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精准扶贫报道探析

2020-12-07 06:10刘韶华况明亮魏玉清
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刘韶华 况明亮 魏玉清

摘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传媒,承担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重任和媒体本职的舆论引导之责。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节目“高站位、深立意、担责任”,顺应传媒发展趋势改革创新,以恢弘的结构、深度的挖掘和朴素的故事,探索精准扶贫电视报道的创新模式,折射出中国精准扶贫之路的时代内涵和民生意义,书写了“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体人答卷。

关键词:电视传媒 精准扶贫 脱贫大决战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提出的为中国发展谋篇布局的重要理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甫一提出,全国贫困群体便感到了愈来愈温暖的光芒。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省考察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中国发展关键词。

旋即,媒体应声而动。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集聚智慧、探微索隐,或开辟专栏,或架构频道,或制作专题……纷纷将报道触角深深扎进基层,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方位、深肌理的调研和报道,旨在服务好中国发展大局。其中不乏经典镜头、鸿篇巨制,地處中原的河南卫视推出的《脱贫大决战》,便得到了业界的关注与好评。

《脱贫大决战》从第一季“认识贫困、了解贫困”到第二季“帮扶贫困、解决贫困”,从邀请公益名人敬一丹、水均益、海霞、张泽群、鲁豫等担任特约记者深入河南“三山一滩”贫困地区,到第三季坚定做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助力者,用生动的形式将脱贫工作呈现在公众视野,使政策导向、企业帮扶、电视助力与经验交流有机结合。早在2017年初,《脱贫大决战》第一季就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6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该节目之所以能成为精准扶贫报道的经典节目,有着其不同凡响的智慧和价值,值得研究。

一、《脱贫大决战》彰显深度社会责任

主流媒体的功能之一就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因此才有“喉舌”之说,不难理解其背后蕴涵着“传声筒”的意思——很多时候,媒体在宣传报道中是被动的,仅仅赋予自身传播功能,媒体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彰显。

河南卫视2016年10月26日开播的《脱贫大决战》节目,已华丽走过四季。在每一季中,河南卫视记者和一位特约观察员紧扣脱贫攻坚主题,深入脱贫一线探访脱贫故事和典型人物,集结社会资源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同时,为贫困村策划制作1分钟“特色资源”推介短视频,借助融媒体优势提升当地农产品和文旅资源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助力扶贫。《脱贫大决战》携手公益人物实地探访,记录脱贫攻坚影像,参与智慧脱贫实践;通过电视+短视频的融合传播形式,推介地方特色资源,践行精准帮扶。

从开播以来的内容可以看出,《脱贫大决战》的初心在于不仅赋予自身报道宣传之责,而且在脱贫一线采访过程中,发现、梳理当地贫困的症结以及相关的贫困因素,然后利用自身优势为当地出谋划策,竭力挖掘地方资源,多平台助力推介帮扶。

提升自身宣传报道功能,并成为脱贫攻坚战线上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是《脱贫大决战》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许的根本原因。2019年11月7日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指出,新闻工作者要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脱贫大决战》正是媒体人担负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之责,以担当、责任、使命情怀为国家和民生精心制作的精神和文化大餐。

二、《脱贫大决战》富蕴智慧策划意识

从《脱贫大决战》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主创团队在前期下了很大功夫,因而是成竹在胸的。节目由演播室观察转型为实地采访记录,不仅关注脱贫的过程,更关注脱贫的结果,在开播初期,就具有智慧的策划架构及策划意识。

1.“沉浸式”观察给予观众现场感、真实感。《脱贫大决战》记者走进乡村,真实展现贫困群体的生活状态,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的扶贫故事。节目中,河南省郸城县郑庄小学校长于金梅发现有几个孩子未入学,便逐一进行家访。走进学生王吉祥的家,吉祥爷爷扭头落泪说:“我一看见你,就想起王岗。”王岗是小学原校长,也是于金梅的丈夫。爷爷一边抹泪一边讲述王岗对他一家人的好,还拿出王岗给他和孩子买的衣服。

这样“沉浸式”观察的场景,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扶贫攻坚的效果,唤起全社会对扶贫和脱贫的理解与共鸣。观众纷纷对节目给予好评:“扶贫路上,大家心往一处使,故事很感人”“看着村里人淳朴的笑脸,自己也好开心”“很真实鲜活,这样的节目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2.公益嘉宾、专家老师提升精准扶贫成效。《脱贫大决战》邀请公益嘉宾、专业老师,一起为贫困群体出谋划策、纾忧解困,如此的尝试即使放到全国来看,也是凤毛麟角。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直接推动扶贫的作用,效果立竿见影。

为了帮扶开发、升级民宿,节目组聘请专家老师到濮阳市韩徐庄村,为民宿管家进行培训,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综合素质,还教会村民新手艺与新的谋生手段。南阳方城县博望镇通过种植黄金梨实现脱贫,但发展中还存在种植、销售上的各种难题,节目的特约记者、特约观察员、公益嘉宾、学者专家、电商培训人员等,专门为村民讲解有机种植、电商销售和直播技巧。平顶山鲁山花园沟村村民对乡村旅游提出“没啥可看的”“有啥玩头啊”等质疑后,节目邀请旅游服务业专家实地考察,规划旅游线路,规范农家乐服务,并举办旅游推介会宣传推广花园沟村。

2016年10月的《脱贫大决战》第一季第一期节目讲述的是“山药姑娘”潘春婷返乡创业的事迹。如今,“山药姑娘”成立了“兰考购精彩”电商平台,由她负责在这个平台上销售兰考地方特产,为兰考人民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正如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所言:“如何去记录,如何去宣传,如何激发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节目在全国作出了榜样。”

三、《脱贫大决战》成就媒体扶贫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这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与家国共振?《脱贫大决战》的勠力践行,照鉴媒体领域不可小觑的扶贫力量。

在《脱贫大决战》第三季中,记者、主持人深入脱贫一线“蹲点”,与贫困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聆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探讨、寻找脱贫的良策。

例如,在《三门峡市陕州区柳林村:种下李子树 收获“致富果”》中,记者到黄土塬上李子林里和乡亲们一起采摘李子、销售李子。得知作为村里主导产业的李子每年有700万斤的次果被白白扔掉,影响了乡亲们脱贫增收的步伐后,记者同乡亲们商量怎样加强管理、提高果子的良品率,并注册商标打自己的品牌,还找到一家果醋厂帮助村里延伸李子深加工产业链。再如,《“教育扶贫拔穷根” 南阳镇平县黑虎庙小学》里,记者和校长一起为孩子做营养餐,同老师一道去家访,夜晚巡视寝室为孩子盖被子。在《信阳商城县南冲村 一芽一叶采出脱贫路》中,记者和老区茶农一起上山采茶,请来信阳农林学院的专家为村里开茶叶品鉴会,联系蓝天公司与他们签下300万元茶叶预售合同。

《脱贫大决戰》节目为贫困村策划农产品推销或帮扶推介会,帮助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在汝阳县红里村的红薯推介会上,请名厨用红里村的红薯做出各种食品请大家品尝,现场销售14.5万斤;在南阳镇平黑虎庙小学,前来帮扶的热心人士为孩子们建立了一间梦想课堂,用网络和视频将山里的课堂与山外的世界联系起来;在商城县南冲村,蓝天公司不仅签了预售合同,还投资建设茶叶加工厂……

河南省委宣传部阅评员对《脱贫大决战》的阅评指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场小型的精准脱贫攻坚战,融进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难。这种真诚和真心,使节目平易近人接地气,情节生动有温度。

《脱贫大决战》亲自参与整合资源作为节目的黄金发力点,助力乡村旅游、直播售卖农产品、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助推产业升级……在精准扶贫中,注入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鲜力量。

四、《脱贫大决战》集聚融媒精准发力

作为主流媒体,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注重从“融合助力,精准扶贫”方面优化升级,探索开辟“电视+短视频”精准扶贫新路径,为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拓宽了营销渠道。

节目从外延拓展上积极尝试,其中《脱贫大决战》第二季整合了《老家的味道》节目、《大象TV市集》节目、河南广电喜买网等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的宣传、经营资源,通过落地执行“互联网+TV+扶贫”,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农产品走向市场。比如,节目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曲调形式制作短视频,为博望镇的黄金梨直播销售预热,同时对黄金梨采摘进行现场直播,当场的观看人数就超过50万人次,下单近300个。节目由此为当地贫困群体提供销售平台搭建、资源推介、渠道拓展、技术指导等诸多具体帮助,带动7000万用户进行社会帮扶,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好实现。

《脱贫大决战》不仅在爱奇艺、优酷同步更新,还在搜狐视频、微博视频、B站等网络平台播放视频片段,抖音话题、快手、微博话题等都成为传播推介的路径。节目跳出国内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窠臼,立足温暖社会的美好愿景,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电视化创新形式,把河南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推向公众视野。

《脱贫大决战》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两百多家全国性网站、APP平台和五百多家地方网站及河南全媒体矩阵等,在重要页面和位置对节目的制播情况持续进行大篇幅报道,并在微信朋友圈得到广泛分享转发。节目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还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脱贫大决战》精准把握工作核心,以新颖的定位、宏大的选题、精良的制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发国内传媒行业专家的探讨。有专家认为,《脱贫大决战》作为当前电视荧屏的一股“新风”,已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电视节目,值得中国大众传媒界深入研究、思考。

人民日报社评论员李长虹认为,《脱贫大决战》节目是一个大的创新,它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田间地头,到贫困户家中——大背景、大主题,小开口、接地气。电视策划人石述思从社会发展和电视产品层面对《脱贫大决战》客观评述:这样的主旋律题材一直是我们电视人操作中的一个瓶颈,而《脱贫大决战》的探索恰恰打破了这一个瓶颈。不仅有效地配合了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让这样的大政方针入脑、入心,赢得来自基层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这个产品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视产品,应该是电视人主导下的全媒体作品。

五、结语

《脱贫大决战》作为电视媒体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立足中国新时代的社会美好愿景,以恢弘的视野和积极的思想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的电视化创新模式,对电视媒体节目创新和服务社会等诸多层面留下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和经典启示。

作者刘韶华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况明亮系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魏玉清系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亚网络媒体的中国形象与增强新疆对外文化传播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4XXW005)、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网络话语语用研究——以网络新闻评价话语为例”(项目编号:XJNURWJD042017B0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论述精神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J].先锋,2019(11).

[2]王静.《脱贫大决战》传播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7(04).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