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课堂能为学生赋能

2020-12-18 14:04
教育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文本

王净老师展现了一节泛读课,教学内容是基于教材单元整体的拓展,是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补充和完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育人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节课采用的是“阅读圈”的教学方式,教师基于学生之间的信息差,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并根据“阅读圈”的独特设置,在过程中更换小组,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同伴,从同伴那里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认知,在充分调动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实现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同步发展;同时,通过主题意义的挖掘,实现了文化意识的提升。学生在这节课上,对师生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理解了一位好的教师在学生生命中的意义,而这样的认知,也会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师生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赋能

本节课教师充分赋能给学生。从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在这节课上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协调、组织,而学生带着各自的任务,在不同小组活动中进行语言学习、意义探究,并将自己的认知与全体同学进行分享。在这节课上,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相互学习的资源。学生的产出也令人惊喜:孩子们不光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梳理,同时在交流中逐步深化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节课是成功的。而这节课的成功也提示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惊人的,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大胆赋能给学生。好的教育是能够点燃学生心灵的教育,好的课堂则应该是能够激活学生头脑的课堂。

链接

这节课首先是教材内与教材外的链接。教材外的语篇是对教材语篇内容的补充,语篇之间的有效链接,丰富和完善了主题意义。教材文本从师生两端描述教师对学生的意义,而选取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利用完备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了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其次是学生与文本的链接。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背景带入文本的阅读分析中,使文本的分析不再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认知丰富了文本意义,文本意义的挖掘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再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链接。学生之间由于知识储备、认知基础不同,天然存在信息差,彼此之间的链接能够促成知识和认知的流动,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主题意义。最后是师生之间的链接。教师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材料的选取,对课堂的引导,还体现在将自己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进行链接,促成新的生成。

无痕评价

本节课教师一直在用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一开始学生进入小组活动,教师即开始观察学生表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全班展示环节,教师亦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另外,小组活动及全班展示过程中,同伴之间的评价同样大量存在。整节课学生完全体现了自己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却意识不到课堂中存在评价,实现了无痕评价。同时,整节课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评价,将活动变成了评价的主要方式。

纵观整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在任务的驱动下去熟悉文本语言,挖掘语篇意义,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了自己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最终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妨多赋能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文本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生之意义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