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3 03:15王燕玲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王燕玲

摘 要: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试从四方面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语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立足语文课堂,让中国传统文化落地

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不仅具有一定的人文思想,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有待我们去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从课本出发,进而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上的语文知识与课堂之外的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这种办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明白传统文化的意义。教师也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依托教材,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北京的春节》一课,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描写了北京春节非常喜庆和热闹的场面,表现中国传统节日中温馨美好的氛围,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爱好和平以及重视家庭的思想。老舍在文章中详细罗列了在北京过年时大家置办的年货,“年糕”“腊八粥”和“各类干果”等,并且对小孩子们高兴玩闹的过年情景描写得十分到位。老舍还将除夕、年初一、元宵这三个节日作为描写的重点,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团圆、圆满的思想文化表现了出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传统节日风俗,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了解其中的内涵,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传承并且弘扬传统文化。

二、通过学习古诗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古诗词中的意思以及意境,就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年级都选编了一些古诗词,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意境优美,语言凝练。但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诗词意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美妙之处,也能让传统文化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

比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下册中《春晓》这首古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如为学生播放与诗中描写的意境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相关的图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还可以配合音乐来进行,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思,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一个线索去理解这首诗的蕴意,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是会背诵就足够了,还要尽可能地去了解诗的意思,真正把握诗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感悟诗人当时的感情。教师还可以接借助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让学生知道诗词通过唱的方式可以展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诗词进行歌唱,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而让学生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增设国学课程,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来未曾中断,国学中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和信念。小学生学习国学,能够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骨子里,将传统文化思想内化于心,外化在日后的行为之中。有很多家长或者教师会有这样的顾虑,小学生年纪小,也不可能真正能理解国学的内涵,所以还不如让学生学些有实际作用的东西。应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需要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经典,并贯穿到人格中。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在精神上有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为人生增添底色。

比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小古文,学生也许不能完全读懂,但是可以一边读一边猜猜大概的意思,慢慢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了。五、六年级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论语》一书,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让学生在《论语》中体会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感受孔子提倡的入世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奋斗的方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开始并且坚持学习国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文化积淀,让国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走出校门,在实践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其实和生活是离不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文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的内容是不够的,课堂之外的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语文和生活两者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生活气息。况且,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源自生活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更要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或者郊游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在郊游中遇见了竹子,就可以以竹子为切入点,让学生开动脑筋,分组合作,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特点和价值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对竹子的描写都有哪些,竹子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帮父母洗脚捶背,或者是干家务活,理解我国传统的孝文化,让学生去阅读“二十四孝”的故事,结合现代思想去辨别其中适合当代社会的孝顺父母的方式。另外,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去探望老人,体会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真切触摸到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焕发出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语文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实践出真知,学生可以渐渐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也丰富了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重视古诗词的学习,开设国学课程,联系生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管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名师在线》2020年第19期。

[2] 许群《诗境高远,文脉流长—小学语文之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探究》,《华夏教师》2020年第14期。

[3] 钱海萍《挖掘苏州文化  打造特色课堂—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本地传统文化的几点方略》,《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4期。

[4] 杜云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學语文教学的策略—以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为例》,《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