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造景艺术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2020-12-15 21:10黄小翠贾维强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造景灵芝园艺

黄小翠,贾维强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公共服务系,四川 内江 641000)

园艺疗法在西方国家比较盛行,在日本、韩国等也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流行开来。园艺疗法就是借助园艺植物、活动等,让人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园艺植物和环境对身心的影响,以帮助改善情绪、调节心理、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和方法[1]。对一些心理疾病和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食用菌的栽培与各种园艺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银耳、木耳、猴头菇等腐生型食用菌需要从园艺植物的残体中吸取养分生长;松露、牛肝菌、松乳菇等与植物共生型食用菌,需要和植物的根系相互依存,结合成共生体而相互提供营养[2]。因此,食用菌栽培和繁育技术也可以用于园艺治疗中。实际上,中医早就有相关的园艺健身和治疗方法[3]。文人墨客以松竹梅寄托精神、明志清心;而百姓则以牡丹、桂花和海棠喻意富贵满堂,在装点庭院的同时也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不仅汇聚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园艺植物,更是一个具有园艺疗法的大花园。林黛玉在园中葬花,感叹身世遭遇,排解心中的消极颓伤情绪,葬花后自我治愈,安慰了受伤的心灵。这些都是古代园艺疗法的具体体现。

而在现代,食用菌的各种造景艺术百花齐放,通过各种艺术加工形成的食用菌景观,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让人们有了视觉上的新感受[4]。食用菌的造景艺术更能够成为园艺疗法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艺术加工的食用菌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对于现代都市人群来说,是一个安静、舒适、幽美、清新的治疗环境[5]。而食用菌独特的景观艺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也逐渐成为了园艺疗法中的重要一员。

1 食用菌园艺疗法的主要作用

1.1 体验新生以消除不安情绪

著名的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将通风和新鲜空气定义为“护理的第一经典”[6],由此可见幽静的园林景观环境对人体康复的重要作用。但安静的环境并非仅仅是声音上的宁静,更重要的是景观环境给人的一种宁静感受。食用菌是一种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生长和摄取营养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利用动植物的尸体、有的利用腐木烂草,在这些已经“死亡的动植物躯体”上,悄无声息地生长。从一个小小的孢子长成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子实体,这是一种在死亡中获取新生、在寂静中慢慢成长的过程。它没有与其它绿色植物一样的叶绿素,不需要阳光的光合作用,一点点的散射光就足够。看着一株株脆弱的子实体,在寂静中重获新生,心中的苦闷、生活的不如意、焦躁的心情都会在这种宁静的生命成长中得以平复。

找一处安静的草地,以最舒适的姿势躺下。看着小小的蘑菇在草地上星星点点,安静怡然气氛让心境自然平静,让情绪随着蘑菇的“圆圈”旋转,头脑里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心中是小小蘑菇顽强的生命力。摒弃了一切的私心杂念,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放松身心,让种种的不良情绪和忧愁都随风而去,美景美菌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消除不安情绪的方法。

1.2 增添活力以改善睡眠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光荣的。所谓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当一个人投身于园艺劳动中时,会让人忘记烦恼。虽然病人有时轻微的活动也会感到疲惫,但活动过后的快感会让人精神充实,活力倍增。而对于病人治疗来说,除了一些特殊的病症需要卧床休养,大多数的病症医生都要求患者进行康复性活动。

而食用菌的栽培、日常喷水、通风和采摘等都是轻体力劳动,是一个很好的休养活动。亲手体验栽培各式各样的蘑菇,采收五颜六色的蘑菇。只要掌握好劳动时间和强度,并不会消耗过多的体力,反而还能帮助恢复体力,增添活力,甚至稍微的疲劳还能帮助病人尽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免疫功能。一些慢性病患者,通过体验食用菌栽培,会因为产生了疲劳感,在休息过后精神更加充沛。

1.3 养成良好性格以增强自信心

食用菌栽培园艺活动不是重体力劳动,但要细心照料细小的菌丝、菌蕾,喷水、覆土的数量多少,温度、湿度的高低控制等需要胆大心细、注意力集中。而且像羊肚菌、白玉菇等品种,即使是成熟的子实体也十分脆弱,在日常护理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小心操作,施以合理的养护技术。而在一些食用菌景观的造景艺术创作中,更是要秉承艺术创造的专注度和持续性。例如,在灵芝盆景的设计中,根据灵芝的生长过程的特点,分别通过改变灵芝生长的光照、温度、通气、喷水等环节的条件,就可以得到光彩绚丽、老茁苍劲、古朴典雅等造型各异的灵芝盆景;而通过对正在生长的灵芝菌盖和菌柄的弯曲、下压、拉伸、牵引等作用,就可以得到各种造型的灵芝盆景。而这些操作都需要在灵芝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操作,对人的耐心和专注力都是一种考验和磨炼。待灵芝的艺术加工完成后,看着一盆盆象征着吉祥、富贵的灵芝,在红、黄、紫等多种色彩和光泽的映衬下,体验自己园艺劳动的成果,欣赏五颜六色的食用菌艺术造型,会使人产生莫名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食用菌栽培或艺术创作。即可以调节松弛神经,让人心情愉悦,又能够通过覆土、采收和日常的菌类管理,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性格。而欣赏自己园艺劳动成果的成就感和快乐,更能增强自信心,对忧郁症、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园艺治疗的效果也会逐渐体现。

2 食用菌造景艺术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2.1 食用菌景观在休憩场地的应用

不同患者对休憩场地的要求可能会有差别,但对自然、舒适、放松等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我国的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能够适应患者个性化休憩空间设计的要求。如中老年群体喜欢的灵芝“仙草”,寓意着长寿、吉祥,是老人喜闻乐见的一种食用菌景观;而榆黄菇、粉色侧耳则因为鲜艳的色彩受到了年轻患者的喜爱;洁白的口蘑圆滚滚的造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有了喜好,满足了喜好,就能够使患者由内心深处感到愉悦和快乐,在休息的同时就能够进行心理、情绪的调节和治疗,对身体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食用菌景观的扩展应用

在园艺疗法中,除了利用园艺植物进行治疗外,还可以利用食用菌景观等的功能性设计,为园林艺术设计增添一些情趣,让患者产生新奇感,吸引注意力从而暂时“忘记”或减轻病痛。如灵芝等多孔菌木质化后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在一些园林桌椅设计时,可以利用其允当填充物,在上层玻璃桌面中填充已经木质化的灵芝,看上去就像是茶几上长出了灵芝;将灵芝干品制作成压缩板,充当园林道路的指示牌、分隔标志,轻便又环保,既是一个实用的设计,又一道独特的园林景观。

2.3 食用菌景观的空间分隔功能

由于食用菌景观的体积不大,可以连盆摆放在道路两边,用于一些园林景区的道路分隔标志,既是一个实用的设计,又一道独特的园林景观。

食用菌景观可以艺术加工成各种形状奇特的观赏盆景,也可以采用组合设计的景观表现手法来形成大型的标志型景观。如利用大量的灵芝单体层层叠叠组合成奥运五环、朵朵的金色祥云,为疗养院的增添活力和生命力,再加上灵芝本身所具有的吉祥、富贵、祈福、长寿等寓意。可以为疗养空间的外部环境带来更多的景观搭配,是食用菌观赏性和功能性有机的统一。

也可以将大红菇、榆黄菇、羊肚菌等形状各异的食用菌制作成小的盆景。再将这些小盆景进行组合,充当天然的屏风和隔断,用于分隔园林绿化空间。营造休闲、餐饮、治疗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代替传统的围墙。

2.4 食用菌景观的疗养功能

从人的感官上来说,视觉、嗅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和刺激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食用菌景观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给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创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在具体的疗养功能设计上,可以将食用菌景观与其它花卉景观搭配,如在花园的台阶上巧妙利用每一层台阶的高度变化,分别栽培花卉和口蘑、银耳、草菇等食用菌。一边是生命怒放的花朵,一边是平凡生活中的美食,强烈的对比也寓意着生命的平凡和伟大。而阶梯状的花草和食用菌景观跌落设计形式,也增加了园艺设计的空间层次感。

在一片宁静祥和的园林中散步谈心,闻到的是食用菌的清香。幽暗的环境更具有私密性,在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长的树林下,墙角边,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这对一些行动不便或心理缺乏安全感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对其异常行为和心理的自我恢复十分有用。而在草菇、口蘑等在草地生长食用菌来说,是另外一类人群聚会交流的地方,点缀在草丛中的蘑菇,也优化了社交场所,为想要亲近大自然的患者提供了康复环境,可以使他们分散注意力、放松心理开展治疗。

3 总结

食用菌造景艺术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是一种自然疗法。对患者来说,食用菌景观艺术的创作、食用菌栽培劳作属于轻体力活动,带着轻微的疲劳入睡更有助于保持生物钟正常运转,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食用菌景观本身,即能装点园林环境、增添艺术氛围,又能观赏把玩、陶冶情操;所营造的舒适宜人的园林疗养环境,也促进了园艺疗法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造景灵芝园艺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春天来了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