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机制创新

2020-12-14 04:28李韫伟李俊茹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党建互联网+

李韫伟 李俊茹

摘 要: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课题。后疫情时期党建工作面临创新传统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等新的挑战。疫情发生以来,燕山大学党建工作围绕“互联网+”党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也为今后党建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后疫情时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应着重推动党建活动双向交流互动,党建工作平台信息化,以及强化党建在思想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高校党建;党建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06

在疫情非常时期,高校党组织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各基层党组织探索了一些新的工作方式,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这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前进方向。随着社会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和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已进入后疫情时期,但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基层党建工作也将继续面临持续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总结探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促进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1 后疫情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挑战

1.1 传统党员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是面对面学习方式的挑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育与学习活动中,“三会一课”是基本内容,主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会议、集中学习、听报告、发资料、交流与汇报等方式进行贯彻落实,受疫情影响,这种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后疫情时期党员教育需要面对面学习与线上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二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的挑战。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注重传达文件和会议内容,强调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信息的双向交流,也不能与时俱进地对基层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有效把握,因此难免出现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不能有效发挥等问题。所以基层党组织需要灵活创新党建工作方式,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1.2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面临的挑战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培育共同体精神的有效依托和保障。而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公众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给传统的党员管理方式和党建工作方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对于增加组织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疫情发生以来,常态化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各基层组织将党的组织生活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通过在线学习、自学等方式灵活开展组织生活。但网络虚拟空间阻隔了传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面临着组织凝聚力淡化的问题,如何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提高普通党员参与度是线上组织生活面临的一大挑战。

1.3 党建引领作用面临的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后疫情时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是当务之急。基层党建工作既要聚焦工作实效,使更多基层党员干部投入到疫情工作第一线,也要重视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党建工作是具有常规性、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指导力量。高校党组织需要正确处理疫情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充分體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群众组织和社会凝聚功能。

2 疫情期间党建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

为了适应疫情新形势的要求,使党建工作在特殊时期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并且更紧密地贴合基层需求,高校积极探索疫情防控下党建工作新机制,以燕山大学为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党建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信息化平台充分融合共生,开创了党建工作新格局。这些实践探索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也为今后党建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新媒体主题学习与教育

一方面,利用学习强国、党建云、干部网络学院、12371党员教育服务云平台、河北共产党员网等平台线上学习形式,选择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学习素材,供全体党员学习、交流和讨论,落实“三会一课”党建工作的“硬要求”。另一方面,6月中旬,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由四高校党委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以“1+1”形式联合开讲,在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平台学校思政号、央视频客户端、哔哩哔哩网等同步播出。引领带动高校广大师生党员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此外,利用微信工作群开展“弘扬五四精神、贡献青春力量”主题学习活动,并开展了“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底气和青年担当”为主题的讲座,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教育。

2.2 线上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

2020年的“七一”前后,高校党员干部师生以党支部为单位,以“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为主要内容,线上召开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此外,各基层党组织配合疫情防控与宣传,通过线上网络开展了“宣传战役先进事迹,讲中国抗疫故事”,以及“尺笔丹心、‘疫线先锋”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不放松,着力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让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2.3 支部云共建活动

充分发挥网络云的技术优势,联合兄弟高校共同发起主题为“青年党员云携手,使命担当肩并肩”的校际“支部云共建”活动。云支部党员覆盖多个高校、各年级、各学历层次、各专业。2020年7月初,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启动“党支部联建”活动,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这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这些创新之举,高校将支部共建活动打造成党员间交流沟通的新天地、支部间教育学习的新窗口。

3 后疫情时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思考

在疫情防控期间,传统“面对面+点对点”党建工作模式开展活动面临困难,效率也不够理想。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使信息更新速度快;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更易于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党建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增强党建工作对普通党员群众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1 活动内容互动性,注重双向交流

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内部的互动交流。党员是党组织的基础细胞,只有充分调动每个普通党员的积极性,才能充分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后疫情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应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强化交流与互动。应当改变单向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结合实际,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增强支部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只有让党员活跃起来,才能让党支部强起来,党建工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另一方面是党员干部与群众互动交流。越是在面临公共卫生等危机事件的时候,基层党员干部越要站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通过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例如,通过网上党群之家,拓宽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和社区群众的服务渠道,加强与党员群众沟通交流互动,架起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3.2 工作平台信息化,打破时空限制

积极打破党员干部传统的学习模式,借助于互联网工具,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深度和广度,使党建信息化平台成为开展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让每一名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线上+线下”齐步走。

首先,继续完善和用好“学习强国”、党组织官网等党建专门软件和网站,突出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服务性,依托网络学习教育平台,改进党员学习方式,提升党员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微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办公软件,对党员干部进行“全覆盖”的学习动员,确保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拓展党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成效,从而加强后疫情阶段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党员精细化管理全覆盖,提高思想引导、强化服务的针对性,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3.3 党建功能明确化,加强党建引领作用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首先是发挥党建的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全體党员在思想上要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引导全体党员自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着力思想引领,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完善阵地建设。燕山大学近期正式启动“四个一”行动,通过举办一堂专题微党课、召开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打造一个教育素材库、构筑一道“红色防火墙”,引领带动高校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返校复学、事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

此外,党建工作还应强化引领社会治理的功能。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凝聚爱心、整合资源、汇聚合力、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逐步转变,社会组织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凸显战“疫”依靠中国力量、战“疫”铸就中国精神、战“疫”凸显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http://china.chinadaily.com.cn/2014,12/29/content_19195766.htm.

[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党建互联网+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