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角度看“拥有姓名”流行的原因

2020-12-13 23:42王倩倩
关键词:主观性例句姓名

王倩倩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XXX 拥有姓名”是近期出现的一个网络流行语,使用很广泛,多出现在新媒体的文章标题或者网友的留言评论中,表达的基本语义是“XXX 很重要,不容忽视”。如:

(1)在“90 后”的购物车里,2 万亿零食必须拥有姓名。

(2)今年暑假避暑圣地,兰州必须拥有姓名。

例(1)所表达的语义是在“90 后”的网络消费中零食占了很大比例,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值得重视。例(2)这个句子想表达的是,“兰州”是非常适合避暑的地方,很值得一去,必须推荐。

这一格式还可以出现在表否定语义的句子中,如:

(3)《名侦探柯南》最受欢迎男性角色,柯南已经快不配拥有姓名了。

(4)明明是首都,我们不配拥有姓名吗?

例(3)“拥有姓名”前出现否定词“不配”,句子表达的语义是柯南快要被大家遗忘了,被忽视,自然也就不是“最受欢迎男性角色”了。例(4)中也出现了否定词“不配”,表达的是有些国家的第一大城市常被误以为是该国首都,而真正的首都却被人忽视。

据笔者考察,这一网络流行语最初可能使用在追星语境中。目前所见最早的用例是,2018 年6月,随着网剧《镇魂》的播出,主演朱一龙蹿红,不断有粉丝在朱一龙的微博下留言“想要拥有姓名”“希望拥有姓名”一类的话,意为希望自己的评论可以被偶像回复,因为被回复就代表偶像看到了自己的留言、知道了自己的名字,这是“拥有姓名”最初表达的含义,即被知道、被认识。而没有被回复的粉丝就会自怨自艾,说自己“不配拥有姓名”,也就是没有被偶像关注到,没有被偶像认识。

接着,这一格式的使用范围扩大,从用于粉丝个体,扩展到粉丝群体,乃至粉丝活动地区等。如:

(5)七夕海报活动,整个大山东都没有,山东小笼包不配拥有姓名!

“小笼包”是朱一龙的粉丝团体的自称,这个例句表达的是朱一龙的某场活动,没有在山东举办,山东的粉丝们以此表达失望。

(6)《故事未了》点映,北京不配拥有姓名吗?

与上例相似,这个例句表达的语义是,由于苏打绿乐团的广州粉丝团举办了点映活动,而北京的粉丝团没有任何活动,所以北京的粉丝以此来表达失望的情绪。

随后,这一格式流行起来,在网络交际中广泛使用,不仅可以用于粉丝群体的追星语境,还可以用于其他人群,以及与人无关的各种事物,其语义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表示被认识、被知道,更多的是指XXX 很重要、不容忽视。出现在表肯定语义的句子中时,前面一般会出现“必须”“应该”等词语加强语气。如:

(7)夏季防晒or 凹造型,帽子必须拥有姓名。

(8)这些无人机应该拥有姓名。

(9)厉害了!无锡,你终于拥有姓名!

(10)在酿酒师眼里,每一个橡木桶都配拥有姓名。

例(7)中用“必须”加强了肯定语义,表达了“帽子”在夏天的重要性。其他几例亦是如此,“应该”“终于”“配”等出现在“拥有姓名”前,都进一步加强了句子的肯定语义。

出现在表否定语义的句子中时,前面一般会出现“不配”“不能”等语气比较强烈的、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如:

(11)父母养宠物后,我在家里再也不配拥有姓名。

(12)国产球鞋不配拥有姓名?对不起,你需要重新认识它。

(13)电子书不能拥有姓名吗?

(14)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当代妇女就不配拥有姓名吗?

例(11)中“拥有姓名”前出现了“再也”“不配”这样否定意味强烈的词语,表达了说话人认为自己在家不受重视、地位不如宠物的语义。例(12)至例(14)中也都出现了否定意味比较强烈的词语。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到,这一格式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那么“拥有姓名”为何会从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句式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和说明的。

一 非常规搭配

根据我们的语法知识,“拥有”和“姓名”这两个词语的组合本身是一种非常规的,甚至不太规范的搭配,因为“拥有”一般所搭配的应该是比较显著的事物、特征等,《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的释义也说明了这一点。如:

【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柴达木盆地~2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

以上例句中的“2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丰富的水电资源”都是比较显著的特征,可及度高[1],容易被听话人识别,所以与“拥有”的搭配很和谐。但“姓名”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般来说不能算是显著的、凸显的特征,可及度较低,因此二者的搭配在词语的语用色彩上是不相符的。我们检索了CCL 语料库、BCC 语料库,目前都没有发现“拥有姓名”的用例,也说明了“拥有姓名”确实是一个非常规的搭配组合。

如果“拥有”和“姓名”必须要搭配在一起,那么比较符合语感的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如:

(15)拥有一个罕见的姓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6)拥有一个稀有的姓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以上两个例句中,“姓名”“姓氏”前面添加了修饰语“罕见”“稀有”,这时“罕见的姓名”“稀有的姓氏”就成为比较显著的特征,整个偏正结构的可及度提高,所以才可以与“拥有”搭配。

“拥有姓名”这一格式之所以流行开来,在网络及新媒体语言中广泛使用,正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规搭配,“拥有”与“姓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比较新颖的表达方式,具有创新性,更符合网络交际群体求新求异的心理。

二 特殊语义

这一小节我们接着分析“拥有”和“姓名”这两个词语的非常规搭配组合为何能表达出“重要、不容忽视”这样的语义。

这需要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姓名”虽然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属性,但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层次的隐喻意义。“姓名”是指“姓氏+名字”,也就是“有名有姓”,它不仅可以指称呼一个人的名字符号,而且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当“姓名”与“拥有”相结合时,“拥有”一词所具有的强势搭配需求可以激活“姓名”内在的隐喻义,使其表达“重要的地位”这样的显著特征,从而使整个格式“拥有姓名”表达“很重要、不容忽视”的语义。因此,“拥有姓名”这一格式之所以能表达“重要、不容忽视”的语义,与“姓名”一词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文化隐喻义有关,也与“拥有”一词所具有的强制性搭配要求有关,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拥有姓名”这一格式能从特定的追星语境扩展开来的语义基础。

三 强主观性

前文我们分析了“拥有姓名”这一格式表达形式新颖,而且能表达特殊语义。除此之外,这一格式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2],能用简单的形式传达出说话人鲜明的主观情绪与态度,这也是它能快速流行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因为年轻人作为主流的网络交际群体,一般都比较注重个体意识,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更看重个人态度与情绪的表达。

“拥有姓名”这一格式中,“拥有”对其搭配词语的显著性要求与“姓名”所代表的普遍性特征,二者是冲突的,这种“冲突”降低了“拥有”和“姓名”这两个词语本身所带有的“正式”“书面”的语体特征,因为一个不符合常规的组合自然也不会具备典型组合的典型特征,包括语体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不太常规的组合“拥有姓名”可以自由地出现在非正式的网络语言中,乃至口语中,而这种“正式”词语的“非正式”用法正好能传递出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

这种轻松、调侃的意味正是年轻人使用这一格式想要表达的个人态度和情绪,这一特点在否定句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XXX“不配/不能拥有姓名”看似表达一种XXX“怎么没有被关注、被重视”的抱怨情绪,但其实说话人并不是真的抱怨,只是一种自我调侃,如前文例(11)“父母养宠物后,我在家里再也不配拥有姓名”。

这个句子并不是要表达我对父母的不满,而是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明父母对宠物的重视,甚至父母行为的有趣。

又如前文例(12)“国产球鞋不配拥有姓名?对不起,你需要重新认识它”,结合后面的小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不是说话人的自我调侃,但仍然具有调侃意味,其重点不是要表达国产球鞋不受重视,而是用调侃的语气来表达以前对国产球鞋的偏见、认识该有所改变了。

出现在肯定句时,如前文所举的例(7)至例(10),虽然“拥有姓名”前出现的是“必须”“应该”“终于”等语势很强的词语,但表达的仍然是一种轻松的语气,而不是咄咄逼人的评判。因为这些句子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正面、积极的情绪,如对“帽子”的推荐、对“无人机”的认可、对“无锡”的骄傲自豪等等。说话人在说这些话时,并不要求、也不期待别人的认同,甚至不是为了作出对这些事物的主观评价,而只是宣泄一种个人的情绪。

当“拥有姓名”前不出现诸如“必须”“不配”等主观性很强的词语时,同样可以表达出这种个人情绪。如:

(17)2018 年,这些音乐将拥有姓名。

这个句子表达的同样是说话人对“这些音乐”的认可、推荐的态度。

因此,我们说“拥有姓名”本身具有强主观性,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鲜明的主观态度与情绪。当然,在句子中出现时,这一格式通常与其他一些主观性很强的词语共现,以达到增强语气、强调的语用效果。

四 内部的语言学规则

前文我们分析了“拥有姓名”是一种非常规的搭配组合,这也是它能流行起来的形式基础。但是,“拥有”与“姓名”组合在一起虽然不是常规搭配,在语用色彩上也不太相符,但在内部词语的选择上,这一格式的组合仍遵循着一定的语言学规则。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姓名”还有一个近义词“名字”,通过检索网络语料,发现早期(2018年)确实也有过“拥有名字”这样的表达,但用例很少,也没有流行起来,最终广泛使用的是“拥有姓名”这一组合。也就是说,“拥有”选择了与“姓名”这个词语搭配,而不是与“名字”一词搭配,这是因为“姓名”一词比“名字”一词包含的语义要素多,信息量更大,因此更容易被识别,可及度更高。参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的释义:

【姓名】姓和名字。

【名字】①一个或几个字,跟姓合在一起,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②一个或几个字,用来代表一种事物,区别于别种事物。

而前文我们已经分析到,“拥有”一词一般搭配的是比较显著的事物特征,在语言表达上是可及度更高、更容易被听话人识别的词语。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的组合并不是任意的,内部仍需遵从一定的规则。虽然“拥有”和“姓名”二者表面看起来语用色彩有冲突,但在可选择的词语范围内,“姓名”比“名字”更为显著,可及度更高,与“拥有”更匹配,所以“拥有”选择的仍然是那个更符合搭配要求的词语,“拥有”与“姓名”的组合是遵从了一定的语言学规则而形成的。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拥有姓名”这一格式进行考察,认为非常规搭配的表层形式、所表达的特殊语义以及自带的强主观性是这一格式流行起来的内部原因,同时也说明了网络语言的组合与传播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语言学规则。不论是语言整体的变化更新,还是某个具体格式的创新,都是一种“有限突破”[3]。以“拥有姓名”为例,虽然“拥有”与“姓名”的组合以非常规的搭配形成创新的表达形式,但格式中选择了可及度更高、更为显著的“姓名”一词又显示出其符合规则的一面。这种非常规的搭配形式比起常规搭配的典型形式更容易承载说话人轻松调侃的主观情绪,与网络主流群体求新求异、追求个体性的表达需求相匹配,因而被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主观性例句姓名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好词好句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
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