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腹痛的综合诊治1例

2020-12-09 12:57刘倩刘谦刘琦秦明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肾囊肿上腹肠梗阻

刘倩,刘谦,刘琦,秦明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干部医疗科,北京 10073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1岁,因“腹痛5 d”于2017年6月6日至2017年6月27日于我科住院。住院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不适,伴纳差、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无腹泻、黏液脓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 d前体位变化时摔倒,伴意识模糊,无肢体抽搐、二便失禁,于我院急诊就诊。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4.7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5.60%,C-反应蛋白12 mg/L。肝肾功能:尿素氮16.4 mmol/L,肌酐161.4 μmol/L,总胆红素13.2 μmol/L,直接胆红素2.4 μmol/L,丙氨酸转移酶46 U/L,天冬氨酸转移酶79 U/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正常。急诊给予莫西沙星、氨曲南治疗,收入院。发病以来,食欲不佳,进食量明显减少,睡眠尚可,小便如常,近10 d大便干燥、排便不畅,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史(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支气管哮喘?(4)高血压病3级[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比索洛尔,偶测血压140~160/60~70 mmHg(1 mmHg=0.133 kPa)]。(5)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10余年,9年前起改用胰岛素,近期应用门冬胰岛素早10 U、午8 U、晚10 U,甘精胰岛素8 U睡前,联合拜唐苹,平素未规律监测血糖,近日进食不规律,2 d前早餐后自测血糖高,不能测出数值,家属自行给予追加18 U门冬胰岛素,当日13∶00感头晕、乏力,复测血糖5.9 mmol/L,进食后好转,近2 d进食量少,未再应用胰岛素)。(6)慢性肾脏病3期。(7)双肾囊肿。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卧位血压146/60 mmHg,坐位血压107/47 mmHg,立位血压82/46 mmHg。右颜面部可见3处皮肤擦伤,皮肤巩膜无黄染。轻度桶状胸,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偶闻及少许湿罗音,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右中上腹及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不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初步诊断腹痛原因待查。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3期、双肾囊肿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0.5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1.20%,血红蛋白117 g/L;尿常规(-)、大便潜血阴性;血、尿淀粉酶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12.80%,空腹葡萄糖 27.50 mmol/L,尿酮体阴性;降钙素原0.21 ng/ml;肝胆胰脾肾彩色超声:胆囊壁毛糙增厚,脂肪肝(轻度),双肾多发囊肿,脾内多发钙化灶;立位腹平片:右上腹气液平面;肠系膜血管B超:未见血管狭窄;胃肠彩色超声:胃,小肠,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诊疗经过入院后根据患者发病经过、腹痛部位、右中上腹及剑下轻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炎症指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转氨酶升高、彩色超声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立位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性大、不完全性肠梗阻诊断明确,予清流食、静脉补液、灌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予静脉泵入胰岛素降糖,后逐渐改为甘精胰岛素 + 西格列汀,血糖平稳。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予停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继续应用比索洛尔。入院1周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0.3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7.00%,血红蛋白113 g/L;降钙素原0.06 ng/ml;立位腹平片未见异常。仍间断感腹部隐痛,查体仍有剑下、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阳性,遂进一步行上腹增强CT检查,结果示:双肾多发囊肿(BosniakⅠ级);右肾中部囊性病变伴钙化、出血(Bosniak ⅡF级)。考虑确定诊断:急性胆囊炎可能性大、不完全性肠梗阻、右肾囊肿伴出血。予卧床,避免剧烈运动,停用氯吡格雷,请泌尿外科会诊建议保守治疗,观察2周患者右上腹痛明显减轻、查体右上腹压痛亦明显减轻,遂出院继续观察,门诊定期随访。

2 讨 论

本例高龄老年人因急性腹痛入院,入院时根据相关检查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性大、不完全性肠梗阻,经过相应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不显著,遂行上腹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右肾囊肿伴出血,经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因此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因其病情复杂、多变,临床上应密切观察。

本研究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考虑与便秘相关。相关研究在1997年5至10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6个城市的常住老年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为11.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加[1]。考虑原因是老年人肠道生理机能发生改变,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并发生退行性病变,同时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这些均参与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病[2]。除年龄因素外,老年人便秘还可能与气候、膳食结构、体力活动量等因素有关[1]。因此,应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的运动、合理饮食,以改善老年人便秘发病率。

肾囊肿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超过50%,被认为是老年病[3]。中国北京地区17 821例受检者中单纯性肾囊肿患病率为4.16%,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50岁)显著高于青壮年[4]。单纯性肾囊肿大多数无症状,一般直径达10 cm时才引起症状,若囊内大量出血使囊壁突然伸张导致包膜受压可发生腰部绞痛。该患者出现肾囊肿出血与跌倒相关。跌倒是指突然摔倒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5],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轻者可致软组织损伤、关节脱臼,重者可造成多器官损伤,包括脑部损伤和骨折。跌倒还可引起情绪问题、疼痛、丧失活动能力。在我国,跌倒是 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6],因此识别跌倒内在和外在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其再次发生。入院前1 d患者体位变化时出现跌倒,于急诊神经内科行脑血管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住我科后测量立卧位血压,发现明显体位性低血压,考虑这是造成跌倒的原因之一,入院后及时调整了降压药物。另外患者于院外平时自行注射胰岛素,发现血糖明显升高后,在进食减少情况下一次性追加18 U门冬胰岛素,导致血糖出现显著下降,这是跌倒的另一重要原因。总之,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应加强跌倒相关因素的识别及预防。

综上,高龄老年人存在共病、多重用药、便秘、跌倒等老年综合征,应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同时还需加强照护支持,鼓励逐渐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有条件的医院可早期进行老年综合评估,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医疗照护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肾囊肿上腹肠梗阻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体检查出肾囊肿, 一定要治疗吗?
肾囊肿,需要治疗吗
穿刺硬化术“赶走”肾囊肿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