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水稻生产情况调研及发展建议

2020-12-17 22:00岑新杰严小微唐清杰陈健晓韩义胜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种粮海南省水稻

岑新杰 严小微 唐清杰 陈健晓 韩义胜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海口市 571100)

2017—2019年,笔者依据国家农业农村部和水稻产业体系的统一部署,前往海南省定安县农业局、文昌市农业局、澄迈县农业局、临高县农业局、琼海市农技中心、定安县农技中心、文昌市农技中心、儋州市农林科学院、昌江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水稻种植大户,以室内座谈和田间现场交流的方式,调研了海南省近几年水稻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水稻产业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南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笔者拟在总结分析海南省近几年水稻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海南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 近年来海南水稻生产中遇到主要问题

1.1 稻谷售价偏低,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意愿

近几年海南省通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方式,逐步提高了稻谷售价,但稻谷售价仍较低,稻谷价格仅为2.2~2.7元/kg,这就导致即使水稻产量提高,农户也难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意愿。例如,海口市灵山镇林昌村、东头村、定安县南海农场、文昌市锦山镇等地的农村年轻人大多已外出打工,打工者每日工资为80~100元,几天就可获得种植一亩水稻一年的收益,因此“弃耕务工”成为了很多农民的选择;而当下在家务农的基本上是老人,他们只求自足,不会扩大种植规模。

1.2 生产资料和机械使用费上涨较快

近几年海南省水稻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机械使用费上涨较快,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机耕机插机收价格几乎年年上涨,且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了稻谷售价和农业补贴的上涨幅度。例如,机械使用费近几年从2 529.06元/hm2上涨到3 293.47元/hm2,涨幅达30.2%,这也是水稻种植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1.3 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

很多水稻栽培配套技术,如软盘育秧、抛秧、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栽培等技术,虽然在试验示范中效果较好,但由于轻简化不足,在水稻实际生产中应用不多,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同时,目前海南省种植的水稻品种多数是适应人工插秧等精耕细作方式的品种,生产上也缺乏适应轻简生产的高产水稻品种。

1.4 农业补贴不高,且针对性不强

目前针对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国家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导致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同时,目前海南省水稻种植补贴虽多,但往往是发放给田地的所有者(责任制),没有发放给直接种田户,补贴发放的针对性不强。

1.5 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差

目前,海南省很多农田的水利设施是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年久失修、老化渗漏、淤塞严重,无法对农田进行有效灌溉,甚至个别渠段堵塞严重,造成洪涝。例如,万宁市万城镇大奶洋一带的农田,因水利灌溉设施破损,导致上千亩农田无水灌溉。同时,虽然历年政府相关部门会投入资金进行防渗加固改造,但由于资金有限、建设标准不高、建设数量不多,往往不能满足灌区的供水需求,灌溉水利用率在50%左右,有的地区更低,仅为40%左右。此外,一些边远地区、面积较小的农田,由于各种原因,水利设施配套仍不完善,农田附近虽有较好的水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水稻生产“看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农田基础设施太差,不仅会使想种田的农民种不了,最终选择撂荒,还会因设施改善难度大、土地耕种负荷大、不利于进行机械化生产等,严重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1.6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目前,海南省很多地方的水稻种植是露天栽培,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受自然条件及天气的影响较大,而海南省在水稻种植期间往往存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在晚造水稻种植期间往往会遇到台风,这就导致水稻产量比预期减产。例如,2019年文昌市文城镇荒山遭遇干旱天气,导致水稻无法适时插秧。同时,虽然海南省自2014年开始执行水稻政策性保险,这使因受灾导致的水稻失收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也提高了农户的种粮信心,但目前水稻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仍较差。

1.7 青年农业劳动力短缺

水稻生产周期长、获益慢,而外出务工的经济收入高、见效快,这就导致有知识、有技术、思维灵活、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纷纷进城就业,留在农村从事水稻种植的大多是老年人,其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技术水平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这不仅不利于水稻种植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会因青年农业劳动力短缺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产。

1.8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海南省水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加工企业力量单薄、缺乏竞争力,优质稻谷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水平层次较低,致使产品附加值低。例如,定安县的富硒大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价值,但目前定安县的水稻种植都是单家独户种植,缺乏龙头企业参与富硒水稻的种植和加工,且现有的本地稻米加工企业较少、规模较小,无法保证富硒大米产品的包装推广、稳定供应和市场开拓,这严重制约了定安县富硒大米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扩大。

1.9 土地流转机制不畅

海南省农民的“祖宗田”意识较重,大多将土地当作私产,这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同时,由于目前海南省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不足以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养老、养家,且放弃土地也不能得到相应补偿,因此一些已融入城市的农民也不愿放弃土地,宁愿让土地撂荒也不愿意将其进行流转。

1.10 农业保险保障落后

虽然目前海南省已实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4个险种19个市县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但是海南省农业保险的推广和购买力度依然不足。同时,农业保险仅仅是农业保障系统中的一部分,而海南省的农业保障体系依然较落后,亟需从农作物播种到收获、销售建立一整套农业保障系统。

2 水稻生产需求和发展建议

2.1 加大支农惠农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继续增加支农惠农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2.2 加强技术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术人员投入力度

具体为:(1)广泛开展种粮技术和信息宣传,加大对种粮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对种粮大户直接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2)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对接海南省农科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及相关高校。(3)大力推广高效优质稻、耐旱性水稻品种、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等,稳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4)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投入。(5)加大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研究,力求水稻生产省工、省力。

2.3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整合涉及水利设施修建的水务、农业、国土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部门的资金、修建标准,并结合现代农田基地改造项目等投资大、改造效果好的农业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确保水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率,提升水利设施的质量和耐久性,增强水稻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水稻稳产保收。

2.4 促进土地流转,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要加快对海南省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鉴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专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可通过有关政策对其进行引导,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水稻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2.5 调整水稻品种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稻谷品质,发展绿色、有机、品牌农业,通过种植差异化、高附加值的水稻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

2.6 培育现代粮食加工企业

产业化是确保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而龙头企业在水稻产业化经营中居于中枢和领导地位,具有引导生产、开拓市场、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因此,可通过各方平台,积极引进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粮食加工企业。同时,加强对海南省本地加工企业的培育,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延伸水稻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此外,鼓励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水稻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确保水稻产业稳定发展。

2.7 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改革

海南省要探索建立多层次保险、风险分担、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改革,并提高当地农民的保险参与意识。

猜你喜欢
种粮海南省水稻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