韵母知识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形成初步的认知,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并制订认知“b p m f”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快慢读”游戏活动检验学生对“b p m f”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设计“跟我一起做”等多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做字母动作的方式加深对“b p m f”知识的了解,调动学生的肢体,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环节当中,从而寓教于乐构建优质汉语拼音课堂,提升“做”上教的教学效果。

二、联动教师,“做”上学

“学”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更是强调了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但如何“学”也是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从实际情况考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弱,缺乏学习方法与学习自主性,在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不高,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强势干涉学生学习过程,开展单边式教学模式。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多是被动学习,缺乏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在学习时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发表个人意见。“闭门造车”无益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知识学习也不是灌输而来的,只有自己真正掌握、理解才能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应该联动教师,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汉语拼音教学面对的是低年级小学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在联动教师、执行“做”上必然有着较大的困难。故此,低年级小学生“做”上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给予帮助,让学生遇到问题形成自我探究意识,碰到不懂之处也能够“勤学好问”,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注意,主动干预“做”上学时要把握尺度,过深则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维,过浅则起不到学习引导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剖析实质,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授如何认读音节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声母、韵母等基础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做”上学的目标。首先,选择《一去二三里》作为认读音节知识的基本素材,并用电子大屏幕展示动态视频,将每一句诗句的上方都用拼音进行标注。其次,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去二三里》古诗朗诵内容,让学生熟知内容。最后,教师选择第一句让学生尝试整体认读,并通过已经掌握数字读音反向作用于认读音节,提升学生的认读能力,同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尝试认读其他音节。教师利用小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开展认读音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强调将“教”“做”“学”三者合而为一,让其相互作用,从而起到提升学习型效果的目的。但应该注意“教”“做”“学”不是三件事物,而是课堂的三个方面,三者同根同源,本身之间就有着深厚的联系。但也应该看到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的时间延长,“学”的时间就必然减少;“学”的环节增多,“教”的环节必然要有所压缩。因此需要“做”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做”中有“教”、有“学”,将实践、教学、学习三者紧密结合。教师在改善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拼音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指导下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

开展汉语拼音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实践活动难度适宜,教学活动过难,将会使小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实践体验感,并对实践活动产生困难的心理。第二,实践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实践兴趣,从而为“做”上学提供必要前提基础。第三,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便于教师实时调整活动内容,并能够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中有做,做中有教,教、学、做三者合一”。第四,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将若干个微小实践活动进行串连,让实践活动更具可探究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教师在教六个基础单韵母(a o e i u ü)时,教师可以改变“单韵母——声母——韵母——音节——整体认读”这一固化教学模式,将单韵母融于小学生熟知事物中,并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中去探索发现实践素材中所含有的单韵母。为此,教师可以设计“韵母小朋友在哪里”“听音乐喽”“传声筒”三个实践活动。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多组音节,让学生从中挑出其中的单韵母。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比拼,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音节感知力与韵母辨别能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播放《a o e i u ü》儿歌让学生进行模仿,强化学生对单韵母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单韵母知识。最后,教师开展“传声筒”小游戏,让学生以纵排作为一队,队首观看教师发放的卡片,只做发音嘴型却不发音,依次传口型,并让队尾学生猜测是哪个单韵母,再次深化学生对基础单韵母知识的掌握。

总之,“教、学、做合一”理论作为我国经典教育理论,经过数十年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做合一”理论融合于其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合一”,契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改变现有教学现状,让学生在快乐、有趣、可探的实践课堂中收获知识与能力,夯实汉语拼音基础知识,培养语文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韵母汉语拼音合一
声母韵母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人剑合一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