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造字“”之符号化及生成机制探析

2020-12-06 03:55吕军伟弓婧媛
文化与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所指互文性异质

吕军伟 弓婧媛

由图2可知,对于汉语符号“qiǒu”,音合“qiǒu”为能指,义合“穷、丑、土”为所指,再度符号化过程中音义间建立起约定强制性关联。从符号间距性悖论来看,汉字汉语两符号体系长久以来形音非一一对应关系(一对多或多对一)造成所指间距性扩大,与此相反,符号“”的形成则是在能指间距性小的基础上致使所指间距性缩小[3]29。具体而言,由于汉语符号“qiǒu”与汉字符号“”的所指均为“穷、丑、土”,能指“qiǒu”(音)与“”(形)间蕴含着间接的理据性关联,因而致使汉语符号“qiǒu”与汉字符号“”间距性缩小;作为“穷、丑、土”再度符号化的结果,“”字形以直接相合的方式独一无二,且与强制反切相合的语音“qiǒu”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亦即表达“穷、丑、土”之意形、音的理想选择为“”与“qiǒu”,换言之,汉字符号“”与汉语符号“qiǒu”粘贴互补,汉语符号“qiǒu”与汉字符号“”所指间距性亦缩小,进而构造一个汉字符号仅对应一个汉语符号的一一对应关联结构,从而避免汉语符号与汉字符号异构条件下一对多,多对一的交叉关联。故此,三合符号“”可实现汉字汉语一形一音一义的理想化编码,更以形、音、义三元建构出平行且一一对应的言文二符,亦即汉语符号“qiǒu”与汉字符号“”,异构但一一对应的言文二符经互文关联,以粘贴互补的方式,构筑汉字(“”)汉语(“qiǒu”)符号互指、互释、互应的稳定结构。

现代汉语普通话“甭”、方言用字“嫑”、“嘦”及最新网络流行的“”等等,近年来三合符号不断出现,且呈增多趋势。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是,三合符号“”是如何形成的?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此类三合类符号会时有产生?等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基于对此类符号之内部结构及意指方式的分析,上述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深入剖析“qiǒu”这一汉语符号(听觉),所指“穷”、“丑”、“土”符义相合,能指由“qióng”、“chǒu”上取声母、下取韵母和声调以规律性的反切法合音为“qiǒu”。已知符号能指(音响形象)与所指(概念)间是约定俗成的、任意的,而汉语符号“qiǒu”之语音为何约定为反切式?此源于汉字汉语异质二符号结构的互文派生转换,避免形、音一对多、多对一的复杂交叉之态,以实现形、音、义一一对应的理想化编码结构。反切合音的汉语符号“qiǒu”,虽音、义间缺乏直接理据性关联,依据“”之形、音、义三元关系,共同的义合,形、音间产生间接的理据性关联。就此,音义组合的汉语符号“qiǒu”模仿形义组合的汉字符号“”之表意理据性相合,推进语音“穷”、“丑”反切规律性相合,实现汉字汉语异质结构下历时互文派生的“仿作”[5]41转换,即汉语符号“qiǒu”不直接引用先前的文本汉字符号“”,但模仿汉字符号“”,合音规律受到汉字符号“”之规律的限定[5]41。

“互文性”研究重在把文本放在两个层面进行思考:联系的(文本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的(在历时、共时交流关系中的文本之间的相互改动)[5]57。符号“”之互文性分析,除集中于历时的转换,还存在共时的联系,即汉字汉语二异质符号体系间的粘贴与引用。基于“”之汉字符号、汉语符号中形、音的间接理据性关联与其所共同表达的义合,汉字符号“”与汉语符号“qiǒu”建立起一对一的理据性关联,其不同于形、音间一对多、多对一下的一般汉字、汉语体系的互补关系,而是一种“文本间性”的粘贴暗含关系。

汉语符号“qiǒu”与汉字符号因共同的所指内容“又穷又丑又土”,能指“qiǒu”与“”建立起间接的理据性关联,二符号在同指的间接理据性关联中一一粘贴暗含,共同整合生成三合符号“”。意指关系越具有理据性,其结构关系便越是语义的、意合的和互文性的[6]154。而这种“互文性”联系更是一种二线性的粘贴暗含关系,即吸收性的平行异质对应,亦即异质同构下的“暗含—引用(Impli-citation)”[5]51。汉字符号“”形之表意性相合的依据完全隐含并融于汉语符号“qiǒu”音之规律性相合,使得汉字汉语二符号间接理据性异质互构关系转化为异质暗含对应关系。在三合符号“”中,汉语符号“”与汉字符号“”由于间接的理据性而自发“互文”——在复合的交合点上创造一个新文本[4]42,即二者粘贴暗含,一一对应,“qiǒu”与“”的互异性消除,打破汉字汉语符号异构下形、音非一一(一对多、多对一)对应的现状,进而实现完全的整合和共存。三合符号“”的生成,恰能反映或符合汉语符号与汉字符号由互补走向“互文性”的一一对应的最优状态。

三、结语

猜你喜欢
所指互文性异质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趣填51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互文性与身份建构研究
遗忘者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复合锌基钎料铜铝异质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