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2020-12-13 11:53宫虹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融合

宫虹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有着数不清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是当前小学美术老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所占到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小学美术老师应如何适应这种改变,在完成小学美学教育的前提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课题。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根据小学美术课堂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问题,以及解决如何将小学美术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融合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新《課标》要求学生要多参加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老师不仅要传授教材中的知识,也要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专业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和优秀的文化相结合,做到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改变当今一成不变的美术教育模式,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是美术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要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调整,要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多方协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融入学生们的骨子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于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出发,根据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探讨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所以要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在小学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风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祖国有多么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感到十分自豪。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历史上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且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让学生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国画和书法,都和美术息息相关。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正处在快速成长并汲取营养的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从而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从小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学生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意志所在。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

1.使美术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要想让小学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能只传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把一些古代文化融合到课程当中,例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山水画,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墨画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特点。练习水墨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画风。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正确认识我国的文化艺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时存在的问题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缺少实践经验。美术课的传统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加入传统文化的知识,学生听上去也会觉得非常无趣。所以,建议老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艺术的美感和其中蕴藏的文化。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第二,老师缺乏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的意识。大多美术课堂上,老师都没有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小学美术的绘画课占了很大比例,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单纯地只教学生画画。建议老师在教研的时候,可以上网找一些传统文化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运用到绘画课当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四、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

1.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气息。也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感受鸟的世界、花的海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种美感,做到在生活中体验艺术、感悟艺术。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学生们也会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文化意象,加深美术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每年春节都会用到的剪纸、对联、年画、门神等,端午节的龙舟、舞狮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

2.在美术课堂设置教学情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重要。老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将美术课堂布置得非常有艺术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浓烈的艺术气息。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渗透不同的传统文化,这样更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课堂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室布置中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嫦娥奔月、《山海经》插图、《诗经》草木图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意象。学生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兴趣和好奇心,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3.多开展艺术活动

教师在每个月都可以选择一节美术课,拟定一个传统文化主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大赛。或者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寻找春节的象征。学生要事先学习春节的来历,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春节象征”“寻找春”的主题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进取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特殊的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天津杨柳青年画、云南蜡染、北京天坛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美术的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

总之,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要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人文精神。教师要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视野,汲取养分,掌握绘画技巧。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参考文献:

[1] 杨志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民族报》2020年4月2日。

[2] 朱传莲《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20期。

[3] 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新通信》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