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新闻客户端:问题、原因及对策
——基于对某都市报新闻客户端新闻报道的分析

2020-12-06 03:55
文化与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都市报客户端新闻报道

王 勇 宋 梅 宋 欣

都市报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后曾辉煌一时。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大量读者从纸媒流向网媒和移动媒体,都市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市报根据读者信息接收渠道和媒介的变化,主动拥抱、融合新媒体,大幅度压缩甚至停办纸质版,转型网络版、手机版,追逐不断产生的新媒体应用,目前大多数都市报都开发了网站、手机报、“两微一端”等;其中新闻客户端因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契合当今新闻传播“移动优先”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而“成为报纸融合传播的必争之地”,尤其受到都市报的重视。在2015年的“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中,都市报上榜数量最多,达61 家,占比61%。[1]

但一些都市报的新闻客户端在发展中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偏离了正确轨道,为争夺读者眼球而出现了导向不正确、低俗化、标题党等问题,受到了读者的诟病。这显然不利于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昆明市某都市报的新闻客户端为样本,通过阅读其2018年3月20日至9月20日共6个月所推送的新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在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就改进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报道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18年3月20日至9月20日某都市报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进行逐一阅读,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正面宣传与负面报道失衡

该新闻客户端通常每天推送3至5条新闻。总体看,其所推送的新闻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非常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的报道也比较少,比如对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扶贫攻坚工作,该新闻客户端就缺乏连续的、有深度的、有特色的报道;对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市民中的好人好事、社会上的好现象、好风尚等正能量的报道也不多;对当地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报道就更少;相反,其推送的各种负面报道比较多。如2018年3月20日至5月20日,7月20至9月20日,125天中该新闻客户端共推送各类负面报道达134条,平均每天1条多,出现2条及其以上天数有35天;其中7月24日有5条负面报道,占比达四分之一;3月21、22日,5月16日,8月3日,9月5日等每天都有4条负面报道,分别占比为22%、36%、21%、31%、36%。负面报道中以死亡失踪、社会治安、公民素质、戏说政府工作人员等方面的新闻最多。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但总体来看,该新闻客户端所推送的新闻存在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正面宣传与负面报道不平衡的问题。

(二)舆论导向存在偏差

该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一些新闻,在舆论导向上存在明显的偏差。如《交通标识“戏太多” 司机行人“一脸蒙”》《交通标识“使坏”,公共服务不走心》《交通标识“躲猫猫”,司机蒙圈不知怎么开——昆明人:路越来越难走了!》等,将少数交通标识不清晰或设置不科学的问题说成交通标识“使坏”、“戏太多”、“躲猫猫”等,有暗示有关部门有意为之,甚至“钓鱼执法”,煽动市民不满情绪之嫌。

特别是其推送的少数新闻,突出反映采编人员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对应急事件统筹报道的重要性和特殊时期重点报道的严肃性、政治敏感性认识不足,在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为追求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眼球,故意牵强附会,哗众取宠,误导社会舆论。如 2018年9月8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发生5.9级地震,该新闻客户端却于2018年9月17日推送新闻《普洱红十字会现“云南郭美美”:挪用救灾款247万美容》。普洱市红十字会出纳李某挪用救灾款发生在2017年之前,查处也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在抗震救灾期间这篇新闻也没有什么好的发布由头。但就在党和政府号召普洱市灾区人民奋起自救,号召全社会出钱出力、捐款捐物帮助普洱市抗震救灾的时候,该新闻客户端却推送新闻《普洱红十字会现“云南郭美美”:挪用救灾款247万美容》,严重误导了社会舆论,引起公众对普洱市红十会的公信力的质疑,对党和政府号召捐款捐物支持抗震救灾的反感,严重影响了普洱市灾区人民奋起救灾的积极性和社会各界支持抗震救灾的积极性。有网民看后就留言:“看这样的新闻,捐赠的心拔凉拔凉的!”;“善人们,看看你们的善款都经历了什么?”……。这样的报道显然不是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帮忙”,而是“添乱”。

(三)标题党现象突出

该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一些新闻,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在标题制作上不是追求真实、准确、贴切、恰当,而是故意夸大其辞,哗众取宠,甚至牵强附会,耸人听闻。如《这里发生了一起“空难” 但他们却创造了“奇迹”》将高海拔地区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成“空难”,就是夸大其辞、耸人听闻;《昆明本周后半段 天空哭成泪人儿》将昆明将下雨说成“天空哭成泪人儿”,就是牵强附会,错得离谱;还有《为哪样?云南这座桥合龙 竟让两岸村民流眼泪……》《一条街招牌全变“黑白配”!网友大呼好怕怕:要拍灵异大片吗?》《听说你爱吃洋芋!这里有洋芋的50种“死法”你试过几种》《不开玩笑:移民火星前,要先扔原子弹!》等,这些新闻的标题要么故弄玄虚,要么断章取义,要么耸人听闻。

还有一些新闻标题太过煽情。如《省高院召开全省中院院长会议:发起“云岭总攻” “执行严打”来啦——拒不执行的“老赖”们,颤抖吧!》《可怜的娃!她只是鼻塞 一针下去就再也没醒来》等,一则是时政新闻,一则是医疗事故新闻,本来都是很严肃的新闻,但却在标题里用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渲染某种气氛,刺激读者的情感和情绪。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新闻客户端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不是追求真实、准确、贴切,而是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辣眼”,走上了标题党的歪路。

(四)存在低俗化倾向

该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一些新闻,还存在低俗化倾向。它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热衷于报道强奸、性侵、卖淫嫖娼、情杀等所谓“带色”的新闻。如《两个11岁女孩被培训机构男老师性侵 家长:杀他的心都有》《男子被拉进“廉价酒店”要求照顾“生意”》《楚雄8岁女孩被干爹残忍杀害 公诉人称不排除性侵可能》《昆明知名书法老师教室猥亵11岁女孩!事后说:我收徒弟,必先摸骨!》等就属于所谓“带色”的、刺激读者感官的新闻。

二是在标题制作故意进行性暗示,迎合低级趣味。如《云大校园惊现孔雀飞舞!不是来读书的是“思春”了……》《为赌枪法裆做靶 射钉枪变射“丁”枪》《女子发帖喊话派出所:“来抓我啊”警察:怎么办?当然是满足你!》《人家还没成熟呢 咋个猴急猴急的》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性暗示,将庸俗粗俗当幽默有趣的问题。

(五)缺乏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既是报道人,也是为人报道的工作,以人为本,将人作为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是应有之意。习近平同志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3]但是该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一些新闻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如《晃眼看到“女尸”旁一个细微水纹波动细心民警救起落水大妈》将落水大妈称为“女尸”,缺乏对新闻当事人应有的尊重;《他站桥头拍夜景跳河人影入镜来》中的“跳河人影入镜来”,流露出不健康的情趣,缺乏对自杀者起码的恻隐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

还有一些新闻过于血腥,可能给读者和新闻当事人及其亲属带来困扰和心理阴影。如《文山男子在福建跑“滴滴”凌晨遭抢劫!气管被割开动脉破裂》《3岁女孩边吃边玩摔跤筷子插入脑中》并配图片,过于血腥恐怖,会让读者看后产生恐惧和不安,也会给受害者或其亲属带来新的刺激,造成第二次伤害,是对新闻当事人和读者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二、不利影响

媒体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舆论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媒体对社会公众进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新闻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长或短都会对人们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实际行动产生影响,并最终作用和影响到所在社会。这就是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报道的立场态度、价值取向和格调,也就是舆论导向。新闻客户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新闻报道方面出现低俗化、劣质化的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很显然,一些都市报的新闻客户端热衷于报道负面新闻、低俗化新闻,醉心于标题党,一些新闻导向不正确,一些报道缺乏人文关怀,这些都是与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首先,都市报的新闻客户端宣传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的宣传报道少,不利于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广大市民,不利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其次,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人们认知社会的窗口。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宣传少,对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市民中的好人好事、社会上的好现象、好风尚等正能量的报道少;相反,报道有关杀人犯罪、强奸犯罪、死亡失踪、抢劫诈骗等方面的负面新闻多,从长远来看,会导致读者对社会的认知不真实、不客观、不准确、不全面,甚至会在少数读者心目中形成恐怖氛围,产生心理阴影;而社会治安、公民素质、戏说政府工作人员等负面新闻多,会损害我们的国家、人民以及党和政府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影响读者对国家、党和政府的认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报道各类负面消息,社会就会缺乏精气神,甚至人心就会散掉。”[4]因此,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报道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失衡,不利于发挥其作为新闻媒体应有的“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二)误导公众,带来不良社会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5]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新闻报道导向不正确,就可能误导公众,误导社会舆论,从而给社会带来不良效果。如昆明某都市报新闻客户端所推送的新闻《交通标识“使坏”,公共服务不走心》《交通标识“戏太多”司机行人“一脸蒙”》《交通标识“躲猫猫”,司机蒙圈不知怎么开——昆明人:路越来越难走了!》等,将少数交通标识不清晰或不科学的问题说成交通标识“使坏”、“戏太多”、“躲猫猫”等,暗示有关部门故意为之,甚至有钓鱼执法之嫌,就可能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引发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甚至挑起公众与政府机关的对立,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影响社会风气和青少年成长

都市报的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一些所谓“带色”“带彩”的情色、血腥报道,一些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和标题党新闻,以情色、血腥刺激读者感官,把庸俗当“有趣”,以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耸人听闻博取读者眼球,以低俗化迎合和取悦少数读者,在满足一些读者低级趣味的同时,也培养了一些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低级趣味,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它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不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

此外,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标题党新闻是对读者的欺骗和愚弄,虽可一时吸引读者,但从长远来看,是饮鸩止渴,必将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读者就吐槽“‘标题党’推送令人不堪其扰,低俗内容为何总充斥新闻APP”。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出现的问题,有媒体竞争激烈,都市报生存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关键还是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报思想发生偏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热衷于报道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特别是负面社会新闻,热衷于情色、血腥新闻,热衷于在标题制作上夸大其辞、耸人听闻等等,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很大程度上是当前一些都市报的办报宗旨、办报思想、办报方针在新闻客户端的运营中发生了偏离,由为党办报、为人民办报歪向了为经济利益办报,以至于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被经济效益所“绑架”,导致没有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位置摆正,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看新闻的阅读量、关注量,而不管其社会效果如何。加之纸质版的读者、广告流失严重,难以为继,急需用新闻客户端打开市场,而新闻客户端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于是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下,一些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就以低俗化、劣质化新闻迎合读者的感官刺激和低级趣味,争夺读者,抢占市场。

(二)对社会新闻、新媒体新闻的认识存在偏差

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报道低俗化、劣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在社会新闻方面表现尤为典型,还与当前一些都市报新闻采编人员对社会新闻、新媒体新闻的认识存在偏差,对社会新闻、新媒体新闻要求降低、把关不严有很大关系。

当前一些都市报新闻采编人员在思想意识上错误地认为,社会新闻政治性不强,不必像时政新闻那样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必须做到报道真实、表达准确;一些都市报新闻采编人员还错误地认为,新闻客户端诞生时间短,加之发稿快,不能像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那样要求高,不必像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那样要求严。因此,在新闻报道的导向上,在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和文风上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把关不严不实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三)工作作风不扎实,新闻采访不深入

从所分析的某都市报新闻客户端来看,每天推送的新闻在数量上趋少,特别是作为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地方媒体,反映云南省、昆明市社会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发展进步的鲜活新闻不多,报道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新闻也比较匮乏;作为一家面向昆明市民的都市类媒体,也缺乏反映市民中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风尚方面的鲜活新闻。相反,该新闻客户端常常通过转载外地网络媒体的社会新闻来凑数,而且对外地媒体报道有关云南、昆明本地的社会新闻通常也是简单地“一转了之”,而不是以其为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深入挖掘,追踪报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一些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新闻采编人员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新闻采访不深入的问题。他们没有真正下功夫去跑新闻、做新闻,没有将精力用在新闻策划、新闻采访上,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因此也就不能从基层和市民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挖掘到鲜活的新闻,以致新闻不够,就通过转发别人的新闻来凑,将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了投机取巧从网上“扒新闻”上;由于不能采访到鲜活的、有特色的、真正贴近读者、吸引读者的新闻,他们也只好从标题上去动歪脑筋,以标题党来吸引读者眼球,导致标题党现象比较突出。

四、改进对策

针对当前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一)加强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学习,夯实为党办报为民办报思想

都市报是党的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新任务下,都市报要组织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习近平新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有关“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的重要论述,并开展广泛讨论,澄清模糊认识,对一些都市报新闻采编人员头脑中偏离正确方向的办报宗旨、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进行纠偏,确立并筑牢为党办报为民办报的思想,使新闻采编人员真正认识并承担起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真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二)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由于网媒、移动媒体的崛起和人们信息接收渠道、媒介消费习惯的改变,目前都市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但是经营困难并不是媒体降低新闻报道的品质、质量和格调的理由,更不是背离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的借口。况且以低俗化、劣质化新闻来吸引读者眼球,看似短期内可以吸引一部分读者,但实则是饮鸩止渴,慢性自杀;从长远来看,必将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被广大读者所唾弃。所以,越是在当前经营困难的时候,都市报越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效益观,防止被眼前经济利益所绑架和俘虏,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来谋取媒体私利;报社管理层和采编人员要具有政治家办报意识,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要有大局观和服务大局意识,对敏感新闻必须慎重衡量它的社会效果,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注意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健康文风,决不能不顾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追求轰动效应和跟风炒作,使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部分的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堕落成资本主义的“八卦小报”。

(三)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在当前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都市报要树立以新闻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思想,不管是纸质版还是新媒体版都要以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吸引读者、留住读者,不断提高传播力、公信力、知名度和影响力。新闻采编人员要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源源不断采写鲜活的、贴近广大读者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要多从群众视角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多从群众的视角报道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多挖掘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群众中的好人好事,多报道社会上的新风尚、新现象,多出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作品,多传播正能量,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赢得自身的发展。

(四)严格执行同一标准,严把新闻质量关

新闻客户端传播以快见长,但正因为传播快捷,所以尤其要重视把关和把关制度建设。习近平指出:“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要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报刊版面、广播电台、电视荧屏,主导网络空间、移动平台等传播载体,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6]不管是纸质版面,还是网页,不管是微信公众号、微博,还是新闻客户端刊发推送的新闻,都要以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都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对传统媒体新闻要求的同一标准来审核、把关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三审制度”是我国传统媒体确保新闻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优良传统,要改进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报道质量,必须发扬传统媒体的优良传统,借鉴传统媒体的新闻把关制度,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坚决杜绝新闻客户端推送出导向不正确的新闻,坚决刹住当前都市报新闻客户端中的标题党、低俗化、劣质化歪风。

猜你喜欢
都市报客户端新闻报道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海峡都市报》影像俱乐部会员作品选登
媒体客户端的发展策略与推广模式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