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3 03:15罗燕霞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罗燕霞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而小学语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字词句,还要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和气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博大的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一、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发现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现代文章也在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或者传统文化。可见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材中的内容沉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例如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情的传承,传统习俗方面有腊八粥、春节这些流传至今文化习俗。这些都是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才能学习到的精神和底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文明的结晶。通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而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例如,笔者在进行《腊八粥》一课的教学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为学生们介绍了腊八粥的故事。腊八粥的影片配合着背景音乐—“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儿歌,让学生先产生对腊八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还有,在进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教学时,课前我会询问学生“你知道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就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在带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世界的同时,提升了语文水平。

二、在写作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而围绕传统文化进行写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在写作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行文看起来更加优美流畅,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通过在写作中融入这些传统文化,就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写作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写作,学生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地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笔者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教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像一些古诗词或者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这些古诗词和人物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往往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力量。除此之外,我会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展开写作竞赛,诸如以春节、中秋节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加深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有一次我开展了以“我家的春节”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们描写自己家中欢庆春节的场景。在开展了这一写作主题活动之后,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春节中包含了哪些传统习俗。大部分学生过春节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譬如吃饺子、贴春联以及拜年等。通过这次主题写作活动,很多的学生都在询问家长的过程中对于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贴春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掌握,达到了在写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意义。

三、语文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在小学教学课堂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可比拟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是指引学生正确学习方向的人。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自身首先要做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充分融合传统文化思想,实现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节操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染学生,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律己,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经常阅读书籍,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的阅读书单中有很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诸如常见的国学经典。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课堂上我经常引经据典,通过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日常为人处事中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和力量指引自己前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递者,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了根据课本内容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开展一些主题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们阅读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从而可以更好、更深入地去了解传统文化,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风向。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往往流于形式,教师们往往将这一活动作为学生的放松时间。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们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本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就会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来帮助小学生们去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例如我曾经开展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我按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挑选了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其中有《论语小故事》《岳飞传》等适宜小学生阅读并且包含丰富传统文化的书籍。在开展了这一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之后,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了极大提升,在阅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上了一个层次。有一次我提问学生在书籍中都学习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在《论语小故事》当中学到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做人要谦虚,不能够骄傲自满。还有的学生表示在《岳飞传》当中学到了什么是忠義,为国效力是忠、爱戴士兵是义、保护民众是仁等。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看出,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教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可以指引学生更好地前进,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学习也会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教师也要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策略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18期。

[2] 黄泳莉《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