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策略分析

2020-12-14 02:23毛婷婷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小学英语

毛婷婷

摘 要: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较为传统,教学元素较为缺乏,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鉴于此种现状,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课堂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本文介绍了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缺乏的原因,最后就中国文化的渗透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把传统文化与这门国际性语言有机结合起来,给小学英语教学注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活力,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语言存在,它更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传统的一扇窗户,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科目。由于小学生思考能力不够成熟,他们的“三观”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如果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只给学生讲授西方文化,而忽略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就容易产生崇尚外国文化的心里,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进而塑造一个有特色的课堂,充满我国的传统文化气息,帮助学生从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以端午节为例,编写端午节的话剧剧本,编写端午故事英语绘本,组织端午英文诗词朗诵活动,鼓励学生用英文上台介绍端午节习俗等。这样不仅赋予英语课堂一定的中国文化的元素,而且让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同学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的因素

中文与英文是跨文化交流,是东方与西方的双向交流,而非“一边倒”的交流。小学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接触西方国家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要有能力用英文向西方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讲解西方传统文化时,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教师缺乏介绍和引导,小学生很难用英文去表述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英语课本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度不够,许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较低。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兴趣,学生都很愿意学习,特别是和生活关联度高的内容。但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小学生难以依靠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正确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够通过英文的方式进行表述,更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三、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

1.将传统文化融入词汇教学当中

词汇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是进一步连词成句和读懂文章的前提条件,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所以要从小学抓起。教师在深入把握词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后,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课程当中。如果适当的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关于颜色的单词,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后,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讲解这些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如yellow是古代皇族的专用颜色,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还是炎黄子孙的谐音,代表了一种威严。white和black表示肃穆庄严,古代的葬礼多用到此颜色。red则代表了红火和喜庆,现代结婚和过年时很常见。通过拓展,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而且同时也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记忆,降低单词混淆率。

上课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的渗透到实际的课堂中去。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都是西方的饮食和节日等西方的传统文化,很少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比如“我最喜爱的中国食物是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再给出这些答案的英文词汇,如noodles、dumplings,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食物英文表述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讨论节日话题,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包括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教师结合相应的节日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英文表述,在表述过程中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口语表达。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节日为主题,写一篇英文作文。这种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阅读教学、情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做基础,很难做到熟练掌握。小学英语的学习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有较大关联,所以要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来完成。

情景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化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比如在课本中有关圣诞节的内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节日后,由各组学生代表上台用英文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比如Mid-Autumn Festival,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月饼、赏月。Spring Festival,放烟花爆竹、包饺子、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一些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阅读课上,根据小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程度,尽量讲解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文章,还可以选择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一些优秀的英语报纸上的文章等。

3.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點

课本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课本中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本的基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进而可以针对教科书上每单元的不同话题,设计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课程。这对教师的自身的文化素养要求就相对较高,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文化感悟,根据自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英语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将英语的理论知识与我国优秀文化完美结合,并且要选择通俗易懂,文化特色明显的内容。

比如在讲解有关动物的内容时,可以拓展到中国的十二生肖的内容,讲授十二生肖的英文表述方式,然后按照教室座位的顺序,让学依次介绍自己是什么生肖。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将十二生肖融入学生自我介绍的内容中,并在课前的几分钟随机点名,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英文的自我介绍,还可以与西方的星座进行对比,找出两者有哪些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加深学生对生肖文化的理解和单词的记忆。再者,教师在讲解西方饮食方面的内容时,也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将饮食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一起讲解,比如soybean milk、sweet potato congee等中国传统美食,这样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如今小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提升文化素养,学会用英文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连文《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

[2] 顾蒙蒙《中学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3] 朱亚《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点的挖掘方法》,《教书育人》2017年第6期。

[4] 张晓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教学》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小学英语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