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方法和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特点分析

2020-12-14 13:01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母源周龄养猪场

(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1 仔猪断奶时间和方法

1.1 断奶时间

仔猪传统的自然断奶时间一般是45~60日龄,随着早期断奶技术的日益成熟,仔猪断奶时间不断提前。法国学者Legaulte等(1975)提出,每提前1周给仔猪断奶,1头母猪1年可多获得1头断奶仔猪。因此养猪生产者都希望能够提高母猪繁殖效率而提前断奶。现在规模养猪场仔猪断奶日龄一般在28日龄,具有良好饲养条件的养猪场可在仔猪3周龄左右断奶[1]。

1.2 断奶方法

规模化高床养猪场大多采用一次性断奶,即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仔分开饲养。母猪较少的饲养场可采取分批断奶,即根据仔猪的发育、采食情况和用途分批断奶。将发育好、采食性强、准备育肥的仔猪调出去,将留作种用和发育较差的仔猪继续哺乳,到预定断奶日龄将母猪调走。对先断奶留下的奶头让其他仔猪吸吮,以免母猪患乳房炎。逐渐断奶法同样适用于母猪较少的地面饲养猪。即在预定断奶前几天,将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圈饲养,每天定时放回原圈哺乳仔猪,并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在断奶过程中应当让仔猪先吃料后吃奶,一般经3~4 d即可完成断奶。

2 断奶仔猪的生长特点分析

2.1 免疫力下降

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减轻各种病原菌对仔猪的危害,保护仔猪顺利生长。而断奶后的仔猪由于缺乏母源抗体保护,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都比较差,容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袭。Kelley等(1980)报道,断奶应激可降低血液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减弱,容易诱发疾病。

2.2 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哺乳阶段仔猪的小肠绒毛较长,消化和吸收效率很高。断奶后绒毛脱落,腺管凹陷加深,使小肠吸收的表面积显著下降。研究表明,3周龄前仔猪正常的小肠绒毛呈纤长的手指状,隐窝较小。断乳后1周内绒毛变为较短的平滑舌状,隐窝加深,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因此,对早期断奶仔猪提供的日粮中必须含有足量可消化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物质不会对消化道产生抗原性。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1~2周内消化不良和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仔猪在0~4周龄期间,胃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成倍增长,4周龄断奶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导致仔猪不能适应以植物为主的饲料,这也是仔猪断奶后2周内消化不良和生长受阻的重要原因。

2.3 应激因素刺激

应激可危害猪只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对病原因子的抵抗力。应激因素有很多,例如营养不良、拥挤、免疫治疗、气温变化、妊娠、分娩、断奶、转群和更换饲料等。其中断奶、转群、疫苗接种和分娩等是不能避免的应激因素,断奶是所有外界因子和营养因子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综合反应;转群是不同窝仔猪组成新的群体,仔猪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畜舍改变;饲料形态由液体转为固体,能量由乳汁、乳糖转为谷物淀粉,蛋白质来源由容易消化的酪蛋白转变为难以消化的植物蛋白;母源抗体停止供应。这些不可避免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断奶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受阻,成活率降低。

2.4 疾病因素

仔猪保育阶段由于母源抗体逐渐降低,而自身免疫力又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侵袭,而且各种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时有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近年来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提高,保育后期由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常导致猪场的死亡率升高[2]。

2.5 管理因素

现阶段对保育猪多采用高床饲养,便于生产管理。但是也有相应的弊端,主要是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发病传播快,高床自由采食导致不容易发现不吃料的病猪,待发现时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猜你喜欢
母源周龄养猪场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