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管育并重”与中职班级德育的整合策略

2020-12-13 11:53潘菊红
关键词:管育并重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

潘菊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中职院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了更好地践行“管育并重”的理念,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教师可以从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更好地践行“管育并重”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管育并重 中职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充分说明了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学校来说,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管育结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一、关于“管育结合”的研究

1.对管育结合的理解

中职院校实施管育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只有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所谓的“管”,主要在于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并在班级中树立良好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告诉学生如何在班级中更好地学习,如何在学校更好生活,避免犯错,并运用奖励的方法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除奖励之外,也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处罚制度,奖惩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班主任在传授相应的职业技能时,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目标。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那么将会在学生的优秀表现中进行加分,积累到一定分数之后,来综合衡量学生的表现,做好奖励工作。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尽管要进行惩罚,但教师也需要通过耐心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

所谓“育”的方法,就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2.管育结合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并且很多学生年龄偏小,生活阅历不足,因为家长和长辈的溺爱而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没能进入到理想的高中,因此在学习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在纪律上也缺乏自律性。这些因素给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些班主任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成绩高低,会将目光更多地放在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导致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认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利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育理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挥“循循善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渊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引申到中职教师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就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们适当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班级和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指导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要有一定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也运用相应的奖惩制度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出现犯错的情况,首先,班主任不能以情绪化的方法进行教育,必须尊重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主动認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2.利用儒家思想中“躬行”的理念,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认为道德品质的优劣是通过实践来进行衡量的。王守仁就说过:“真知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之知。”孔子也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些充分说明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当然也不能缺少实践的助推作用。所以,中职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去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一些公益类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理念的真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到孤儿院、养老院去帮助一些儿童、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劳动中真正去实践中华传统美德。

德育工作是教师班级管理的工作重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管理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多发挥实践的作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给学生们灌输德育知识,相对较为枯燥,学生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实践活动这一教学方式。通过德管并重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的思想不只沉浸在理论和课堂之上,更深入到社会层面,再和平时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也就实现了“知行合一”的理想效果。

3.利用老子“无弃人”的德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关爱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圣人常善弃物,故无弃物。”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所应该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如果想利用好“管育结合”的模式,那么在对学生进行“管”的时候,就要张弛有度,不能过于严苛,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这就是老子所践行的“无弃物”的德育理念,后来也被儒家演化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不管是出于哪种学说,这一理念都不赞同漠视学生的发展特点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如果采用相对较为单一的方式去管理班级和约束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抵触心理。这样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当采用较为温和合理的管理方式,不断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从中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找到更能够被学生接受的德育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身上的缺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例如,面对一些个性比较偏执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要先对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做一个总结,对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表扬,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面对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以鼓励为主,先着重去说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然后再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感受到教师足够的关爱之后,自然就会慢慢改正自身的缺点,逐渐提高自我修养,达到了传统德育思想中所说的“笃行”和“自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对“管育并重”模式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了解到管育结合的概念,并且认识到当前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教师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理念,吸收儒家思想中“躬行实践”的理念,结合老庄思想中“无弃人”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进行德育工作,切实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传芳《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6年第5期。

[2] 刘悦宁《创新中职德育管理提升德育教学实效》,《福建轻纺》2019年第4期。

[3] 黄晓玲《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队伍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职教论坛》2016年第9期。

[4] 黄移蒙《社团活动在中职德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科学咨询》2018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管育并重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
浅谈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中职班主任班风建设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