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

2020-12-13 23:42
关键词:话语特色体系

李 斌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表达、阐释、传播意识形态所内涵的观点、思想、理论。但不同时代、不同经济政治制度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独特分支,由于其独特的时代属性、技术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直接影响着话语体系建构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体系架构和构成要素的关系建构过程之中。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厘清其体系架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在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规律,需要系统回答构建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怎样构建话语体系等基本问题。

一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体系架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话语体系则是由系统化的概念、范畴、理论所组成的体系性话语,也是能够系统反映和阐释理论和价值的体系性话语,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特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语体系新样态、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价值引领体系,具有独特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实现其功能,体现其特征,把握其规律,建构其架构,凸显其价值。韩庆祥教授指出,构建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话语体系需要把握五个核心要素,即政治性意蕴、学理性支撑、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有效性传播,主要意指话语的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1]。这一观点揭示了构建话语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启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首先需要规划其架构体系,建构话语体系的整体结构及其构成要件。结合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基本表现和功能关系,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由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价值等构成要件架构起的话语体系,也可以具体表述为:政治立场、基本理论、思维方式、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价值,这六大构成要件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可以共同架构起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分析框架和构成要件。

(一)政治立场

任何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都是承载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的总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属性,本质上就是反映阶级利益关系的话语体系。这是因为,无论什么社会形态,只要存在利益分化和冲突,就一定存在反映不同阶级和集团在“根本利益”分化中的意识形态,就必然需要将其利益诉求、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贯穿于本利益集团的话语体系之中,就一定会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保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渗透、灌输和教化,通过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阐释其“根本利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站在谁的立场、维护谁的利益、为谁说话就成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首要问题,实质上就是政治立场、政治主体问题。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主体应当是具有明确内涵的。

人民立场是根本政治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建言立说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政治立场的人民性。是否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在何种程度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直接决定着该话语体系的立场、观点,及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成为其能否站得稳、立得住、说得清、道得明的检验标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显著标志和本质体现。不能体现“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可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决定了话语体系存在的价值性,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构成要件。

(二)基本理论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2]。话语体系总是基于一定的概念、逻辑、范畴、规范组织起来的表达某一理论的系统化理论体系,理论的“彻底性”、真理性、科学性、先进性决定了话语体系的阐释力和说服力,话语体系的阐释力和说服力彰显着理论的“彻底性”、真理性、科学性、先进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3]。理论既是意识形态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彻底”且“科学”的理论是实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学理支撑功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理论渊源的科学性、实践创新的验证性赋予其强大的阐释力和说服力。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理应反映时代发展特征,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诠释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达体系、阐释体系。“彻底的”“科学的”理论能否被群众掌握,能否说服群众,得到群众的广泛认知和认同,成为一种理论与行动的自觉,并非“一日之功”“水到渠成”,依然需要通过严谨的概念、逻辑、范畴表达,需要通过特定的话语体系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存在、利益关系和价值意义,需要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达的基本概念、逻辑和范畴,需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理论先进性、实践验证性、发展创新性,进而体现其彻底性和科学性。可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要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的问题,也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是“彻底”且“科学”的理论问题。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离不开话语体系的基本理论建构。

(三)思维方式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手段,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性、概括性反映,语言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充实和发展,思维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和呈现,思维的发生是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语言和思维同步而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存在着密切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显然不是个体的、零碎的、零乱的、零散的话语体系,它一定是一整套逻辑缜密的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体系的具体体现,系统性与逻辑性是其显著特征。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之上思维成果,是对社会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逻辑化、规范化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深刻、准确反映客观现实,呈现思维成果,就必然体现合逻辑性。话语逻辑并非“始作天成”,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有其构成的内在逻辑,需要科学地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是可信的、正确的。一方面,它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演进的过程,体现在正确认识形成的实践逻辑和认识演进之中;另一方面,它也是“感觉—知性—理性”的概念、判断、推理、语义、思想、理论不断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体现在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之中。正如康德所言:“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5]作为一个融合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为一体的话语体系,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话语体系更具阐释力、说服力、教化力和影响力,促进着话语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在逻辑缜密的话语体系建构中体现其功能和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逻辑严密的话语体系才是具有理性思维价值的话语体系,只有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和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进而形成对客观世界准确反映的话语体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话语体系。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性,既是一般意义上思维逻辑的表现,又是独特网络思维方式、特点的呈现与表达。网络思维和网络话语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话语逻辑,话语空间的虚拟性、话语主体的平等性、话语表达的即时性、话语形式的多样性、话语支撑的技术性等特征赋予话语思维的独特性。顺应网络话语思维与信息传播活动的独特规律,是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网络思维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西方注重主客二分、实证思辨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朴素辩证、直观感悟的思维模式,而是更多地融入了网络思维的要素和特点,虚拟、平等、即时、多样、技术化的思维方式带来了有别于传统的思维结果、思想理论,产生了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需要主动适应思维方式的新变化,反映网络思维的新特点,呈现网络语汇的新表达。

(四)话语表达

没有立场、观点、价值表达的话语体系是没有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话语体系本身就是一整套的表达体系。话语体系所承载的立场、观点、价值需要通过充分的表达才能为世人所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验证为世人所认同。可见,话语表达是实现话语体系基本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也在于此。网络本身的信息共享性、传播便捷性特征赋予了话语表达的“先天”优势,为实现充分有效的话语表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观点、价值、思想载体,又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达特质,它是一种全新的融合了传统话语与网络话语为一身的表达体系,它既是一种现实社会话语表达的网络化呈现形式,又是一种网络空间再造化的话语表达体系,话语语境的时代化、话语场域的在线化、话语载体的网络化、话语传播的数字化、话语形式的多样性造就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达的新颖性和重构性。作为一种表达体系,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解决表达什么、怎样表达、如何实现有效表达的问题,它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体系。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需要全新的概念、逻辑、范畴、范式表达,需要体现时代、语境、场域、载体、传播的新特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顺应网络空间全新表达特质的重构性规律,构建起新的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题与话语内容的确定性并不排斥话语表达方式、传播形式的多样性。话语表达方式及其传播只是话语主题与话语内容表达的外在形式,实现准确的理论内涵与逻辑表达才是核心目标所在。从已有的网络话语表达和传播表现看,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样态已不同于传统媒介中的话语表达,无论是语汇还是表达方式、传播形式均面临着全新的解构与重构。主动适应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达与传播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

(五)话语传播

话语传播体现着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均需要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才可能为受众所认知和认同。不能实现广泛有效传播的话语体系是僵化的、毫无意义的。因此,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是检验任何一种话语体系功能实现的显著标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在网络空间传播并影响着现实社会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话语体系,借助于网络媒介实现广泛有效话语互动是其显著特征,也是其优势所在。信息海量、即时互通、“所见即所得”、“无中心无边界”的传播模式能够充分展现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数量不断放大,不断拓展着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最大化地突破传统传播媒介的局限性,使信息传播由单向转向多向、信息发布由一元转向多元、信息接受由被动转向主动,全方位、多维度、即时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强化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传播功能,也成为构成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功能的支撑体系。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托于特定的话语体系传播实现的,理论体系内涵的观点、思想和价值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效度与信度一定意义上表征着理论体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离开了话语传播体系,意识形态的现实价值将大打“折扣”。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正在面临着网络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地位,但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依然不容小觑。能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利益关系及其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显性标志。

(六)话语价值

一定意义上说,价值展现与价值引领是话语体系存在的终极目标,也是话语体系建构的本质要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价值承载性和价值规定性必然要求其具有强大的价值展现和价值引领功能,价值展现和引领功能的实现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则有赖于话语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整合力和主导力。面对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存在,能否实现有效的价值整合,达成价值共识,能否实现价值主导,成就价值引领,是检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价值实现的核心指标。是在多元价值选择中“迷茫”,还是在多元价值选择中“笃定”,体现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也彰显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向。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展现主流意识形态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价值观的合理成分,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广泛的共识;必须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价值导向,始终保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由此可见,话语价值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成的核心所在。

综上,政治立场、基本理论、思维方式、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价值共同架构起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四梁八柱”,构成了基本结构,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不是简单的感性认识结果,而是建立在知性、理性基础之上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以一系列概念、范畴、表达所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6]。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应当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并将其概念化、学理化、理论化。

二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

话语体系是人们在一定社会语境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用以表达特定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念。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其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每一个社会也都有象征其价值取向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也一定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语汇、话语标识、话语范畴、话语基础、话语逻辑、话语表达、话语规则、话语传播、话语核心、话语发展。

(一)话语主体

任何话语行为都必定有一定的行为主体,亦即话语主体。话语主体既是话语行为的主体,也是话语体系构建的主体。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的构建者和应用者,是话语体系构成的主体性要素。话语主体的性质、特点、价值取向直接关系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容、形式、表达、观念、态度和立场。话语主体需要回答“谁在说话”“为谁说话”“站在谁的立场说话”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语境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话语主体所呈现的作用也就不同,在构建话语体系过程中的意义和任务就有显著差异。出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问题分析的需要,我们可以将话语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国家(执政党)层面的话语主体。个体层面主要是指作为社会成1的个体,是话语主体组成的基本单元,是以个体形式参与话语表达、话语建构的主体,基本特征在于个体性。群体层面主要是指由一部分社会成1组成的群体或者以网络共同体形式存在的话语主体,其基本特征在于群体性和共同性,结成群体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对一致的利益诉求和表达,因而群体性话语主体的影响力相较于个体性话语主体要大得多,这是话语共识作用的必然结果。国家(执政党)层面的话语主体代表着更为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是话语体系的核心层次,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个体是形成群体的基础,群体集中了群体中个体的共同利益表达,是个体利益诉求的集合和汇聚的体现,而不是个体利益诉求的简单叠加。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执政党)层面则是个体、群体利益诉求整合的结合体,呈现为主导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的作用。显然,划分三个层次的话语主体并不是将三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要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由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

在网络时代,话语主体的内涵又有新的表现。作为个体层面的话语主体,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现实社会中的公民个体的含义,还应当包括在网络空间中作为个体网民的身份,尽管这种身份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但依然不能忽视其作为话语主体的“存在”,而且这种“匿名”的“虚拟性”又往往赋予网民个体更多的自主性,个体网民可以抛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顾虑”和“约束”,自主地发声、自由地表达,变“说了也白说”为“白说也要说”,客观上强化了其作为话语主体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也正是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驱动下,极大地激发了话语主体的“创作”热情,产生更多独具网络特点的话语语汇和话语表达。当众多个体性质的网民的话语表达达成一定的共识时,就会汇聚为群体性质网民(网络共同体)的话语表达,上升为群体性话语主体,其话语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强。但是,不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空间,话语体系的生成和发展都不可能是主观臆想的、随意涂鸦的、杂乱无章的,必须对其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概念凝练、话语规范、价值整合建构其具有普遍意义、理性规范的话语体系,这恰恰是处于核心层面话语主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发挥其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可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应当由具有现实与虚拟双重身份的个体网民、网络共同体、国家(政党)构成,这也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话语主体的显著特征和全新表现形式。

(二)话语主题

话语主题是话语体系中通过具体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话语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话语主体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价值的集中表现。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然是承载一定阶级和集团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脱离的话语主题及其内涵的核心价值,该话语体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是极其丰富和多种多样的,但其主导的价值观体系一定是稳定的、明确的,不会因为内涵及表现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在于价值表达,其话语主题本质上就是话语体系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是内容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简言之,就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话语”。话语体系的传播也是围绕着话语主题展开的,以传播核心价值为目标的。但是,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带来的是多元意识形态共存于网络空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又是以不同的话语主题呈现的,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中凝练居于主导地位的话语主题就成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关键要素。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其话语主题一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表达。

(三)话语范畴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话语范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结构性概念,也是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问题逻辑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结构性特征,产生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抽象概括,表现于本质、内涵、外延、性质、特征、价值、关系、思维等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中,反映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联系,也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网络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兼具技术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思想体系,总是需要通过抽象、概括、反映其本质、内涵、外延、性质、特征、价值、关系、思维的话语范畴呈现的,离开了话语范畴,话语体系的表达就会失去话语意义、话语共识、话语规范,建构其独特的话语范畴则能准确表达话语体系的话语意蕴,达成广泛的话语共识,展现独特的话语价值,形成科学的理论支撑。由此可见,话语范畴主要解决的是话语体系学理性、特色性、涵盖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范畴是构成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同样需要逻辑严谨、准确概括的话语范畴。

(四)话语基础

话语基础是话语体系实践性、学理性的具体表现,也是话语体系的价值性支撑。话语体系从何而来,阐释力、说服力如何,表现力、支撑力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体系实践性、学理性基础。实践是人们产生正确认识的根源,也是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动力。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话语,在实践中运用话语,也在实践中完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的实践性构成了坚实的话语基础。简言之,“无实践则无话语”。显然,只有单纯的实践总结和反映是不够的,如果要使话语体系更具阐释力、说服力,就必须使话语体系具有科学的学理性支撑。不能升华至学理层面的话语体系是难以为继的。学理即学术之理,是“说得出,道得明”的规律性认识,是以规律性认识的理论语言和体系呈现的。学理性反映了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对事物现状的客观评估,对事物内在演进路径的描述,对科学方法运用的概括,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实践、思路、判断、结论的科学性证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用来阐释道理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也就是说,没有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就不能阐释话语背后之“道”,所谓的话语体系则是无价值的。换言之,“无学理则无道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丰富且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和支撑之上的,具有坚实的实践和学理支撑,话语基础独特而坚实,是构成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要素。

(五)话语逻辑

逻辑是思维规律与规则的反映,话语逻辑则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表达,话语逻辑的严谨性和恰适性体现了思维活动的合规律性。作为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体系,话语逻辑是否严谨,直接关系话语表达的准确性,直接关系人们对话语语义理解的正确性,也直接关系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阐释力。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是人类严格逻辑思维活动的结果,而话语表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思维活动呈现的过程。失去严谨、恰适的话语逻辑,或者导致“词不达意”,或者引发语义表达混乱,使人“不知所云”,无法理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价值、理论一定是具有明确含义的,明确的含义自然需要严谨的话语逻辑呈现。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和社会的理解和描述,是与特定时代和特定语境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其话语逻辑存在着与时代、语境的恰适性表达问题。网络意识形态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特定的网络语境的表现。网络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引发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网络思维正在成为全新的思维方式,呈现着独特的话语逻辑和生成规律,深刻地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逻辑和话语表达,话语逻辑需要与特定的时代、语境相适应。换言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话语逻辑的严谨性和恰适性直接决定着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规律性。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话语逻辑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具有毋庸置疑的严谨性和恰适性。

(六)话语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定意义上说,话语体系总是与话语规则相伴而生的。意识形态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和政治属性。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和政治统治的严肃性规定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规约性和强制性。话语规则不但规范着话语交流过程中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还规范着话语主体、话语表达、话语内容,“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都需要话语规则予以规范。特别是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而言,话语规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基于不同意识形态背景的话语在网络空间自由传播,话语主体的自主性激发了参与话语表达的主体意识和表达热情,创新性的网络思维再造着全新的话语语汇,“无中心、无边界”的网络结构使得传统的舆论控制手段和话语规则显得难以奏效,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构建一整套具有主导性、规制力的全新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规则显得更为迫切。

(七)话语语汇

语汇,又称词汇,是词的集合体,是对构成话语体系所有词语的总称,也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单元。语汇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人们交流沟通、获取知识、形成认识的工具和基本表达。从“词”—“语汇(词汇)”—“话语”—“话语体系”形成发展的一般过程,可以看到,语汇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不同领域话语体系中的语汇总是具有其基本词汇及其含义的。例如表达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主要围绕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行为展开,其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因而其特点就在于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口味、易被大众掌握和接受。学术理论话语体系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是由特定的学术概念、范畴和语言构成的,因而具有显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理性特征,往往更具有阐释力和说服力。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社会利益分化中形成的特有的话语体系,其语汇的核心部分是关于特定利益集团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表达的基本语汇。这是由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有其独特的话语意蕴和基本特点,需要能够准确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以便通过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实现交流互动、整合建构、批判辩护、价值导向、社会规范、文化传承等功能。因此,构成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语汇又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系统性、社会性、开放性、历史继承性和共识性等特征的概念、知识、价值、思想、理论等语汇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鉴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特有的话语语汇网络化、价值取向多样化、表达方式多样化、话语规则“迟滞性”等特征,使得其话语语汇特征更加鲜明,政治性、思想性、说服力、规范力就成为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应当是由一系列特定含义的话语语汇构成的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蕴。

(八)话语标识

标识即标志,是表明特征的记号或表明某种特征,具有多重的表现形式。例如基本指记号、符号、标志物、概念等,用以标示,便于识别。所谓标识概念就是表征话语体系独特性的概念,以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概念。标识概念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显著标志,也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不同的意识形态总是通过不同的话语体系呈现的,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中彰显其独特性,就需要构建特征显著的概念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的独特标志,也是核心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当然,这一标识概念并非笼统的、一般化的,一定是具有独特内涵和适用范围的概念体系,是能够为大众所认知的、公认的概念体系,是由一系列相关概念呈现的概念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7]其显著特征表现在: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自身独特的原则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标志。突出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坚持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的,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是以一整套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为具体表现的,辅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概念构成的标识性概念体系。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强化其针对性和独特性,从而提升其展示力。

(九)话语形式

话语表达主要表现为话语体系所表现出来的呈现形式及其特点。众所周知,话语呈现的形式与方式不同,话语表达的效果也不同。具有多样性、可感性、通识性,表现力的话语表达往往易于被听众接受和认同。意识形态通常表现为学理性、思辨性、概念化、理论化的话语语汇,这是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思想、价值、理论形态的特质所在,但是学理性、思辨性、概念化、理论化的话语语汇能否为受众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话语表达的形式和方式。只有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化话语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形式,将“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才能使意识形态在更大范围被接受和认同。换言之,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通识性和通约性是其保证话语呈现效果的必要元素。如果我们对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有所关注的话,就不难发现,网络语言通常具有显著的简约化、意会性特点,网络话语更善于表达话语背后的语义,具有显著的意会性特征。网络话语的呈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话语呈现形式和方式更为丰富多彩,一个表情、动画、符号、代码、数字都可以表达情绪、观点、态度,而且随着网络传播为广大网民所意会和认同,这也是网络语言的特点所在,具有显著的通识性和通约性。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只有通过具有通识性、通约性的话语表达,才能使承载特定意识形态的观念、思想、价值、理论在网络空间广为流传,并为受众接受、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十)话语传播

话语体系的融通性,影响力有赖于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是话语信息的载体,更是观念、思想、价值、理论的有形载体。一种意识形态能否为广大的受众所认知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自身巨大的信息容载量和“所见即所得”的信息传播功能,使得话语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话语交互频度不断增强,话语传播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为信息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前提保障。但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有效性。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话语体系的融通性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话语体系的融通性是以理解和共识为前提的,是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为标志的。这就要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融会贯通各种意识形态话语意蕴的能力,在融会贯通中提升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融会贯通中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具有融通性和影响力的话语传播是构成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

(十一)话语核心

话语核心是一种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的精髓和灵魂,是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所在。“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密码、价值取向、核心理论,决定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强弱”[8]。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价值性、导向性、引导力、话语权是话语核心的显著标志。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上就是价值表达体系,价值传播、价值导向、价值引领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存在的核心要义。意识形态反映着绝大多数社会成1共同的利益诉求,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本质。但由于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不同,所表现出的利益诉求也就不同。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制度迥异,直接导致意识形态多元。越是在多元意识形态并存的境遇中,就越需要由主流意识形态准确反映社会存在和共同利益诉求,越需要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主流价值导向、引领价值取向,使最广大社会成1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观念、价值信念、价值目标成为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为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普遍共识服务,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力服务。服务于价值共识和价值引导需要借助于强大的话语权,否则,就会陷入“有话说不出”“有话无处说”“有理道不明”的窘境。由此可见,有无话语核心,话语核心的价值性、导向性、引导力、话语权如何,是关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也是构成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所在。

(十二)话语发展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即信息网络技术内在的特性和技术之外的社会发展条件,共同构成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换言之,网络意识形态是技术创新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时代发展而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性、创新性是其显著特征。技术进步无止尽,则话语体系发展无止尽。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由此引发的网络思维、信息载体、传播媒介、网络话语、表达方式正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技术的创新性赋予话语体系的创新性,话语载体和传播空间的开放性赋予话语体系的开放性。从话语体系的发展角度看,顺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条件变化成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话语体系的发展力则是其建构的重要指标和要素。简言之,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话语体系,需要以强大的发展力保持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是涉及话语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系统化范畴。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政治立场、基本理论、思维方式、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价值架构与各构成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价值等内在逻辑体系之中。立场建构需要以话语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笃定力为支撑,通过话语主题呈现政治性、思想性、说服力;观点建构需要以话语范畴的特色性、涵盖性、示范力为支撑,通过话语基础呈现学理性、实践性、支撑力;方法建构需要以话语逻辑的严谨性、恰适性、阐释力为支撑,通过话语规则呈现主导性、规约性、规制力;表达建构需要以话语语汇的通识性、通约性、感染力为支撑,通过话语标识呈现针对性、独特性、展示力;传播建构需要以话语传播的有效性、融通性、影响力支撑,通过话语形式的多样性、可感性、表现力呈现;价值建构需要以话语核心的价值性、导向性、引导力为支撑,通过话语发展的开放性、创新性、发展力呈现。

猜你喜欢
话语特色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