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对水产养殖行业影响

2020-12-18 22:16刘广勤
河南水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苗种水产品水产

席 姗, 刘广勤

(1.河南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 郑州450002; 2.濮阳县水产站, 河南 濮阳457000)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蔓延,不仅对于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对各个生产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水产行业的影响尤为严重。我国新冠疫情的最初发生与武汉海鲜市场有关,北京疫情再度发生也来自于新发地批发市场,此次三文鱼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后,再次检测出外包装样本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与此同时,近日厦门海关和大连海关均从厄瓜多尔三家企业进口的冻南美白对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经专家分析与研判,检测结果显示了三家企业产品的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中国海关提出暂停三家企业在华注册资格,并要求进口商对三家企业3月12日以后生产的冻虾进行召回,对海关暂扣的三家企业3月12日以后的冻虾实施销毁处理。目前大连市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确诊病例中,大部分为其家属,这家公司集水产品加工、进出口及转口贸易、冷藏服务、公共保税冷库、物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从北京疫情和大连疫情的相似性看,它们都与海产品加工和销售有关。两者都存在潮湿、低温环境。这类环境适合病毒存活,只要有污染,病毒就会在局部越聚越多,而且不容易灭活,从而造成传播风险。事实上,此次疫情对水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极大,同时也为我国包括河南省在内的水产品产销带来了机遇。为了更好的确保“菜篮子”水产品正常流通,有序生产,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各级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一、新型冠状病毒对水产品养殖生产的影响

1.水产品苗种生产不能有序进行

此次疫情对水产苗种投放和生产影响最大。苗种的投放时间宜早不宜晚,一般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这样能够适应环境。但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疫情前期,人们处于隔离期,晒塘、清塘、苗种投放、起捕时间有所延误,同时会有压塘的情况产生,导致池塘养殖的水质污染与病害的发生,影响下一轮水产品苗种生产有效的开展。

2.水产品市场流通不畅

河南省水产养殖主要方式为池塘养殖,受初期疫情的影响,生产资料短缺,餐饮行业、农贸市场、加工企业停止销售与捕捞,导致积压严重,水产品销售几乎停滞。如果压塘的水产品不能及时出售,会造成养殖户资金周转不畅;目前水产品出口受到了疫情影响,出口订单减少,缩减了养殖的规模。生鲜行业因其特殊的产品特性,缺少线上线下衔接环节,疫情期间出现“卖鱼难”和市民“买鱼难”的状况,只有极少量活鲜水产品能够依靠超市和网络进行销售。

3.饲养繁育水产野生动物受阻

疫情初期,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下发《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禁止销售海捕水产品和大水面养殖的淡水水产品。河南省大部分是集约化养殖的淡水水产品,公告出台之后,各地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了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从根源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各地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消费者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健康饮食。

二、措施与对策

结合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针对疫情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疫情期间全省渔业健康稳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发展生态养殖,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科学养殖,减少新一轮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一是使用优质水产苗种。确保苗种质量,不携带疫病,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成活率。对于采购外来苗种养殖者要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生产单位的正规苗种,杜绝使用不明来源苗种。二是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密切关注所负责地区的养殖户的生产销售情况及存在的困境,组织专家服务团队,积极指导养殖户做好生产管理工作,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尽快恢复水产养殖的生产活动。三是发展生态养殖。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河南省加大力度发展生态绿色养殖模式,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体措施如下。

⑴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

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科学合理优选主体,建立绿色养殖标准化,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等升级改造,建立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维护的长效机制。

⑵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

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鼓励采取池塘底排污、集中连片池塘养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尾水处理。加强养殖尾水检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⑶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

强化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依法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性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和盲目用药。完善用药记录制度,实施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建立从养殖用水、生产管理、苗种质量、生产记录、饲料兽药、药残监测等全过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2.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振消费者信心

疫情的暴发,大部分的宿主来自陆地动物并非水产养殖的动物,

所以要加强做好质量监管,提振消费者对食用水产品的信心。

第一,水产养殖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水中,与人类构成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将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传染途径切断。它们所面临的病原体种类不同,传染性存在很大差异,从而避免了人类与水产养殖动物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第二,水产品是优质蛋白,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脂肪含量低,食用水产品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

第三,科学制定防疫措施与相关政策,避免错误政策影响产业正常发展,降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开展活鲜水产品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工作,规范行业准则。发展水产市场及产业链信息化改造,实施产品流通全链条、可视化管理,实现食品溯源,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市场销售食品的抽样检查,实现从销售到餐桌,养殖、加工、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可追溯、可查证,从程序上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安全。在农贸市场行业中建立专属生鲜供应链,彻底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人、财、物的全面实时监控。

3.实现O2O全面智能化互动

根据疫情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开放情况,建议对传统水产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善水产市场“脏、乱、差”的销售环境,销售商利用现代网络物流手段,积极筹备苗种、饲料、水产品等物资的交易工作,实现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以新鲜、快捷、安全为主要目标,结合电商平台,建立直供直销、网上订购、连锁配送等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场景购物需求,多方位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缓解养殖户面临的水产品存塘的压力,保障水产品基本需求。在复合型市场集中设立自产自销、平价自营等专区,实现产销有效对接,真正解决农民“卖鱼难”和市民“买鱼难”。

4.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禁食野生动物

要加强全民意识,保护野生动物,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依法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等行为。要大力帮助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化解存量,减少损失,积极的帮助调整受此次疫情影响的养殖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基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水产养殖生产技术的新变化,转变了水产养殖方式,改善了养殖环境,为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苗种水产品水产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