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0-12-16 06:05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苏南初中黄秉辉
中学政史地 2020年2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意识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苏南初中 黄秉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取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少不了案例的引入。教师选取的案例不能缺乏生活气息,不能过于陈旧,要将实际生活中的忠、孝、仁、义、礼等各个方面都融入其中。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价值性、教育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感教育问题。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讲,如果能够引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育问题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变化比较大,影响情感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教师能做好情感教育,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展,进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互动问题。

课堂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教,也不是单方面的学,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因此,课堂互动问题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之一。如果课堂上缺少了互动交流环节,课堂氛围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处理好课堂互动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效的解决措施

1.教师要具有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

课标意识是指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模式要紧随课程改革,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标中的内容与规定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能力。

目标意识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进行细化,并将其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时,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分别为: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与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够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

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时,设计的问题才具有针对性、教育性,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前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潮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时,可以通过引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3.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交流互动与知识生成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当成朋友,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与个性需求,进而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互动。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评价学生、指导学生、启发学生,让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积极的动态生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案例选取问题、情感教育问题、课堂互动问题,在教学中要具有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与开放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