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医院建设及运营模式探索

2020-12-04 16:12王亮岳晓菲张屹张子平王麒
智慧健康 2020年30期
关键词:医共体药店家庭医生

王亮,岳晓菲,张屹,张子平,王麒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山东 高密 261500)

0 引言

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是全面落实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举措。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县域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和常见病的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提供业务指导。而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1]。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功能定位、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限制,真正能够把互联网医院作为常态运营的医院尚不多见。作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医院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单位,本次研究为县域公立医院,于2019 年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是获得互联网资质的为数不多的县域互联网医院。本次研究结合医共体建设实践,在互联网医院的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 互联网医院的执业规则

根据《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相适应。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接诊的医师通过互联网医院邀请其他医师进行会诊,会诊医师为其出具诊断意见并开具处方;若患者未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医师只能在线为部分患者提供复诊服务。且开具处方前,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再针对相同诊断的疾病在线开具处方,处方经药师审核合格后生效,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2]。

2 互联网医院建设

互联网平台建设是医共体运行的基础,分为院内建设部分和院外建设部分:

2.1 院内建设部分

结合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思路,按照医共体运行规模和需求分析,规划支撑医共体服务的应用板块,具体包括:互联网诊室系统、互联网科室系统、互联网医院审方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多学科远程会诊系统、教育与培训系统、移动护理系统。

2.2 院外建设部分

互联网医院的运行必须有院外业务支撑。把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至院外,为院外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才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在院外建设部分,面向医共体范围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与药企、患者间的协同运行是关键。主要包括:智慧卫生院、智慧卫生室、智慧药店、智慧家庭等版块。

3 互联网医院运营

当前大多数互联网医院多只提供健康咨询和教育培训服务,但作为承担诊疗工作的机构,开展网上诊疗服务才是互联网医院运行的主要目的。因为网络初诊被严格禁止,所以专家会诊和后续复诊是互联网医院运营的主要模式。

3.1 会诊模式

(1)智慧卫生院运营。在医共体建设中卫生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智慧卫生院承担如下职能:一是面向村卫生室开展远程问诊业务;二是面向上级医院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业务。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有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症患者将在卫生院接受康复和治疗,对该类病患进行会诊、复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2)智慧卫生室运营。卫生室数量庞大,是医共体中最基础的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居民保健、基层首诊、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健康普及与教育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慧卫生室通过互联网诊室、云HIS、基础体检工作站、家庭医生工作站和移动工作站等,让村医的诊疗和服务行为无纸化、及时化,从而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3)多学科远程会诊。在医共体层面,远程多学科会诊服务对基层医疗机构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分级诊疗格局下意义更加深远。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多方异地同步通信,链接医院HIS、LIS、PACS 实现病历、影像、检测等信息的实时调阅。在业务上,卫生院可发起与核心医院的会诊请求,也支持核心医院同时发起第三方会诊请求,必要时,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在异地同时为患者提供会诊服务。

3.2 慢病复诊模式

慢病复诊是互联网医院运营中的重要职能,业务分患者个人发起问诊取药和患者在药店发起问诊取药两种:

(1)患者个人发起问诊取药。患者安装注册软件,找到慢病科室在线医生,上传慢病医保备案凭证和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发起问诊;医生登陆PC 端,等待患者问诊。当医生端收到患者的问诊请求后,医患双方联通语音和视频,医生复诊后选择患者的慢病病种,并开具慢病药品。处方自动发送至在线药师,药师完成处方审核后,处方被推送至患者。患者端查看处方,选择到店自取或快递配送。

(2)患者在药店发起问诊取药。随着医改的深入,医药分家已基本得到落实,院内就诊、院外取药逐渐被认可,处方流转已成趋势。智慧药店是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化的软硬件组合系统,通过人证识别、远程问诊、远程处方等与互联网医院、药店ERP 打通,以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后能够在药店获取处方、取药,同时可在就近的药店向互联网医院发起复诊、续方、调方、咨询等请求[4]。主要运营模式:患者登陆药店系统完成人证核验,找到互联网医生复诊,由医生开具方并经药师审核后,药店端自动展示处方详情及预结算数据,待患者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后,店员向患者发药。

3.3 互联网医院审方

为方便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和提高服务效率,互联网医院建立独立的审方体系,按照处方流转的规范和要求,无论在药品目录和定价方面,还是在医保结算方面,均按照提报与审核要求严格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应首先经过院内合理用药平台的审核后转由人工审核,再经过医保核算系统预结算后,将信息推送至药房或第三方药品经营机构,方能完成药品的配发或配送。

3.4 家庭医生签约

根据医共体建设的要求,应开展基于全科医生管理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共体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重点,也是慢病管理的有效抓手。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签约服务的短板,核心医院牵头管理,是落实该项任务的重点。家庭医生管理总后台实现医共体家庭医生的全业务管理,承担家庭医生团队的管理、考核监督、收费管理等工作[5]。家庭医生工作站,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医生,实现签约管理、随访管理、辖区人口信息导入及录入等功能。家庭医生移动工作站,为家庭医生开展无纸化签约、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移动查体及入户随访等服务,提供物联网化软硬件应用支持,真正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数字化。

3.5 智慧家庭

智慧家庭与卫计委、医院、电信运营商以及药店等联合开展“基于智能机顶盒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基于有线电视智能机顶盒为家庭用户提供远程问诊、远程处方、送药上门、健康管理等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机顶盒捆绑多种居家检测的医疗设备,居民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健康检查监测设备,在家体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可以即时传输到医生端,医生可根据用户相关指标变化,提供健康建议,或作为处方参考依据[6]。

4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医院建设及运营是互联网+背景县域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惠及人民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模式的优化,互联网医院一定能够更好地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

猜你喜欢
医共体药店家庭医生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