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内涵与实践要求探析

2020-12-14 04:28王婧漪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幸福感

王婧漪

摘 要:实干精神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要求。历史的发展向我们证明,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只有鼓足干劲、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夢。

关键词:真抓实干;脚踏实地造福人民;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04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靠着我们工人阶级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6月8日至10日再次视察宁夏,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中国最强音。只有鼓足干劲、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距我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越来越接近。我们党经历99年的浴血历程,始终不忘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主题。无论是新时代还是过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辩证统一的。古语有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这是从建党以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也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

1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内涵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人所坚持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二字,在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中始终占据最崇高的位置,“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核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更是点明了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始终把自己的根基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做出什么样的决策,都会时刻牢记要以人民为中心,而决策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人民对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1)实干精神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价值要求。实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价值取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导,是奋斗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如此,现在、将来更是如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奋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干”出来的,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幸福感与安全感。实干,重在实,关键在干,“干什么”?“怎么干”?首先就是要弄清楚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无论是搞建设还是抓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幸福,真抓实干,彻底解决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使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国14亿人民。

(2)认真学习、真干苦干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基本要求。实干必须要做到唯实,要甩开膀子真干、实干。认真学习、踏实干事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干”下去。只有明确奋斗目标,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出成绩来。新的时代,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的,只有坚持实干精神,崇尚实干精神,才能更好地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各级党组织锤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做到为新时代践行初心、承担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2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现在,99年的奋斗历程,“实干”二字一直是共产党人所遵循的基本方法。在进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中、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无数的困难与诱惑挡在面前,共产党人最可靠的力量始终是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险的实干精神。这是鼓励着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是指引着每一个人前进的力量。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论中指出,认识来自于实践,能指导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是“知行合一”的重要表现形式。

伟大的马克思同志在其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率先提出了劳动异化的相关内容,涉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方面,向世人展示了劳动才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在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则正式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肯定了只有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只有进行生产劳动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这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是鼓励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重要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是认识的主体,自然也是实践的主体,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所进行的一切物质生活生产活动都是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保障和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基本需求,才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根本。人民是创造利益的主体,是凝心聚力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享受利益成果的主体,当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自身利益得到重视后,才能体验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达到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统一,而这种心理满足的感受则会继续刺激人们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不断进行社会生产劳动,推动历史发展。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恪守脚踏实地干事的政治品格、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正是有接续不断地共产党人埋头苦干和努力奋斗,不怕辛苦、不畏艰难才赢得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著名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解放军以伤亡136000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主要战略集团,共歼灭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多人。众所周知,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使用的武器上都是有着极大的差距,而且当时战场的情况复杂多变,能以少胜多获得如此之大的胜利,正是共产党人和老百姓不畏艰难辛苦奋斗“干”出来的。

(2)始终坚持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真知实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社会革命与改革的进程中,实干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所坚持不懈的干事原则。伟大的无产阶级家马克思同志曾经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品格就是注重实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到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把伟大的发展目标、奋斗纲领与坚持不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以实干苦干、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推进社会发展,使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42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地生产与劳动,使大部分人民群众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局面,从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的调查数据中我们能看出,到2018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1660万人,至2019年末,全国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减少贫困人口不仅意味着老百姓幸福指数逐渐地升高,也使得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宁夏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为了与全国共同跨入小康社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第一,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上下功夫。向东部城市多学习、与东部城市多联络,大力引进创新技术与平台,新建创新平台25个,同时加强自治区重点项目的规划与研发370多项,努力将创新驱动战略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培育出不同的创新企业1000多个,首次开发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创新方式上的合作,被科技部总结为可以复制、推广的“宁夏现象”。第二,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动煤化工、冶金产业、特色农业的转型与不断提升,优化工业园区数量,同时将“互联网+”各行业作为改造的重点,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加强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于内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使得自治区内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与提升。第三,把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截至2019年,累计脱贫834万人,减少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了3%,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4%。第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至2019年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360亿元,实施环保治理工程1000多个,为生態环境的保护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正是实干、苦干、努力不放松的结果。实干精神不只是一种精神,需要的是一鼓作气、坚持不懈,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那股子韧劲。只有坚持下苦功夫、坚持坐冷板凳,才能够不畏艰难、铁杵成针。

3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伟大事业的实现,必须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要有真抓实干的干劲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最初就以为人民谋福利为己任,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上下苦干实干拼命干,使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全国人民始终坚信:想幸福就得奋斗,想发展就得靠自己苦干实干拼命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也是干出来的”,要始终把坚持为人民谋利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稳步前进的总趋势。宁夏经济发展具有潜力大、上升空间大、国家支持政策多等优势,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复苏,实现量的可持续增长和质的逐步提高。

一是要坚持创新,创新科技政策、引进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二是要将扩大内需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主线,无论是在社会发展的生产、分配还是流通与消费环节,都能够保证优势力量充分得以实现;三是要积极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将宁夏本地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具有特色的产品推广出去,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拓展知名度;四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通过东西部“开发式”扶贫协作方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华润、中航油、中核集团等央企和闽商等民营企业的帮助下,增加当地百姓务工性工资收入,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脱贫是底线、富民是关键。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群众,必须服务人民,让群众满意。因此,党员干部在用权时,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牢记职责是为人民服务。

首先,是在为群众办事中,要敢于说实话、讲真话,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把权力关到笼子里,让政务运行在阳光下,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更好地服务群众,让工作不断得到改进,从而真正为民办成事。其次,宁夏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华夏五千年,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历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民族之间实现团结,社会才能够稳定,经济也随之发展,由此为各族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民族不团结,人民的福祉更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制度基础更加牢固,使宁夏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和睦、共享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自1982年至今,宁夏累计减贫人数达到330多万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通过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措施,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加便捷顺畅的交通,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这也是最显著的进步。

(3)坚定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共建美好家园。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重视黄河水的质量与治理,是保护老百姓家园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老百姓基本生存需求和生活环境的有效方式;保护贺兰山的环境,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不可分割的,这才是为人民造福的真正含义。

首先,要准确把握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定位,将堤防建设、河道整理与环境治理、生态绿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涵养好水源,建设好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水网升级行动、水利扶贫行动、数字治水行动等,积极探索治水新路径,着力构建水治理现代化格局。

其次,充分发挥贺兰山守护西北、华北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坚持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要着眼于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才能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重点要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为主,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

最后,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实施限额管理,以做好林地用途的管制,做到林地的占用和林地的补植平衡,要做到少占用征收,多补植,以扩大林地面积。森林防火机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直接关乎森林管理责任的落实。要强化森林防火机制建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森林火灾。对于森林、湿地、林地、荒漠中所生长的植被以及物种都要实施保护措施。对于这些生态红线,都要将相应的问责制度构建起来,并在建设资金的投入上要有所保障,以使得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謀复兴”。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遵循这个根本宗旨,牢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时刻心系群众安危冷暖,将群众的利益时刻挂在心头,明白群众之所需,对症下药,全心全意为群众造福,让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获得极大的提升,真正为民办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展望未来,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需要发扬实干苦干的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将伟大的目标落实到“干”上,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以实现,才能让目标变为现实,才能真正的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历史的昭示、时代的内涵和实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2]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2020-6-8.

[3]方晓丹.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001/t20200123_17247 00.html.2020-01-23.

[4]李喆.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践行路径[N].银川日报,2018,(04).

[5]王丛霞.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宁夏新篇章[EB/OL].光明网,2020-6-12.

[6]方开燕,贾茹,邓志慧,等.一山一水总关情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宁夏行的人民情怀[EB/OL].人民网,2020-06-17.

[7]朱文良,镡鹤婧.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践行初心的价值遵循[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8]经济日报评论员.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植根人民[N].经济日报,2020-06-12.

[9]万鹏,任一林.那事、那河、那群人……读懂习近平宁夏之行念兹在兹的牵挂[EB/OL].人民网,2020-06-11.

[10]丁永禄.以实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J].中国煤炭工业,2018,(10):73.

[11]廖胜华,刘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N].人民日报,2016-02-04(08).

猜你喜欢
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态幸福感”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四大举措提升职工幸福感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