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0-12-13 11:53魏赢群
关键词:管育并重中职班主任传统文化

魏赢群

摘 要: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之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同时,还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管理中的渗透,真正做到“管育并重”,更高效、有序地落实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提升中职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管育并重 中职班主任 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对教育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因此,为了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工作水平,应坚持“管育并重”,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契机,将传统文化更恰当地渗透到中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来实现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升。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做好学风建设,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需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第一,情绪表现不稳定的特点。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为反感与自身不同的看法与建议等,在情感方面比较冷漠,集体意识相对淡薄。

第二,心理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由于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不足,所以在行为上存在懒散、不上进的现象,喜欢追求自我。

第三,择业方面存在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对家长、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自身心智正处于发展阶段,难以从理性的角度面对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对就业存在抵触心理,或是因自身成绩不理想而畏惧工作。所以,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体现“管育并重”的作用。

二、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管育之间的关系

在中职教育中,管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管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管已经成为育的重要条件,而育则是管的基础。且在一些中职院校中,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容易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在教育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心理上主动接受规章制度。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到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后,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提升综合素养。所以在中职学前管理中需要做好管育并重工作,确保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中职学校重管轻育的现状

1.原因

学校发展的方向与方式造成了重管轻育现象的出现。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生源来讲,往往是参与中考的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中职学校。这一类型学生在个性上比较独特,并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谈,甚至一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孤僻。对于这类学生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进行管教与约束,且所制定的制度也是切实可行的。开展德育教育其实就是针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来进行的,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然而在一些中职学校中,班主任认为德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遵守规章制度。正是受到这一错误思想的影响,使得班主任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上,出现重管轻育现象。

2.劣势

首先,在指导与教育中出现问题。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往往是以量化方式为主,班主任发挥考核的作用。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干部需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完成考核工作。但是,一些班主任因日常工作量较大,所以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并不关注,于是这一工作落在了班干部身上,这也就造成德育考核结果的不很准确。

其次,学生容易产生邀功、获利等心理。量化制度属于中职德育考核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考核。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同时还会扣除相应的量化分。正是受到这一制度的影响,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投机取巧等心理,难以实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目标。

四、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1.利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在对中职生实施德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把握環境的育人作用,然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恰当渗透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为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为此,在“管育并重”模式指导下,中职班主任应联系传统文化,为班级确立一个清晰且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奋斗目标。同时,注重对墙报、黑板报等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通过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来优化教育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比如,现阶段的中职生大多不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奋斗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中职班主任应对其个性特点、发展需求等方面做出充分考虑,引导学生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名言视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桌子上,每天读一读、想一想,激励学生不断奋斗、努力。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定期让不同的小组来办墙报、黑板报,且每一期都要围绕“和谐”“爱国”,以及“孝”与“仁”等主题来进行。这样既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也能够从对传统文化资料的搜集、引用当中学习到相关知识,以此来进行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除了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学习成长方向也会更加明确,促使班级内部产生更多的德育先进典型。

2.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为了将“管育并重”模式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班主任还要将德育教育恰当渗透到日常管理当中,以此来确保环境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者是与其他学科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对于中职生来讲,只有将品德修养真正内化于心,才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才能够促进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德育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整合,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比如,某班主任就从《弟子规》当中,提取出了

“首孝悌”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或者是在班级中与同学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进入社区为老人送温暖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沟通、组织与协调能力,以此来为之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促进教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巧用传统节日优化班级管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诞生了许多的传统节日,且一直延续至今。对此,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也要挖掘这些节日的教育意义,充分把握传统节日的契机来优化德育教育,为班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为此,班主任应先对不同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因素以及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然后,采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带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德育价值进行深入了解,让其在此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从“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当中,某班主任就引出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以此来为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对古人为民造福的崇高品质产生深刻认识。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书画竞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也能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带来积极影响。

总之,要想将中职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各中职院校除了要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其职业素养的不断完善之外,还要促进其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为此,班主任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以此来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于存波《“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研究》,《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年第10期。

[2] 陈文娴《“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研究》,《中文信息》2017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管育并重中职班主任传统文化
浅谈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中职班主任班风建设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