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月245条10万+!不拼,你就别当新媒体编辑

2020-12-08 06:45文_应
传媒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官微稿件疫情

文_应 圆

时代在变,纸媒在变,我们也在变。

我在钱江晚报官微编辑组工作3年多了。今年,也是我进入传媒行业的第9年。

新媒体来了,如何在这个新领域继续占据市场,像以前拥有百万读者一样拥有百万用户?这个愿望令所有同行被无尽的焦虑席卷。近两年微信频繁改版,再加上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冲击,我们更是感受到了全国公号阅读大幅下滑带来的残酷。

1月下旬,新冠疫情凶猛袭来。当武汉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我和同事们按下了“快进键”,经历了一场职业生涯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我们报道过很多新闻现场,但从未面对过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时间之久,报道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1月20日至武汉“解封”,两个半月我见证了钱报官微245条10万+,其中5条稿件成为百万阅读的“超级爆款”,官微阅读量最高纪录也刷新至733万,用户量增至108万。经历了几十个不眠之夜,我也再一次思考,面对重大突发,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到底该如何找准着力点,抗住这场“持久战”

拼速度 让权威资讯第一时间传递到读者

“钱报君,你不睡觉的吗?”官微后台,我们经常收到这样的网友留言。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恰逢春节假期。我们微信组的5人小团队,立即取消休假,根据上级部门和集团的要求,持续追踪报道疫情,全天时间被彻底碎片化,工作量剧增。

在人手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我和同事几乎24小时值班待岗,整天不离开电脑和手机,对每一个疫情动态都不敢有丝毫松懈。除了上厕所,饭菜都是家人端到面前。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官微在凌晨推送。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科比去世……凌晨2点半、4点20分两次汇报后,我们果断整合推送,阅读均破10万。

新媒体时代,唯快不破。而“心向读者,情系万家”,正是钱江晚报的办报宗旨。我们时刻坚守岗位,只为在这个最艰难与恐慌的时刻,能随时回应公众关切,让疫情权威资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与我们生活的城市一起,共克时艰。

拼耐力 团结协作“战斗到黎明”

官微团队,可能是微信群最多的一个小组。

为了方便值班编委审稿,我们与每个编委建立了沟通群,常常晚上12点,还在群里讨论什么稿子适合当头条,什么样的标题更利于传播。

为了和各个部门建立良好协作,官微也与新闻中心、健康中心等各采编部门建立了沟通群,方便前后道对接,也有利于独家重磅稿件有充分时间打磨。

每次推送前,微信上都有10多个窗口在闪着新消息,稿子发送后手都是抖的。

春晚当天,白岩松等主持人临时加了《爱是桥梁》朗诵节目。全组同事在线援助,帮忙一起找图片、搜评论、传视频、取标题。最后推送速度全国第一,被大量媒体转载。

浙江医疗天团出发驰援武汉和分批归来,我们和健康中心多次提前对接,从图文编排到制作gif动图,从与前方记者确认新闻事实,到和编委们反复推敲标题,全靠大家的团结协作和默默付出。

疫情期间的值班就像打仗,很痛苦,很煎熬,很大程度考验着我们的体力、耐力和信念,没有一份爱岗敬业的心,真的很难扛下来。

拼共鸣 优质内容是打响品牌的关键

每到年末,我们都会对官微数据进行统计梳理。而历年来50万以上的高阅读稿件,都是体现主流价值、舆论导向鲜明的原创新闻,新冠时期亦是如此。

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钱江晚报”四个字代表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每当重大突发来临,正是我们以优质内容打响品牌的好时机。

何为优质内容?

首先,公信力是根本。绝不能为了抢速度、博流量,而忽略最根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必须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值班过程中,小到错别字和配图边角,大到宣传纪律及各项指令,我们都再三核实、审阅、请示,没有一条稿件因为事实出入抑或政治差错,出现推送后删除的被动局面。

其次,坚守人文情怀,以正能量原创报道提升晚报品牌影响力。这也是官微平常“挑头条”的原则,从内容到标题,我们的重点一直是要与用户形成“情绪共振”,也就是说:点开不是关键,分享才是重点。

比如,《刚刚!2吨医疗物资从俄罗斯“闪送”回杭!全部人肉背回,这就是浙江人!》一文阅读破208万。当时记者在现场采访,稿件大量工作需要后道完成。我在编稿时为了强化情感和善意,对“浙江姑娘泪洒莫斯科机场”这一细节进行突出处理,用故事、图片、视频多元整合碎片化信息,身临其境般地拉近了读者与新闻现场的距离,并和同事制作了近10个标题,激发了“这就是浙江人”的地域共鸣。

又如《一夜之间,张学友周杰伦一首新歌刷屏:第一句就听哭了!》阅读超733万,创官微历史新高。同事凌晨发现这首抗疫新歌登上热搜后迅速整合,我在制作标题时根据经验判断,以情感打动人心的短标题更适合转发,并用“一夜之间刷屏”突出时效性和代入感,推送后迅速成为朋友圈“正能量”爆款,总分享数超76万,引发全国网友大讨论。作为当天首发媒体,这条原创稿被全国媒体争相转载,钱报的优质内容赢得了好口碑。

拼互动 和用户的血脉联系更加牢固

突发报道的巨大“流量”,绝不仅仅是高阅读。内容运营、用户连接、以UGC为核心的产品生产,都是在这次抗疫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区别于报纸端的单向传播模式,“钱报君”微信号每天除了通过朋友圈分享大量原创稿,还与7个读者群保持互动,提高官微打开率和分享率的同时,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也有所提升。

疫情发生后,官微后台每天留言成百上千。《今夜无眠!浙一浙二邵逸夫400多医护集结,浙江最强大医疗队明赴武汉》一条稿件,评论量就超2万条。

由于工作量巨大,我和同事经常凌晨推送后仍在处理留言。对于公交停运、健康码使用、学生开学、杭州消费券等重要服务信息,不管是置顶补充更新、收集市民诉求,还是解答疑问、疏解焦虑,我们都希望通过互动,让网络那端的陌生人感受到一份真诚的温暖与陪伴:钱江晚报,会和大家一起面对困境,也一起迎接曙光。

通过对UGC内容的整理、甄选、再创作,我们在选题思路上也有了新启发。《最新放假通知!劳动节放5天!网友评论难得很一致》这条稿件迅速突破10万,关键就在于我们在前一轮推送稿件的网友评论中,敏锐捕捉到“放假放怕了”“我何时能上班”等留言,整合推送后迅速刷屏朋友圈,获得了很多人的共鸣。

疫情期间,B站UP主记录的武汉日常频繁登上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普通人的正能量,真的做成了大流量。我想,对于UGC,我们接下来一定还会有更多探索和尝试。

敲下上面这些文字时,我刚结束又一个“白+黑”值班。最难熬的那段日子里,我“累哭”过,自问抗压能力还不错,入行后还真是第一次。

我在武汉度过大学四年,那里有我无比挂念的老师和同学。这次疫情像把刀子,每日身临大量稿件中,多少会有一些“创伤感”。

当然,也有很多感动——

疫情最严重时,重要发布、本报稿、发布会直播、网络热点大量涌来,值班人手不够,我们小群里5个同事,互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快去眯会儿,后面我来顶上”。健康中心的一位姑娘,有次采访后边写边哭,我们一起对稿子时,她得知浙江校友会正在给武大中南医院筹款买呼吸机,立马问我要了捐款链接……

我们有时也会抱怨,“真的太难了!”但就像白衣战士选择冲上一线,作为新闻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这分初心。尤其当行业不景气时,我总是和自己说,是不是该再努力一点。

内容破界正在进行。短视频竞争白热化、李佳琦直播爆红、5G近在眼前……科技赋能将带来全新的未来,而无论变革期的传媒行业多么风云诡谲,作为一名战斗在新媒体一线的编辑,我相信,认真的人总不会被拍倒在沙滩上,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猜你喜欢
官微稿件疫情
战疫情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政府官微运营勿重“形”而忽“实”
开辟十九大专栏 深入基层采访 扎根“妇女之家”《海峡姐妹》杂志和“闽姐姐”官微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官微需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