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提问 凸显思维品质

2020-12-10 00:38王小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提问思维品质小学英语

王小燕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合理提问,深化语篇内涵;立足课堂环节,有效提问,提升思维品质,用问题引领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思维品质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是培养阅读习惯和增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黄元振,兰春寿,黄睿,20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效提问,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深入解读文本,合理提问,深化语篇内涵

文本定位,犹如中医通过把脉寻找穴位。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穴位”,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话题。立足话题,充分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效提问,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举措。PEP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的单元话题是“My Week”。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语言技能”要求的二级标准,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单元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就学校课程安排、周末活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图片的提示下表述他人的课程安排和周末活动情况。

(一)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内容

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语篇教学主张教师整体导入文本,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并通过大量有意义的师生教学活动来操练单词、句型、语法等知识,促进语言生成。本课中,教师将文本解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导入主人公Wu Yifan一周的课程安排,让学生感知文本,并通过读、听语篇理解主旨——Wu Yifan在周五的课程和周末的活动。二是以问题切入,解析文本,师生通过对tired一词的讨论进一步细品文本,理解内容,同时回顾特殊疑问句“What do you have on…?”和“What do you do on…?”及一般疑问句“Do you often play sports?”等句型,在理解中学会运用。三是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二)深入文本,提升语篇内涵

语篇文本的学习目标除了语言技能、知识的习得之外,还隐藏着深度的目标价值。因此,教师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核心,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文本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课堂厚度。

本课中,tired一词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讨论Why is Wu Yifan so tired?这一问题,发现原来Wu Yifan在周五这一天上了体育课,因此十分疲惫。在Robin的追问下,学生知道Wu Yifan的周末活动除了看电视就是阅读,没有运动。在PEP教材中,Wu Yifan始终是一个不爱运动,爱学习,很早就近视了的孩子。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课文的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应该“play sports every day”。这样的解读丰富了语篇的内涵,增加了课堂的深度。

二、立足教学环节,有效提问,提升思维品质

在不同的阅读课中设计各个环节的提问,能确保提问有效、适当且有意义,从而起到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作用。

(一)巧妙铺垫,提升思维的敏捷性

课伊始,趣亦生,思维活。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围绕本课话题设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维性并重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课的文本阅读做好充分铺垫,由此在课上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 替换式提问——引旧知

教师首先用PPT呈现句子,介绍自身的相关情况,请學生替换某些关键短语并说出相关句子。这些句子与本课的学习主题相联系,包括第一单元中人物外貌、性格以及本单元中的周末活动等。以谈论周末活动为例,问答如下。

T: I often clean my room on the weekend.

S1: I often read books on the weekend.

S2: I often watch TV on the weekend.

S3: I often do homework on the weekend.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任务,为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提供语言准备。恰当而巧妙的引入是阅读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对文字材料和特定情境的关注,激发其阅读兴趣,还能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为阅读做必要的铺垫,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性。

2.预测式提问——趣导入

预测式提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复习和梳理旧知的同时,能打破常规,让旧知为新课所用, 真正实现“用英语”交际的功能。教师以“猜朋友是谁”这一问题,逐步引入朋友的外貌特征,让学生在气氛热烈的竞猜环节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

(1)Lead-in—Guess the friend.

T: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boy. Guess:Who is he?

Tip 1: a Chinese boy    Tip 2: tall and thin

S: He is Wu Yifan.

T: Yes, youre right.

教师逐步给出提示该朋友特征的tips,帮助学生准确猜出这位朋友的名字。

T: Whats he like?

S: He is hard-working. He has glasses.

在引出本课主人公的同時,教师适时抛出第一单元中的主题问句:Whats he like? 通过PPT中的图片提示主人公外貌和性格的关键词,进一步呈现主人公“不爱运动”的特征。在这样的问答活动中,学生不仅练习了句型,也激活了知识储备。

(2)Know more about Wu Yifan.

教师通过本单元主情景图提供的Wu Yifan一周学习及生活的图片,自然导入本课关于Wu Yifan的讨论。

T: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Yifan?

S1: I have Chinese on Mondays.(看图回答)

S2: What do you have on Tuesdays,Yifan?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Chinese maths art English ]

关于Wu Yifan周一课程的安排由教师提问引入,而关于周二至周四课程安排的问答则由学生两两完成,打破了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树立梯度意识,使所设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引向新的高度。

(二)整体感知,建构思维的深刻性

PEP教材中整体语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本课主题及主题下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趣味性、真实性和连贯性并存的语境,再通过有效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

1.通过听力引主题

教师先导入Wu Yifan的人物介绍和关于谈论他一周(除周五外)学习安排的问答,并抛出一个问题:What does Yifan have on Fridays?让学生利用听力原文顺利引出对整体语篇的认读。

T:What do you have on Fridays,Yifan?

S: I have PE.

此问题看似是对前面课程问题讨论的延续,实际上,教师不动声色地引出了此阅读语篇中的一个关键话题——对于周五课程的讨论,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句型“What do you have on ____?”及相关答句“I have____.”的语意及语用情境。

2.通过图片引疑问

紧接上一环节中主人公周五上了体育课这一关键信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看图了解Wu Yifan周五回家后的状态,并教学语篇中的第一个难点单词tired。学生由此对Wu Yifan的认识更为全面:他是一个学习努力,却并不经常运动的孩子。这也为后续文本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整体语境的推进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越发清晰和贴近生活。实践证明,有效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搭建理解语篇文本的语言平台,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推动课堂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理解语篇的能力。

(三)分段解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本后,教师可将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逐一呈现、讲解、操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略读(Skimming)、猜读(Guessing)、悟读(Realizing)、扫读(Scanning)等阅读技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1. 细节式提问——联系生活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就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问题的讨论,使思维更灵活,真正实现“用英语”的目标。

(1)联系生活细节。

T: What can you do on your PE class?

S1: I can play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S2: I can do kung fu.

T: They are sports. We can play sports on PE class.

通过“你在体育课上会干什么”这一问题,教师把话题从谈论书本人物的活动转换到学生自己在体育课上的活动,让学习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通过play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do kung fu等短语,教师自然引出了本课中的新词“sports”,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回归人物细节。

T: Do you like sports?

T: If you have a PE class, how do you feel?

T: Does Yifan like sports?

T: Why is Yifan so tired when he has PE?

T: What does Yifan do on the weekend?

T: Does Yifan do any sports on the weekend?

T: Can you read and tick or cross?(完成语篇后书本配套的“Tick or cross”练习。)

教师通过“是否爱好运动”等问题,通过学生与Wu Yifan之间的对比,引出了本文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Wu Yifan周五体育课后的疲倦神态,自然引导学生从课程安排的讨论转向对周末活动的讨论。文本小话题的转换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探究式提问——引申意义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書本内容,更在于挖掘书本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一些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层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

T: Is Wu Yifan strong?

S: No, he isnt.

T: So is there any advice for him?

S: Robin gives him advice. —“You should play sports every day. Here is a new schedule for you.”

通过再一次对Wu Yifan外貌的讨论,自然引出本课的难点“New Schedule”,而制定者正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机器人Robin。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贴近事实,又具有吸引力和探究性。

(四)有效延伸,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在教学延伸环节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语篇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设计具有拓展性的语言活动是内化语言、提升语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延伸环节的教学中设计多样的问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想象式提问,以问促写,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依据课本和学情,对文本进行适当拓展,从而有效助推学生的语用能力。其中,语篇续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完成了语篇知识点的教学后,紧接着的是Robin为Wu Yifan准备New Schedule的话题。教师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预设在实行New Schedule一个月后,Wu Yifan的状态如何。

T: A month later,whats Wu Yifan like?

在拓展环节中,学生经常苦于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通过“搀”“扶”“放”,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重点句型,生成言之有物的小语篇,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纠错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2.选择式提问,以问导思,促进情感升华

上海市教研室朱浦老师曾提出,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三条线。教师应立足文本情感,寻找接口,从文本的情感主线出发来设计问题链(邱惠卿,2014)。上一环节,学生想象出了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是Wu Yifan一直坚持运动,强身健体,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是Wu Yifan没有坚持,继续着以前的生活状态。这时教师适时抛出“Which one do you choose?”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运动的重要性的思考,并理解“Life lies in movement.”(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得以呈现。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深化了“Playing sports is important.”的道理。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薛蓉,2016)。英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在设计阅读教学环节时,创设整体教学语境,运用有效提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元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

[3]邱慧卿.深度解读文本 优化问题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4(18).

(浙江省嘉兴海盐县百步小学   314300)

猜你喜欢
提问思维品质小学英语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