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探究

2020-12-13 03:15杜敏贤
关键词:传统文化信息化策略

杜敏贤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也随之而来。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展开教学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需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信息化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略有不同,语文课程中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较强。语文学科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语言魅力,并且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当代社会人们愈发重视学习传统文化,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汉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还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基石。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以及课后实践中,除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激发识字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来说,教师需要依托课堂引入我国传统文化,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一来,不管是对提升语文素养还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丰富了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当中,我国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发展根基。举例来说,我国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艺术作品、精神品质、地方的风俗习惯等,这些文化知识都可以让学生们打开眼界,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积极渗透传统文化,通过理解传统文学作品思想的内涵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处在不断形成的阶段,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时应当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诸葛亮、到詹天佑,小学课本中介绍的人物都是民族精神具象化的代表,要带领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从而满足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教师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人类学家鲍亚士曾经说道:“人类创造伟大文化的成就是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以及知识传播者,在课程教学当中,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程度。

2.教学的方法比较落后

在以往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几乎没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这会让孩子失掉欣赏、理解以及想象的能力。教师更加喜欢谈论如何提升学生们的分数,忽略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很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传统文化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就应当利用信息的便利性,通过让学生观看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感受中华文化的美。运用多媒体軟件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灵动、丰富、富有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现阶段,关于诗词以及汉字的节目逐渐增多,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映诗词节目,让他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执教《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时,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的特点,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并且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仅仅依靠文字表述并不能使其理解文章内容,而且文言文形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资料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信息技术帮助之下,学生们会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这样课堂教学方式,在让教学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容易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有关古诗词的动画,让学生们通过看动画的方式增强对古诗词的记忆。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古诗节目,为学生们放映,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感受不同作品中作者所描绘的不同意境。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喜欢背诵古诗词的同时,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2.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并不只局限在教材内容中,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美,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自己选出喜欢的书目,并进行阅读学习,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让小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并且展开课外阅读。阅读完成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写出自身的感悟。这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展开课堂教学的模式,能够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养成读书的习惯。

3.运用课堂交流学习平台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略有不同,语文学科是需要记忆的一门课程。让学生能够快速记忆的前提就是让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教师应当提倡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让每名同学都参与进去,提升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这样的方式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教授《古诗两首》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通过互动课堂的形式,来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沟通学习软件来进行有效学习。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课堂上对小学生展开监督工作,倘若发现有的学生背诵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为学生指导背诵技巧,鼓励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尝试。通过课堂交流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总而言之,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应当多让小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网上查阅资料布置课下的作业,应用课堂互动交流学习平台都是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内容的关联性,发挥学科优势,为其他学科做出榜样,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文字这一重要载体,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我国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凤凤《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7期。

[2] 曹逸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革新》2020年第3期。

[3] 姚永峰《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3期。

[4] 李永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名师在线》2020年第14期。

[5] 杨传荣《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中国新通信》2019年第5期。

[6] 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信息化策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