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2020-12-13 03:15高菲
关键词: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传统文化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总结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优化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直观的语文教学探索空间,促进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切实尊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深刻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的语文也根植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他们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传统文化。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是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路径,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获得人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品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我国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典篇章,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没有设置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未能构建起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材之间直观、生动、趣味性的联系,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总体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科学化的语文教学互动机制和直观的语文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在个性化语文学习中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绝不能因为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就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文化精髓,也不能为了融入传统文化就抵触现代化教学手段。

2.教学内容有限

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有些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不能灵活多样的挖掘可供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资源,削弱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上资源的呈现,不能运用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下自主探究,学生无法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淡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语文课堂传统文化资源的多元化,才能满足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现实需要。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深度挖掘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以语文教材为媒介的。传统文化要实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必须做到对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读物,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教学资源,注重实现课内外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度融合和拓展。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课文结合的兴趣点,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升华学生思想感情,全面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2.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传统文化教学的情境和氛围,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些传统文化现象。首先,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有关民俗节日的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传统文化的背景,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其次,教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教师收集的相关传统文化资料,营造独特的语文教学意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用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应当提高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微课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课下自主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3.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语文教学为了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的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教学,通过游戏、实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直接的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作文竞赛、知识问答,还可以让学生课外补充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4.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形成特色教材,基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教师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可以用于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做到更专业、系统、全面地收集归纳可以用于传统文化教学的资源。同时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使用教材的方式,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5.组织开展品读活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诵读,因为这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借助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调基于阅读构建传统文化教学体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感知能力。首先,教师应当采用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读物,或者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展示阅读收获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成就感。第三,构建学生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围绕着语文问题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从而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高度重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强调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拓展,设置合理的语文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应当丰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汲取传统文化资源,加大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参考文献:

[1] 柯玲琴《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科学咨询》2019年第16期。

[2] 刘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中国教师》2017年第S1期。

(高菲,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省沂南县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