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 诊断

2020-12-17 08:55石太峰程山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膜炎包膜肠系膜

程 锋,石太峰,侯 卓,程山忠

(如皋博爱医院放射科 江苏 如皋 226500)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c MP)自1965 年提出以来[1],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历史,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尚不能完全明确病因,但可见多可发生于患有肉芽肿疾病、风湿性疾病、血管炎或恶性肿瘤的患者[2]。笔者通过对48 例MP 患者的CT 报告进行系统分析,对其影像特征进行进一步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 集 本 院2016 年12 月—2019 年12 月 间48 例 经MSCT 检查和临床诊断为MP 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0 例,女28 例,年龄38 ~72 岁。患者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脐周疼痛,并且可反复发作,本研究中24例腹胀并发恶心呕吐,12 例伴胆囊炎、胆结石,8 例伴急性胰腺炎,4 例全身乏力伴低热一周就诊。

1.2 检查方法

48 例患者均采用GE 公司Brightspeed16 排螺旋CT。其中12 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患者于检查前30分钟口服清水1000ml,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时嘱病人屏气,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mAs,层厚5mm,螺距1.375:1。CT 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佛醇(320mgI/ml)80 ~100ml,注射速率3ml/s,分别于注射后28s(动脉期),60s(静脉期)进行双期扫描,扫描图像层厚1.25mm,重建间隔1.0mm。重建后图像传入工作站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且由专业医师再次对其进行分析。

1.3 CT 诊断标准

病变的影像表现通常可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轻度增高,内散在放射状条索样,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区,血管和肿块周围可见脂肪运化,但是前提应先除外肠道及腹膜后肿瘤及感染性病变[3]。但应引起注意,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标准为病理活检,CT 仅作为辅助手段。

2 结果

本组48 例MP 均发生于小肠系膜,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可见清晰的脂肪肿块,并且病变被边缘一圈薄层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包绕,称为“假包膜征”;28 例患者病变部位被脂肪影包围;12 例患者病变部位血管走形弯曲;8 例合并肿块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

3 讨论

目前MP 病因不明,目前医学领域的多数学者承认:部分MP 可能与不同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5],可包括但不限于腹部手术、除外胰腺炎之外的外伤感染、局部缺血等。

MP 因CT 扫描时肠系膜内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6]。以慢性炎症为主时称MP;发展至肠内脂肪出现坏死属于过度阶段,称之为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若不及时进行干预,病情进一步发展至局部组织出现纤维化,此阶段称为回缩性肠系膜炎,是肠系膜脂膜炎的最后阶段[3]。其实,MP、脂肪营养不良及回缩性肠系膜炎是该疾病的不同阶段,但并非所有患者均会经历此演变过程。

MP 临床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相关报道多见于50 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2.4%(14/17);而笔者收集病例中,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占25%(12/48),可能与病例收集数目偏少有关。90%以上MP 病人累及小肠系膜,偶尔累及结肠系膜。本组病例均发生在小肠系膜,与文献报道相符。MP 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系统症状,极少数患者无该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除偶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之外没有明显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MP 典型MSCT 表现可概括为“一个肿块,两个征象”,及围绕肠系膜根部边界清楚,密度不均的脂肪肿块及“脂肪环”征、“假包膜”征。(1)肿块:一般肿块与周围腹腔脂肪和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楚,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肠系膜血管因充血或血栓形成而增多、增粗,但肿块不侵犯血管壁。本组病例中有8 例合并肿块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根据苏雅珍等的报道[7],9 例因腹痛就诊的MP 患者其中一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发现一侧腹直肌外缘有肿块,而50 例患者CT 显示均有肿大大的淋巴结组织;(2)“脂肪环”征:病变部位可见环形脂肪密度影围绕,较具特征性。本组病例“脂肪环”征的显示率为58.3%(28/48)与苏雅珍等的报道的74.0%基本相符(37/50),多数患者出现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可在临床上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3)“假包膜”征:是指肿块外周可见一圈薄层软组织密度带包绕,是病变部位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的分界。本组病例“假包膜”征的显示率为100%(48/48),较苏雅珍等国内学者报道的66.0%稍高。在图像后处理方面,MSCT 之MIP 及VR 技术对于评价病变范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上述MP 的MSCT 表现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笔者总结出MP 具有以下CT 特征:(1)围绕肠系膜大血管根部边界清楚、密度不均的脂肪密度肿块,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脂肪环”征及“假包膜”征;(3)病灶内血管扩张受压及肿大淋巴结和(或)后腹膜肿大淋巴结;(4)少数病例病灶中可见囊变、钙化。其中(1)和(2)为主要诊断依据。与荣冰水等[8]对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一致,MSCT 对于肠系膜脂膜炎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鉴别诊断:MP 需与肠系膜水肿,腹膜后纤维化,肠系膜类癌及腹膜后脂肪肉瘤等鉴别。(1)肠系膜水肿:CT表现为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呈“云雾”状改变,其MSCT 无肠系膜脂膜炎的特征性改变。病理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病变部位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使液体渗出;(2)腹膜后纤维化:CT 表现为范围广的纤维组织呈斑块状包绕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但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无移位),大多易侵犯输尿管引起尿路积水,增强后呈轻度到明显强化;与MP 的鉴别点是腹膜后纤维化发生部位较MP靠后,境界前清后糊,而MP前后境界均清晰,原因相对较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外伤、肿瘤等;(3)肠系膜类癌:CT 可见钙化,增强后明显强化;而MP为脂肪密度肿块,增强后无强化;(4)腹膜后脂肪肉瘤:为密度往往不均一的脂肪肿块,其内可见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而MP 的脂肪肿块内一般没有强化的实性成分,且脂肪肉瘤无“脂肪环”征及“假包膜”征。

总之,MP 的MSCT 变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因腹痛待查的病人的MP 诊断的确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特征进行总结,对于该病的MSCT 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膜炎包膜肠系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