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的来龙去脉

2020-12-05 00:51邵传贤
养生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逆流瓣膜血液循环

邵传贤

45岁的某出版社编辑齐玉在一次晨练时发现自己小腿内侧的静脉曲张越发清楚了,以前是隐含在皮肉下,用手触摸一会儿才能感觉到。现在曲张的静脉像蚯蚓一样,已经明显凸出于肌肤的表面了。虽然还没有难受的症状,咨询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同事后,得知自己的静脉曲张仍处于初期阶段。但齐玉仍不放心,打听到治疗静脉曲张效果最好的是上海的某家医院后,便马上登上南去的高铁。

齐玉所学专业虽然不是医学,但作为出版社的编辑,他参与编辑出版了大量涉及健康保健类内容的图书,涉猎很多自我保健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所有涉及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唯有如此,方可将潜在的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听了齐玉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想法后,血管外科专家张主任立刻表示赞赏,并说这是提高国民平均寿命的最好方法之一。可遗憾的是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道理,有人甚至仍死守“讳病忌医”的旧观念,等到小恙酿成大患,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给齐玉详细检查后,张主任表示,正如齐玉同事所言,他静脉曲张的程度的确尚处在萌芽状态,但此病像血压高一样,属于不可逆疾病,所以必须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齐玉说,确定病情是自己今天前来就诊的目的之一,此外,还想请张主任介绍一下静脉曲张的来龙去脉,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此病的最新治疗方法。

张主任说,静脉曲张已经成为医院的常见病,20%的成年男性和30%的成年女性可能罹患此病。静脉曲张的隐蔽性强,整个初期阶段都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能在中期以前认真接受治疗的患者还不足30%,却有近20%的人一定要把病情拖到很严重了才来就诊,使得医患双方既惋惜,又无奈。

谈到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时,张主任笑着说,根源在于我们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如果我们能像远古时期的祖先一样四肢着地行走的话,那么静脉曲张的隐患便自然消失了。所以概括静脉曲张最精确的文字是,我们的下肢因不堪重负,使得静脉血流出现问题所致。

教科书上的解释是,静脉曲张为静脉血管受到非正常血流的长期压迫,造成管内瓣膜正常功能受损,使得血管内积压过量血液,导致血管壁变薄及血管凸出。

更具体地说,多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浅静脉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而引起。其次,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静脉的迂曲、扩张。

研究发现,只有当逆流速度超过每秒30厘米时瓣膜才会关闭,在达到这一逆流速度和相应逆流压力之前,逆向的血流与回心血流相互碰撞,首先在第一对瓣膜处形成涡流和湍流,干扰了瓣膜关闭,使逆流血液继续冲向远方,引起下一对瓣膜的涡流和湍流,并产生联级效应。下肢静脉血流长期处于这样的异常状态,自然诱发了静脉血管的扭曲变形。

张主任进一步引申说,我们知道流动的江河一旦被堵塞,就会发生满溢决口,甚至改道。同理可证,静脉曲张就是因为静脉血的回流被阻塞,不得不流向分支血管。

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张主任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做着比喻。人体的血管如同是火车站,里面有很多分流“出口”,专业名称叫做瓣膜,这些“出口”确保了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是不能反向逆流的,只能从下往上,从浅表的静脉流向深层的静脉,像多条小溪汇集成大河,最后流回心脏。

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血管的“出口”发生堵塞,这时候大腿里的静脉血就会出现逆流,从上往下流,从深层静脉回流到浅表的小静脉,并且在那里越积越多,最后造成下肢静脉的曲张变形。

张主任接着说,静脉曲张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临床上将下肢静脉曲张的发展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毛细静脉扩张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表现是皮肤上出现细小的血纹、血丝。部分患者会感觉患腿发胀、发沉,长时间走路会不舒服。但多数患者没有感觉。大血管呈现迂曲、扩张、成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静脉曲张了,超过1/4的患者会在此时就医求治。

第二个周期是,患肢出现水肿。早晨轻,下午重。这是因为,人在睡眠时候,静脉回流得比较好。可是白天直立行走,由于重力的原因,血液回流变差,出现水肿。还有色素沉着,患者局部的皮肤颜色变深,有的地方甚至会变黑。这是因为血液里面的红细胞渗到皮肤表面沉着下来。

最后是,患肢肌肤感染溃疡成为常态,破溃的皮肤长好没有几天,又被划破,走路的动作过猛、过分用力都可能导致溃疡的复发。致使患者脆弱的心理接近崩溃的边缘,不得不痛下截肢的决心。

说到治疗,张主任坦率地说,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治疗静脉曲张的新方法,比如硬化剂注射法和血管内烧灼治疗法等,但是据我个人的临床观察并统计,还是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持久,并且副作用小。就像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警察破案还是需要指纹,技术虽说有点老,但既好使又方便。治疗疾病也是一样,比如B超扫描方式有点“老”,但鉴别多数肿物的情况,它是既快捷又准确。

齐玉不愿占用张主任太多的时间,于是急迫询问哪种保健方法最适合自己,至少能够起到缓解病情进展的效果。

张主任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运动是预防及缓解静脉曲张的最好方法。切忌一个姿势久站久坐。要养成看稿子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的习惯,让下肢的静脉血液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此外,要想缓解静脉曲张,最好养成每晚足浴的习惯。足浴不是简单的用热水泡脚,它要求浴盆的热水必须没过小腿肚,并在热水中放生姜或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中草药,每次足浴时间约半小时。这样的足浴方可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就下肢静脉曲张而言,规范的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

学习足部按摩。首先将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足心涌泉穴、太冲穴,以及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的太溪穴。按摩这些穴位可有效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坚持进行抬腿锻炼。每天将双腿抬高4~6次,高度超过心脏水平,此时腿部血液循环顺畅,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使静脉曲张的病情得到缓解。

最后是搓揉腿肚和扳足。前者是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后者取坐位,两腿伸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这样既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又可有效加速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速度,具有延缓静脉曲张症状发展的作用。

张主任还提醒齐玉,临床发现80%的静脉曲张患者兼有痔疮疾病。这就像患眼底动脉硬化症的人,都会被医生叮嘱去做心脑血管检查一样。静脉曲张也可能不止是你的下肢问题,下肢的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应该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文中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逆流瓣膜血液循环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逆流游泳比赛
顺流与逆流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村庄逆流成诗
“烂”在心里
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