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0-12-14 03:55张莉萍孔祥建
商业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旅游发展

张莉萍 孔祥建

[摘 要]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今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分析平顶山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做法,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凸显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等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旅游发展;平顶山市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9-0016-03

Abstract: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and also one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ourism industry. Abundant agri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th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the cit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broadening financing channels for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lanning scientifically for reasonable layout, publicizing with multi-channel promotion for expanding popularity,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tourism projects by highlighting reg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service level,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Pingdingshan.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Pingdingshan City

休閑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挑战已经来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数量位居河南省第二。近年来,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已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近200家,近3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2016年,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和尧山镇东竹园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8年,有20个村被评为首批和第二批“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19年,有15个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乡镇被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

一、平顶山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做法

(一)打造“七大模式”特色游,全面落实全域旅游发展

平顶山市紧抓乡村振兴机遇,坚持整体规划引领,突出龙头带动作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塑造旅游大品牌,培育全域旅游大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着力打造民俗风情游、田园农事游、古村落文化游、休闲度假游、民宿体验游、科普研学游、漫步自然游“七大模式”特色游,彰显“中原灵秀地、魅力平顶山”形象品牌。先后在郑州、西安等重点客源地市场举办旅游宣传推介交流活动,与多家旅行社全面展开合作,积极推广平顶山市的特色旅游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自“引客入平”实施以来,推介地游客进入平顶山的人数同比提高了七成,对提升平顶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河南城建学院联合成立了平顶山市旅游研究院,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更便捷地服务游客,打造了平顶山全域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了游客“一部手机游鹰城”。

(二)打造现代观光农业区,助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平顶山在全市实施10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发展计划,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采摘、果蔬加工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南水北调干渠生态观光长廊、平桐公路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带、鲁山县西部百里温泉休闲农业观光带、鲁山县辛集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园、舞钢市丰瑞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例如:平顶山市湛河区打造了观光农业的生态游、休闲农庄的度假游、体验乡村生活情趣的农家游、采摘体验的果园风景游等特色农业旅游产品,形成融休闲度假、农事体验、赏花摘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据了解,该区每年吸引前来观光的市民有10多万人次,不少农民依托特色乡村休闲游脱贫致富。

(三)树立品牌旅游提质,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平顶山市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旅游节庆与会展活动,着力宣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旅游品牌,提升了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平顶山市山花节、舞钢水灯节、鲁山水上狂欢节、漂流节、荆花节等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大大提升了平顶山市旅游的市场知名度;除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外,还开展了“畅游鹰城”游记大赛、“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等活动,举行了平顶山市首届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鹰城礼物”文化旅游商品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平顶山市旅游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把尧山镇境内的4家漂流企业,整合为河南尧山大峡谷漂流集团,塑造了“尧山漂流”品牌的良好形象。

(四)探索“乡村旅游+”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平顶山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训”、“乡村旅游+就业”和“乡村旅游+农户”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模式,建立长效技能培训机制,帮助企业开展贫困岗前培训,让更多农民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当地的脱贫攻坚进程。比如:平顶山市鲁山县花园沟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以民宿带动旅游、旅游产业助推脱贫,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打响乡村旅游品牌;花园沟村所在的团城乡,成立了旅游产业党总支,探索实施“乡村旅游+党建”发展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五)打造生態文化乡村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生态文化乡村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平顶山市充分发挥人文与生态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陆续组织开展了首届文化旅游创业产品展、第14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品传统文化·赶非遗大集”文艺演出等大型文旅活动。2019年12月舞钢市杨庄乡臧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是平顶山市唯一入选村,该村“千年轧琴乐乡臧坪”特色旅游民宿村的开发建设,是平顶山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成功例子之一。郏县山头赵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厚重的优秀文化,该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自2017年起,山头赵村先后恢复整修古寨门、古戏楼和石板街道等古建筑,并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郏县首届丰收季活动”、“传统年味活动”、“山货大集”等旅游性质的大型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旅游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设施与游客旅游中的基本需求紧密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必然会导致游客重游率降低,旅游收入减少。平顶山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配套相关服务设施也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大交通瓶颈的制约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县城至各景区道路路况差,县城至景区的旅游专线缺乏,导致游客进入景区不便;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和救护设施以及金融等服务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路牌、停车场、照明、卫生间等设施;除此之外,农家乐的旅游卫生状况较差。

(二)缺乏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盲目过度开发

由于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旅游项目盲目开发,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乡村资源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在缺少整体规划和监督的情况下,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看到一些成功的开发旅游资源案例,便依葫芦画瓢,只重视速度与规模,不讲究质量,只顾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最终结果是千村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发展不长久;有的开发乡村旅游时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城市建筑,过于追求现代化,导致乡村旅游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失去了乡村旅游资源固有的特色;有些乡村旅游传统文化被过分商业化,破坏了传统文化的古朴性和乡土性。

(三)缺乏现代管理理念,营销意识不强

大多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村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对项目开发、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没有创新意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统一品牌规划,各自营销,缺乏协调配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推广促销方式也较落后。在经营方面,以现场售卖乡村产品、商品为主,销售渠道单一,且乡村产品的品质化保障缺乏诚信监督。近年来,虽然平顶山市一直在积极地对外宣传城市旅游形象,但是由于宣传营销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导致“中原灵秀地、魅力平顶山”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影响力不大。

(四)旅游产品创意不足,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目前,平顶山市现阶段开发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比较接近,农业园区大部分还是提供观光、采摘以及垂钓等活动;景区主要依赖餐饮、娱乐和门票等收入来源,缺乏独特的产品;农家乐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吃饭、打牌、钓鱼老三样,玩过几次,游客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旅游网红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不少景区只是盲目跟风、机械化复制,没有与当地的文化内涵结合,缺乏竞争力与良好口碑,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有不少乡村旅游景点片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对乡村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得乡村旅游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严重制约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管理者素质偏低,缺乏专业人才

通过对平顶山市8家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调研,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园、生态观光园、采摘园和乡村旅游景区,发现仅有2家旅游景点里有大学生任职,最高学历大部分是专科,很少有本科生,绝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都是附近村民,缺乏高层次管理、策划、导游和各类专业服务人才。对平顶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仅有30%的学生愿意到乡村景点工作。由于城市对农村人才的“虹吸”效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造成了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促进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研究中央、省、市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筹划谋划,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支持范围,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鼓励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企业带动、互助联保等方式获得银行融资支持;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加强与投资商的对接协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采取合作和入股的方式,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交通、停车场、公厕、水电、网络通讯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提高旅游导游服务、志愿者服务等软件设施服务水平。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对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梳理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规范经营的原则,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统筹编制《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经营的扶持,成立专门部门负责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其次,在开发乡村旅游景区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应聘请专家进行环境评估,通过才可以开发与建设;第三,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审批制度,实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准入制度,实行挂牌经营制度,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保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质量与竞争力。

(三)多渠道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进行推广,加强现有旅游品牌的改造升级。各旅游景点根据自身的特色,针对不同的市场旅游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可采用互联网、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宣传手段。自媒体时代,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运用微博、微信、淘宝、新媒体、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多种营销方式,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加强与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马蜂窝等线上旅游代理商的合作,促进旅游产品在线宣传推广和销售。通过旅游展会、旅游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等多种方式,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品牌创建活动,对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美食和乡村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经典线路进行系统的宣传推广。

(四)凸显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首先,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以乡村文化内涵提升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其次,重视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故事,融入时代因素,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第三,重视乡村旅游创新和文化创意,让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乡村农庄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鹰城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项目,设计出独特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商品,让游客得到乡村生产生活和文化创意体验,打造鄉村旅游知名品牌,拓展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比如:把裴李港文化、仰韶文化、应国鹰图腾等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到旅游创意中,把香山寺、风穴寺、中原大佛、三苏坟、叶始祖园等根亲文化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注入苏东坡、欧阳修等名人文化元素于旅游产品中。

(五)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制定和出台一些关于乡村旅游人才引进的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并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由政府牵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等专业院校建立合作,成立专门的旅游研究院,培养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最后,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实行星级挂牌管理,调动乡村旅游经营户上星级、创品牌的积极性,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青,罗文双,陈梓琼,等.全域旅游视阈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9(8):9-10.

[2]亚·尼玛,刘呈艳.探索“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8(24):80-81.

[3]郝育颖.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7.

[4]张明月.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8.

[5]刘春香.中原灵秀地魅力平顶山[N].河南日报,2018-07-19(12).

[6]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顶山市前9个月全市旅游总收入201.4亿[EB/OL].http://www.henan.gov.cn/2019/10-16/988636.html,2019-10-16/2020-05-27.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旅游发展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现状及问题探析
加快提升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平顶山市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