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

2020-12-14 02:20杨宁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竞赛岗位

文/杨宁

体育专业是近年来教育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体育专业作为学习的主修专业或辅修课程。然而,近年来随着体育专业毕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体育人才市场面临饱和趋向,大部分体育人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为了缓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改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笔者经市场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就职的岗位与自身学习专业不符,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无法完全胜任就业岗位。高校对此现象进行了反思,发现当下教育市场内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缺陷[1]。例如,专业教学方向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并且无法与市场接轨,这些问题均是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开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十分重要,从高校层面出发,应调整教学工作方向,应用现代化人才培养教学手段,提升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企业需求层面出发,深入探究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量。下文将整合上述提出的多种因素,开展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以期解决当下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

一、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高校体育人才管理方式

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校内人才管理不当造成抑制人才全面发展的问题,高校教育投资者与教学工作实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资本社会发展到后期的必然现象。从早期相关体育教学成功者的教学方式,对现下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体育人才管理方法。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体育运动器材管理部门,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建设体育运动馆。在建设中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设计体育运动场所。遵循校内体育议论大会上提出的“深化校内体育运动设施建设”等原则,加大建设力度与资金投入,实现对其规范化管理[2]。例如,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增设“羽毛球体育场馆”“乒乓球运动场馆”“网球排球体育场馆”,同时应安排“球类运动设施管理区域”与“其它运动设施管理区域”等[3]。为了避免管理中资金投入过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可采用与相关方合作的方式。要求单位向高校人才与体育设施管理提供资金投入,同时,由高校根据单位不同岗位需求,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总之,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这条道路上,只有不断对相关设施实行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要以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发布政策作为指导思想,制定相关推进体育人才向社会输出的政策。例如,地方政府成立公办的区域体育项目招商企业,接纳高校无法顺利就业的学生[4]。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时,可选择到政府建立的“企业”就业。在该部分区域内,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并参与市场内相关单位的项目设计工作,学生实现就业后,即可离开政府公办“企业”。在此基础上,健全职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明确制度中不同责任方的权利与义务,完善面向市场的风险承担机制,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实现对人才的规范化管理。

(二)提出“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切实做到与教育部门及相关体育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与社会发展适配的人才理想培养方案,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链条。

首先,引入“以赛促学”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工作实施中,可采用与官方联合举办竞赛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例如,与奥林匹克体育举办方建立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与身体综合素质,在校内举办“体育单项赛事”“阳光体育赛事”“奥林杯体育赛事”等[5]。由举办方作为竞赛的评委,教师及相关校内人员作为赛事管理方,负责设计活动方案及管理参赛人员等工作。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报名参加竞赛,报名可采用网络实名报名与线下报名的方式。将年级作为划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竞赛组别与运动项目的归类。

其次,在举办活动过程中,赛事由“海选赛——预选赛——初选赛——中级赛——晋级赛——决赛”等环节构成,根据学生在竞赛中的能力,由赛事举办方对学生进行层层选拔[6]。要求高校在竞赛中发挥自身的“杠杆作用”,对普遍性体育运动项目,高校可采用扩大竞赛范围的方式进行,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中营造校内人才良好的竞争氛围。对非普及性运动项目,可采用针对性选拔方式,挑选高质量具有职业综合素质的人才,并将人才引进国家专项运动队伍中,采取双向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力争在校内做到“每校有队、每周有赛”。此外,对冷门体育运动项目,高校可采用联合举办方,加大该项目在市场推广的方式,使更多人了解到运动项目的相关来源,并要求政府根据项目教学进度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助,以此起到辅助体育运动项目在市场推广与延续的作用。

最后,校内竞赛完成后,竞赛举办方可根据学生成绩,择优录取优秀的学生直接到相关单位参与职业专业培训。

采取上述方式可有效改善部分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便可以此为教学工作实施的出发点,探索与学生能力适配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

二、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联系,在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时,应对体育市场的就业需求进行分析,对接行业与相关岗位要求[7]。为此,有关单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对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发现市场近3 年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不同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职能要求不同。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对接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对接调查

由此可见,社会中面向体育人才的就业岗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选择就业择业岗位时,人才需结合自身需求与社会发展方向,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就业岗位。

三、结语

在这个知识型时代,人才只有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才能保障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淘汰。文章开展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仍存在比较多的不足,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现状。与社会就业岗位进行对接,使学生走向社会才是高校的生存之道,也是高校在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学生也应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充实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从容面对生活。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竞赛岗位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体育运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看竞赛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