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实践及发展

2020-12-14 03:42欧阳沫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融合

欧阳沫

摘要:这几年,贵州省在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坚持“四个强化、四个融合”,强力推动地方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这个科技变革的时代,全国各地都在纷纷部署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很快、综合优势很强,贵州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上面临全新挑战,迫切需要找到一片足以承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产业互联网可以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虚拟经济,与政府公用事业、社会保障、数字内容、传统产业、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实现有机融合,提高效率、加速转型升级,实现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加快建设产业互联网将是这一宏大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融合

近年来,贵州省随着“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速全国领先、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党的十九大后,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要求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让科技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未来,产业互联互通、融合升级将成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大信息、大防务、大安全为切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成果深化于经济、科技、军事、民生等领域,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进一步纵深推进提供助力。

一、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实践与重大意义

产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大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最早是各大军工集团之间用来资源共享、能力协同推动产业飞速发展的平台(例如C919的协同制造、大规模武器装备制造、卫星火箭制造)。而当前,在消费互联网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产业互联网作为消费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最终目标,被定义了更多新的使命和责任。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下一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的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支撑。

贵州虽然从地理位置、经济活力、产业层次等方面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通过多年的建设,贵州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贵州的大数据、大生态成为享誉全球的两张名片,旅游业蓬勃发展,建成了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点,是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同时贵州还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深远的民族文化体系。这些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貴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先天的基础和优势,同时产业互联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效率质量的提升,能够通过集成创新的作用激发贵州现有资源的活力,形成新优势、新动能、新模式。未来,希望通过产业互联网的建设,通过战略协同、资源联动,打造一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贵州新名片,为贵州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一)产业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农业领域,产业互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与物流、电商、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的深度连接,带动农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重构农业的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能,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工业资源要素产业化和区域开放协调,促进“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推动工业强省战略目标;在交通行业,共享经济新模式蓬勃发展;在金融领域,第三方移动支付快速成长;在社会和公共政策领域,各级政府已经逐步建立起信息办公网络,医院、学校等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成为现实。

(二)产业互联网实现三大战略创新发展

在大扶贫方面:一是依托贵州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加大中药产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要素的转化并形成相应的产业链,间接推动群众规划化、规模化种养殖,增加动植物的经济价值,促进群众增收;二是依托贵州多彩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资源,利用产业互联网聚集效应和通道作用,让贵州的传统文化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加快民族文化产品质量化、商品化、品牌化发展并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更多的银匠、绣娘自主创新创业,催生更多的像凯里酸汤鱼、蜡染等驰名品牌;三是利用现行的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结合扶贫云、扶贫专线,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头作用,整合产业链资源,并根据各县域地理、环境、气候等各方面特点,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思路和模式,落地优质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同时将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于教育、环境、交通、住建等,将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的丰富和产业发展同步,真正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在大数据方面:大数据驱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贵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五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为贵州在全国发展产业互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产业互联网是大数据战略走向纵深的实践。产业互联网的特点是大信息,大安全,一方面,数据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产业互联网注重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追溯性、多元性、安全性,能够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丰富并真实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集成创新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体现,通过对各方数据的汇聚和整合,结合产业链资源进行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和创新发展,同时也为贵州大数据在政用、商用、民用上提供数据应用价值。

在大健康方面:一是依托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食品、药品行业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全流程追溯,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二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通过产业互联网整合民族制药产业链资源,与贵州省医疗机构和相关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对接,并借助新技术、新经济等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大中药材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种植,加快中药新品研发,扩大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以高效率的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大健康产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三)引导旅游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实现“开放生态”向“生态开放”转型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2017年旅游人口总数就已位列全国第一。利用产业互联网与贵州的资源优势和产业进行融合和创新,为贵州旅游业带来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产业驱动,诞生一批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制作,提升中国旅游服务品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产品挖掘高品质、个性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实现旅游从消费的便利和快捷向安全与品质转变;二是充分发挥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作用,通过与交通、文化、健康等产业交互打通,打造“运力+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模式,形成全域覆盖、全业态覆盖、全客户覆盖的贵州旅游产品体系,助力贵州旅游行业向数字旅游、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快速挺进;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了解整个贵州的发展趋势和各县域产业特点,发挥产业互联网资源聚集和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快速、精准的投身多彩贵州建设中来,分享建设发展红利。

(四)产业互联网助力贵州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互联网能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集聚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围绕产业互联网平台提质增效的功能,聚合贵州现有的西部交通枢纽、独有的生态文化、大数据等各项优势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西部重要连接线的作用,着力打造中高端制造集群、促进中高端消费产业建设、优化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的国际开放、立足全球营销,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使贵州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效率型”、“质量型”、“创新型”发展阶段转变。

二、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政策扶持,为产业互联网提供有利支撑

一方面,推动政策创新,大力构建产业互联网基础能力。出台贵州省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指导各有关部门尽快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与实践。制定产业互联网扶持政策,鼓励各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互联网服务型企业。打造“产业互联网示范区”,形成产业互联网发展集聚与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积极引入互联网相关智库、研究机构、外包服务机构等;通过便利落户、住房补贴、就业扶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编程、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等IT人才的引进,并在本地高校内重点建设互联网相关专业或学科,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融合新兴技术,为产业互联网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鼓励现有数据中心开放资源,建设能满足智能计算需求的超级计算中心、云端智能分析处理服务系统、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服务平台、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系统等基础资源平台,减少创新成本。二是支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长型企业,尤其是要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做大一批平台型、骨干型企業,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三是依托产业互联网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在各产业的融合,率先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产业领域应用,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四是整合信息资源,统一工作平台,畅通共享渠道,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国资监管平台,形成示范效应辐射生态发展,保障贵州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存金,武玉青.“互联网+”商业模式应用的集成创新功能——基于典型案例现象的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88-95.

[2]高汝仕.产业化与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协调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34(11):78-86.

[3]颜节.大力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N].贵州日报,2019-02-11(006).

[4]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2019)[R].2019.1.

[5]文倩.借力“互联网+”跨界集成创新[N].佛山日报,2015-11-17(A03).

[6]新浪财经.走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趋势[EB/OL]. [2019-07-19].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hk/2019-07-19/doc-ihytcerm4878118.shtml

[7]严海宁.我国政府主导型产业集成创新的独特优势及路径选择[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4):40-45.

[8]搜狐网.数字贵州:数字融合攻坚战进行时[EB/OL].[2018-06-29].http://www.sohu.com/a/238433223_783821.

[9]新浪财经.产业互联网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EB/OL].[2019-09-10].https://mp.weixin.qq.com/s/_ZeQS93jF0qxb4a-JjFdjw.

(作者单位: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