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思考

2020-12-13 03:15宋凤金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宋凤金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学习语文,能够有效培育学生们的文学知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性质,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小组合作形式,正是语文教学里一个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学生们以探究、合作的形式,共同展开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了探究,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供一线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从而有效提升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当前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提升学生们各方面的技能和素养,设计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而传统文化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個重要内容。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这些传统文化都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创新和传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里渗透传统文化,就成为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思考的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便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小组文化素养平均性

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时候,小组的成员分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分组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同桌分组、前后桌分组或者按照学号进行分组,经常会导致不同的小组之间的学生差距过大,有的小组都是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但是却不善于交流;有的小组都是比较活泼的学生,但是语文知识水平相对较差,最终导致合作的效果低下。因此,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成为小组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借助小组合作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基于学生们的情况进行分组,保障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为平均,这样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各个小组之间才能够保持协调,共同完成目标。

例如,教师借助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学习部编版《识字四》的时候,为了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便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按照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组,保障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特征,可以在小组内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并且尽量确保小组之间的传统文化素养相对平均,保障整体的合作进度一致。

在分配完小组之后,教师让学生们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我国的一些古代文字,如象形字、繁体字,对它们进行整理和总结,最后观察哪个小组收集的文字最多、正确率最高。学生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查找课外资料、回顾已学知识等方式进行文字的收集。通过这样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的汉字文化,感受汉字里蕴含的文学知识、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们提升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小组合作模式,设计诵读活动

诵读,是帮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方法,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里,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感受诵读文章的内容、精神和思想,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基于传统文化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开展传统文化诵读活动,要求学生们在朗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让传统文化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部编版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词、古文,它们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文化精神,学生们只有将它们朗读出来,才能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传统文化小组诵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古诗词进行朗读。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诵读。为了提升学生们诵读的积极性,教师设计了诵读比赛,要求学生们按照教师提前规划好的分组进行训练,一起完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文章的诵读。其他小组成员以及教师进行打分,根据每个小组诵读的情感投入度、流畅度、整齐度,进行评分,最后选出表现优秀的几个小组。在诵读的过程里,学生们为了投入自己的情感,会认真地分析这篇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思想,从而认识和探索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一些文化特色,如登山、赏菊、团聚等,感受到节日的文化氛围。通过这样的诵读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书籍里的传统文化内容、情感和氛围,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结合国学故事,组织传统文化合作活动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里,有很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运用这些故事,基于这些故事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些故事,感受其中的历史文化、历史背景、文化精神,让语文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形成有机结合。除了教授教材里的故事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为学生们介绍一些课外的文化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为学生们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实现教育目标。为了提升学生们对故事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共同探索这些故事里的传统文化内涵。

例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的《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篇文章里的表达方式、文字内容、体现的精神。这篇文章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它体现了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品质,教师们让学生学习和探究这篇故事的时候,可以渗透其中蕴含的精神,发挥出教育的价值。

又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曹冲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活动,让学生们一起阅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的语文知识,掌握中国人的智慧。在教授《大禹治水》时,这是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教师在教授该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了解该神话故事的内容、人物、情节、精神等,学生通过共同学习,探索神话故事的特点,感悟到文中人物大公无私的精神,发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作用。

另外,教师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传统节日》的时候,可以结合这篇文章,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索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的特色和风俗是什么,帮助学生们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度,设计合适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本文里提出的小组合作手段,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养成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明瑞花《部编教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6期。

[2] 李秀伟《试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周刊》2020年第11期。

[3] 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