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山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0-12-14 13:01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神经细胞犊牛脑部

(新疆温宿县托乎拉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100)

牛中山病也被称为牛异常性分娩病。1985年第一次在日本发生。因该病病毒被首次分离于日本的中山,故得名中山病。

1 病原

中山病病毒(Chuzan disease virus)为RNA病毒,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中山病病毒的粒子直径约为50 nm,对牛的红细胞具有高度的凝集性。此外,该病毒对很多种动物(兔子、羊等)的红细胞也具有凝集性。在体外培养时,该病毒可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中山病病毒对酸性环境的抵抗力较低,在pH3.0时便会丧失感染性。但是该病毒不能被氯仿和乙醚灭活[1]。

2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条件下,牛是中山病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尤其是日本的黑色肉牛对中山病病毒的易感性相当高。但是,也有在羊体内检测出中山病病毒抗体的相关报道。中山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牛和携带有中山病病毒的牛。该病也可通过库蠓(中间媒介)进行传播,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感染胎儿。人工接种时,犊牛可通过脑部接种而被感染。

3 临床症状

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接种感染,临床上均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妊娠母牛在自然感染情况下,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性病变。在人工接种感染条件下,妊娠母牛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但是会出现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妊娠母牛还会表现出异常分娩状况。至于胎儿,则大部分为畸形胎或死胎。即便犊牛顺利产出,也往往出现吸吮能力不足,听力功能不完全等异常状况,有时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

4 病理变化

中山病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后,主要在脑部神经细胞内进行增殖,对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害。所以中山病的主要病理变化集中在脑组织内。剖检时可见患病牛的脑室出现扩张,脑部(大脑和小脑)发育不完全,并且伴有颅腔积液现象。对患病牛的脑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见大脑实质部分受损而且减少,脑干出血,小脑部位的皮质部分结构出现异常,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变少。

5 诊断

可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性变化,结合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6 防控措施

严禁从中山病流行国家和地区引进牛只。从无疫病地区引进牛只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并至少隔离饲养半年以上。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牛群的生长环境。对蚊虫特别是库蠓进行灭杀,防止中间宿主扩散病毒。一旦出现阳性个体,坚决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2]。

猜你喜欢
神经细胞犊牛脑部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犊牛肺炎巧防治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人为什么要睡觉?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