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构成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的运用

2020-12-09 13:05
国画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面中国画画家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尤其是平面构成原理与中国画构图的结合,给中国画注入了平面构成的审美新兴法则,使中国画更具有自由的表现空间。中国画构图如何融入平面构成,成为当代中国画研究的一个课题。

顾恺之《画评》的“置陈布势”是中国古代画论中最早有关构图的论述。“置陈”,指布陈位置,安排各个形与色在画面中的位置。“布势”,指体现画面运动气势的走向。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说的就是构图,把构图作为评判中国画优劣的一个标准,是中国画构图的重要法则。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1]更是把构图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元代以后,对前面画论中的如取舍、宾主、气势、呼应、虚实、疏密、参差、开合等等构图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充实。到了清代形成了“定位分疆、变异奇险、游动空间、活眼虚灵、装饰色彩、分合聚散、题款用印”[2]等极具中国民间口诀特点的构图模式。

20世纪从西方引入的构图概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构图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用新颖的方法来研究构图规律。近几十年,中国画的创作受着这种西方的平面构成理论的深刻影响并改变着。西方构成运用造型元素点、线、面、形、色、体等各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组合,加上画家自己的感悟,把内心世界抽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它更多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等等的形式美法则。苏姗·朗格认为:“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的或具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它作为基本的符合形式存在于与实际事物不同的范畴之内。”[3]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讲的就是画面的构成,这个属于西方范畴的构成,就是运用绘画元素点线面的组合、结合的变化与律动,在平面的二维空间创造出一种具有抽象性、律动性、表达性的图像。构成是绘画的基础,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离不开构成中的“形式”,不同的构成代表了不同的绘画形式。各种绘画形式间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吸收了平面构成中的律动性和表达性,在构图上运用平面构成原理,使作品更具有形式美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平面构成的形式极其丰富,有重复构成、特异构成、密集构成、对比构成、分割构成、肌理构成等等,这些形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被不少当代中国画画家应用在画面构图中,并试图强调作品的视觉形态和形式语言。画家选择适合的形式,结合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更充分地表现了自己所要表现的意境。

当代中国画构图运用平面构成的理论,把客观物象概括、归纳为趋向几何形的块面,对画面进行分解和重组,统一中求变化,平衡中求突破,从而使各种绘画元素达到和谐。平面性、装饰性是其主要特色。当代中国画画家关注形式,追求形式美,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启发画家的中国画构图思维,开阔了画家的视野,更好地表达了主观情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形成了鲜明的绘画风格,在构图形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当代中国画作品呈现出满构图型、构成风格型、装饰风格型等形式。这种西为中用、中西结合、结合平面构成原理来构图的方法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它改变了中国传统构图靠画家经验和感悟去布陈画面的思维模式,弥补了中国传统构图理论的不足,使画家在绘画的构图阶段有了更为科学的依据,让画家能更好地把控绘画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人们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平面构成的形式:

1.分割构成

作为平面构成的形式之一,分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划分的构成形式。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分割构成形式也被很多画家广泛运用。陈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陈林近年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解读到他在保留传统中国画特色的同时将从西方绘画艺术里吸收的融入进了他的画面中。在《云山》一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构图时他将画面分割成了几个空间,让画面各部分之间的界定形成一种节奏,展现出一种空间美,同时使画面更加具有现代平面构成的形式感,这样的构图仿佛让观者进入了画中看画中风景。再往前追溯,画家周思聪的作品《矿工图》,也可以清晰看出画面的处理上采取了分割的处理方法,线将其分割成不同的形状和面积,中国下层阶级人民的痛苦、他们支离破碎的灵魂,都被这种切割与破碎的方式展现出来。饱满的画面以及恰到好处的分割,加强了主题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观众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共鸣。这种分割,也经常用到国画装裱中。为了让画面更加有趣味或者更能突出主体,在作品装裱时,用距条把画面人为地分割成几个部分,使一些平铺直叙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同时让作品更富有形式感。

2.肌理构成

肌理构成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构成方式,表现的是特殊的纹理和质感,因为独特的制作和不同质感的呈现效果被广大的画家所喜爱。它在画面上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固有模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丰富了国画笔墨语言。如当代中国画家唐勇力在表现《敦煌之梦》作品的时候,在画面的处理上,采用了表现肌理的制作方法。利用重彩颜料厚重的特点,将宣纸进行揉搓龟裂,让颜料掉落,造成似壁画剥落的斑驳效果。再加上采用了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地徜徉在千年的历史中,让人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又给画面增添了历史沧桑感。还有陈子的一系列作品,都采用了肌理构成的表现形式,通过运用纸张的特殊性,用积水的方式对人物与背景进行处理,使得主体与背景融合统一。而人物形象在其基础上加工刻画,在细节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表达,整个画作在自然肌理下展现出来,少女的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3.解构与重组构成

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解构与重组的构成形式也是经常被使用的,就是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将画面按照主观需要进行分解,再组成新的画面形式。这种构成方式会造成特殊又有意境的图形错位,使画面别具一格,具有形式美。李成博《逍遥游》一系列作品中采用了解构与重组的构成形式,以表达内心摆脱世俗,同时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思想与现代绘画形式相融合,创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逍遥游”画境。在笔者创作工笔画《紫英缤纷蝶纷飞》作品时,为了更能表现紫荆繁花盛开、花丛扑朔迷离的景象,有意把已经创作好的作品分解成大小五个部分,然后进行重新组合。这样把一个平铺直叙的画面通过解构重组后,凸显一种错落的空间,让人感觉到蝴蝶误入花丛翩翩起舞的意境。

4.密集构成

作为物象疏密变化和二维空间有一定关系的密集构成,其特点是物象密集之处不是漫无目的的组合,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划和安排,是经过仔细的研究,用重复物象的技法进行组合。如谭业青的《花开天下暖》就可以很明显地从画面中看出密集构成的表现形式,画家在对物象的处理上更加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将线条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出来,也注重整体画面的装饰美和重复美,花丛部分密集,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沉迷于花海中。繁密的花丛与简单的背景形成了疏密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5.渐变构成

所谓渐变构成,主要是指在图像或者颜色上变化得不明显,却依然在变化,构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使其能够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在刘瑶的作品中,对色彩的处理,就大量使用了渐变构成。在《跋涉》这幅画中,背景的处理从实到虚,从黑到白,生动地表现了在大西北的荒漠,一人一骆驼正在与沙尘暴做斗争,整幅作品用渐变构成的形式处理,将人淹没在风沙当中若隐若现的情景展现得淋漓生动。渐变构成的有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画面的层次感,丰富了画家对画面处理的需求。

6.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在画面中的应用就是对比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的大小、方向、形状,通过它们在位置、空间、虚实上的表现,从而增加画面的冲突感和丰富性。传统中国画中,留白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成形式,“空白是艺术技巧中一种虚实表现的方法,空白所强调的是虚,但思之则实”[4]。在当代中国画的构图中对比构成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李长磊的《秋韵》,画面中描绘对象的繁简和色彩虚无之间的对比关系,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突出了花丛的部分,传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渲染力。

这些构成形式使作品部分或完全颠覆了原有的中国画构图模式,对中国画构图起到了促进作用,开辟了中国画新的格局,给画坛带来了一种新的样式。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画有它自身的、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不能浮于表面,一味地追求形式,更不能成为西方装饰画的翻版。在提倡遵循传统,力求创新的今日,创作者应当根据中国画自身的创作规律,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精华,进行综合应用,牢记形式美感不能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要倾心于意境的表现与营造,方能展现中国画画面的表现形式和张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中国画作品。

猜你喜欢
平面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参考答案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