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2020-12-15 13:23叶建庆
新农民 2020年32期
关键词:着力福建贫困户

叶建庆

(长泰县审计局,福建 长泰 363900)

1 关于“精准脱贫”和“创新生态系统”

1.1 精准脱贫

精准脱贫是针对贫困对象的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之上,根本上确保扶贫资源能最合理地应用到贫困群众最需求的地方。

1.2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共生关系的经济共同体,也是一个基于长期信任关系形成的松散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根据国外研究定义,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备完善合作创新支持体系的群落,其内部各个创新主体通过发挥各自的异质性,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实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的网络关系[1]。

根据国内研究定义,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系统要素载体的复杂网络结构,通过组织间的网络协作,深入整合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有效汇聚,为网络中各个主体带来价值创造,实现各个主体的可持续发展[2]。

整合两种的定义,农村精准扶贫的创新生态系统,应该是以困难群众脱贫为主体,以政府、金融、教育、科研等多中介服务机构为载体的复杂网络结构。该系统的创新研究,以协调载体资源,整合信息、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有效汇聚创新因子最终创造价值体,以实现各个主体的永续发展。

2 精准扶贫的福建经验

福建境内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依山傍海的特殊地貌造就了福建省沿海城市发达,而内陆多山、地区封闭势必出现农村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居多的现状。统计显示,福建省2010年贫困人口140万,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在全国范围内,福建是最先推行扶贫开发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发扬水滴石穿的久功精神,持之以恒的推进扶贫工作、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总部署。截止到2019年,福建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跌进20万。这些年,福建能有效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与加强党建扶贫,发展特色产业,借力信贷资本,实施造福工程,构建保障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了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3]。

3 福建农村精准扶贫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3.1 精准扶贫教育,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战

紧握确保学龄儿童全面普及义务教育这一底线,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领域脱贫攻坚战,为致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培养保障。

3.1.1 专项整治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

完善建档农村贫困家庭人员结构、就业、就学信息,抓实抓细,确立个别贫困孩子义务教育期间辍学问题摸排导向机制,确保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3.1.2 落实好贫困家庭孩子助学政策

落实好贫困学生助学资助政策,组织好“乡村助学全民帮、学校关怀万里行”等活动,切实做好助学帮扶工作。实施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纳入建档的经济贫困家庭孩子,实现助学资助全覆盖。

3.1.3 逐步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

教育扶贫资金,重点倾斜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基础薄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每年酌情增加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其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

3.1.4 着力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省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县师资补充资助、紧缺教师代偿学费、教学生活经济补助等等。同时,做好业务培训,每年委托高校送“名师”,做好“送培下乡”。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优质学校脱岗学习,不断提升师资教育教学水平。

3.2 精准扶贫经济,因地制宜选准脱贫产业

3.2.1 找准脱贫产业着力点

扶贫产业的确立,不能脱离实际,务必切合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好、优势强的产业,并逐步确立林下经济、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主导地位。同时,紧密围绕产业链延伸,重点突破“信息不灵、产品难卖、就业困难”等节点,逐步实现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增长[4]。

3.2.2 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逐步扩大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促进生产基地扩大,为农民脱贫、扩大就业开辟路径。培养家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将禽养殖业引向人口居住分散型的贫困山区,鼓励更多贫困户参加肉禽养殖。鼓励果蔬龙头企业,成立专门的保鲜配送中心,吸引更多贫困户参与温室种植、水果种植。围绕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盘活生态旅游业,组织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节、水果采摘节,确保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同时,还有利于农特产品的销售,实现了“企业壮大—产业发展—老百姓致富”的新路子。

3.2.3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高度重视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于构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紧密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在基层着力于推进“支部+合作社+专业村+品牌产品+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合型机制。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种养大户,搭建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大政策引导,重点财力扶持,鼓励各种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大与电商的联系,推进网上淘宝专业村的建立。只有综合多种经营主体,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老百姓脱贫致富。

3.2.4 提升脱贫产业的科技势力

极大科技帮扶力度,发挥好科技在产业脱贫中的引导作用。组织专家针对脱贫特色产业,编写实用性科技试验结果技术教材,针对贫困户组织做好专业培训,着力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特色经济、林下经济的发展培育领头人。发挥好科研机构的作用,走好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的一对一科技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参与一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

3.3 精准扶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3.1 开发农业融资模式

针对贫困户融资难、还贷能力低等问题,福建着力于创新开发农业融资模式极为重要关键。一方面,建档贫困户精准信息系统,搭建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担保平台,切实解决好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发挥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为农企发展提供融资便利,助力其永续发展。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创新推出“普惠卡”、“福泽卡”等金融产品,实现对扶持龙头企业的一对一扶持,并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引导种植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免费为其培训,切实调动农户作业的积极性。

3.3.2 持续推进造福工程建设

福建山丘居多,交通瓶颈,信息闭塞,导致贫困村落长期落后。对此,建议山体滑坡严重区域易地搬迁,将造福工程项目与城镇建设、工业开发、灾后重建等工作结合,着力解决搬迁后就业、创业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比如:宁德古田库区移民村通过种植银耳实现脱贫,“圆梦小区”安置建设项目,大大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很好解决就学难、就医难、娶妻难等问题。而且,搬迁后的居民,年收入实现15%的增长,大大高于本地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福建这持续二十多年的造福搬迁工程,截止到2019年,累计搬迁改造近200万人,整体搬迁上万个村落,地方老百姓脱贫效果显著。

3.3.3 着力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着建卡贫困户做文章,着力于构建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医疗叠加保险等多层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政策效应,切实降低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

4 结语

从本质方面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该系统的扶贫路径,是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经济、精准扶贫发展三大方面的构思,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乡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着力福建贫困户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那个梦
着力破解三大难题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福建艺术战“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