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潜山市茶业发展

2020-12-19 00:03张晓照
茶业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天柱潜山茶业

张晓照

改革开放以来潜山市茶业发展

张晓照

(潜山市农业农村局,安徽潜山 246300)

茶业是潜山市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在潜山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潜山市茶业在名优茶开发、茶叶发明专利申请、茶文化弘扬等方面获得了重要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有益经验,系统总结以利未来参考。

改革开放;潜山市;茶业发展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2018年撤县设市,潜山县正式更名为潜山市。全市总人口585723(2017年),其中涉茶人口接近10.5万,反映出茶业在潜山市国计民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2018年,潜山市获准退出贫困县系列,而茶业是潜山市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潜山市茶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积累了哪些经验,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

1 名优茶开发

20世纪70年代,安徽名茶开发启动。1972年,安徽省成功恢复试制历史名茶霍山黄芽、敬亭绿雪[1]P175。潜山县紧跟名茶开发的时代潮流,1979年,新创名茶天柱弦月,采用杀青——揉捻——炒干三道工序,形成形似新月、花香持久的品质[1]P329。

潜山市在唐代时期称作舒州,所产“舒州天柱茶”在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里被称赞为“甘香芳美,良可重也”。1980年,开始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天柱茶。1981年,潜山县农业局成立名茶试制攻关小组,由葛子政、宋海宽、张有顺、蒋泽艳、汪顿来、汪界平、周之林、李向利等组成。所制名茶始称“天柱奇峰”,后来改称“天柱晴雪”。1985年,安徽农学院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来到潜山县横中乡下河村茶场指导,将其定名“天柱剑毫”。当年就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竟一举获得国家优质名茶称号[1]P320-321。

1989年,潜山县新创名茶天柱香尖,工艺流程包括杀青——子烘——老烘,以苍绿匀润、鲜醇爽口为品质特色。1989年,以潜山县天柱山为产地,新创名茶天柱云雾,采用杀青——揉捻——初焙——做形——提毫——焙干六个工艺流程,形成匀润隐翠、嫩香高长的品质特点。于是,潜山县成功开发了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等系列名优茶。

潜山县将横中乡下河村、同心村、光华村三村合并,组成水吼镇横中村。原下河村有一座茶厂,组建于1997年元月,现在已经更名为潜山市下河有机茶厂。2013年,该厂试制成功“天柱红”,因品质优异被人们誉为“江北第一红茶”。潜山县除了生产名优绿茶,也开始生产名优红茶。

其实,早在2007年,潜山县天柱山茶叶集团就在五庙乡成功开发出浓香型乌龙茶。如今,在潜山市恨水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努力下,不断提升乌龙茶品质,将其打造成名优乌龙茶,以期在潜山市已有名优绿茶、名优红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名优乌龙茶。

名优茶受人欢迎,经济效益高,开发名优茶为潜山市茶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2 茶叶发明专利申请

茶叶发明专利是衡量茶叶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潜山市有关企业积极申请茶叶发明专利。

2.1 潜山市茶叶发明专利申请起始于2015年

2015年,潜山县妙山茶业有限公司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茶叶干燥装置”,提供了一种茶叶干燥装置。

2.2 潜山市茶叶发明专利申请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16年

2016年,潜山县妙山茶业有限公司程君来申请了5项发明,分别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一种铁观音茶叶的生产方法”、“一种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一种降低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种天柱剑毫茶叶的生态种植方法”。

2016年,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江成生等人申请了7项发明,分别是“一种茶树种子微波预处理方法”、“一种高产茶叶育苗专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通过外源诱导降低新鲜茶叶中苦涩味的加工方法”、“一种富硒茶树的生态种植方法”、“一种茶叶的快速醇化加工方法”、“一种茶树的快速育苗方法”、“一种茶树种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016年,潜山县富源科技有限公司江章林等人申请1项发明“一种高品质无公害茶叶的生态种植方法”;潜山县三新茶叶专业合作社王学群申请1项发明“一种茶叶烘焙提香工艺”。

以上2016年的茶叶发明专利都是以茶叶为唯一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一些发明专利是把茶叶作为其中原料之一。比如,2016年,潜山县三新茶叶专业合作社王学群申请2项发明,分别是“一种茯苓栝楼保健茶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一种以乌龙茶等为原料的茯苓栝楼保健茶;“一种润喉养生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一种以茶叶等为原料的润喉养生袋泡茶。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江成生等人申请2项发明,分别是“一种滋阴补肾养生茶及其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以茶叶等为原料的滋阴补肾养生茶;“一种清火祛斑茶叶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一种以茶叶等为原料的清火祛斑茶叶。

2.3 潜山市茶叶发明专利申请第二个高峰出现在2019年

2019年,潜山市下河有机茶厂余志强申请10多项发明,分别是“一种有机茶叶种植过程中的播种设备及其种子浸泡方法”、“一种有机茶树的生态健康种植方法”、“一种有机茶叶生物复合肥料”、“一种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方法”、“一种有机茶的制备方法”、“一种利用温室种植有机茶的方法”、“一种富硒有机茶的种植方法”、“一种有机茶环境控制方法”、“一种有机茶蚜虫防治方法”、“一种有机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有机茶种植的灌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等。

潜山市茶叶发明专利申请既体现了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也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创新创造能力越来越强。

3 茶文化弘扬

潜山市积极挖掘茶叶历史文化资源,申报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天柱山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安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天柱剑毫制作技艺成功列入潜山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农业部公布首批国家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潜山县水吼观光园就榜上有名。水吼观光园里不仅有马术、团体野外乘骑、橡皮艇漂流、沙滩健身、飞翔热气球、真人CS激光野战、蹦极等旅游项目,更有随处可见的美丽茶园。为了强化茶旅融合,促进相互发展,潜山市举办茶文化旅游节。2016年5月28日,茶乡塔畈乡举办以“喝幸福好茶,探板仓谧境”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节。这是潜山市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塔畈乡,生态旅游发展日益红火。茶叶、蚕桑是塔畈乡的两大特色支柱产业。茶园有桑,桑园有茶,茶叶、蚕桑间作套种亦很常见。茶文化旅游节很好地宣传了塔畈乡的突出特色。

2019年4月13日,茶乡天柱山镇举办安徽天柱山(琪怡)茶文化旅游节,倡导“天柱景秀美,琪怡茶飘香”。天柱山是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秀美的天柱风景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天柱茶在唐代时就是闻名于世的名优茶。将二者深度结合,促进茶旅发展。

潜山市尤其是茶叶科技工作者,不仅从事茶叶科技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且积极撰写文章,总结经验,弘扬文化。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1970~1979年期间,发表有关茶叶方面的文章只有2篇。而在1980~1989年期间,数量猛增至11篇。此后基本上每年都有关于潜山茶叶的文章发表。《茶业通报》杂志是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在业界具有好评。截至2018年,在《茶业通报》上发表有关潜山市茶叶的文章累计达到了33篇。《致力茶叶开发促进脱贫致富》、《构建茶业强县之战略》、《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等论文[2-4],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潜山市茶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潜山县低产茶园改造的效益与措施》、《潜山县夏秋茶开发基本情况调查》、《潜山县茶产业应重视发展茶文化》等论文[5-7],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潜山市茶产业发展进行专题性研究。这些文章的发表,从广义茶文化的概念来说,都有益于弘扬潜山市茶文化。

4 茶业发展经验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潜山市茶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一是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潜山市政府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茶叶科学技术,发展茶叶生产[8],做好茶树良种选育、茶园抗旱防冻、茶厂机械化加工等工作,维护市场秩序,治理假冒伪劣,推进品牌整合,发挥品牌效应,制定有关政策促进茶业发展。比如潜山市出台茶产业奖补办法,农机购置补贴向茶机倾斜,将茶叶机械全部纳入敞开补贴范围,实现清洁化生产线增加到5家,茶叶修剪机600余台,采摘机64台,茶叶加工机械1580台[9],大力促进了茶产业发展。

二是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潜山市皖茶开发有限公司、恨水茶业有限公司、幸福茶叶集团、妙山茶业有限公司、下河有机茶厂等企业纷纷成立,建立生态茶园,加强优质生产,开展科学研究,加速茶旅融合,融入扶贫攻坚,乃至涌现出“茶痴”蒋泽艳、劳动模范江成生等优秀茶叶工作者[10-11]。随着茶叶企业发展壮大,行业组织也在成立。2007年,安徽潜山县皖茶协会成立[12]。2019年,潜山市天柱山茶文化研究会完成筹备工作,即将召开成立大会。潜山市茶叶行业协会也在酝酿之中,积极开展筹备工作。今后要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潜山市应加强茶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开展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推进潜山市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设茶文化博物馆、生态观光茶园、茶文化主题公园,积极参加“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全国茶乡之旅特色路线”、“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等评比活动,大力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全方位多角度促进茶产业整体发展。

[1] 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75.

[2] 张有顺.致力茶叶开发促进脱贫致富[J].茶业通报,1995(3):17-18.

[3] 赵广恒,张小照,王业权.构建茶业强县之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38-139.

[4] 余立平,吴学文.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茶业通报,2017(3):105-107.

[5] 汪顿来,许小芹.潜山县低产茶园改造的效益与措施[J].茶业通报,1992(4):33-34.

[6] 吴学文.潜山县夏秋茶开发基本情况调查[J].茶业通报,2010(2):73.

[7] 赵广恒,张小照,章传政.潜山县茶产业应重视发展茶文化[J].茶业通报,2018(1):18-20.

[8] 华金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茶叶生产[J].茶业通报,2002(1):7-9.

[9] 潜山奖补茶产业[N].安徽日报农村版,2019-05-10,04版.

[10] “茶痴”老蒋:“想创新,就得下苦功夫”[N].中华工商时报,2015-11-30,11版.

[11] 黄复生.创业者的风采-记农广校优秀学员、安庆市劳动模范江成生[J].农民科技培训,2003(8):8.

[12] 储北平,徐毅.安徽省潜山县皖茶协会挂牌成立[J].茶叶世界,2009,(15):39.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发出《安徽茶人宣言》

2020年5月21日16:00—22:30,首个“国际茶日”主题直播活动暨2020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网上茶博会宣传启动仪式在今日头条、抖音安徽总部隆重举办。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发出《安徽茶人宣言》

2020安徽茶人宣言

茶者仙草,魁领百芬,瑞盖千载,中华之芳。发乎神农,源起华夏,播及天下,誉满八方。

披榛寻药,炎帝亲尝,山间灵叶,步入华堂。国际茶日,普天同庆,茶为国饮,世界共享。

敦煌遗文,茶酒比论,“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古徽粮欠,以商代耕,盐典茶木,行走四方。

茗品富饶,广设茶号,南北通达,穿江越洋。鼎盛明清,救国安民,勇立潮头,成就徽商。

大江南北,生态绿色,品质超群,追崇安康。十大名品,徽茶占四,华夏唯一,尊荣至上。

毛峰猴魁,祁红瓜片,各领风骚,驰骋九州。万国博览,百年米兰,登堂入世,斩获辉煌。

仲春四月,陕西平利,主席指示,茶业起航。砥砺前行,重振徽茶,供销发力,勇于担当。

四海之内,弘扬茶技,一带一路,中外扬帆。茗酬知音,山房待月,全体茶人,共襄华章。

新闻来源: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S571.1

A

1006-5768(2020)02-053-005

2020-02-24

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安徽省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案例解读(Z17016)

张晓照(1966-),潜山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天柱潜山茶业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喻天柱作品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摘柿子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烟雨潜山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