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唱词美学欣赏

2020-12-19 00:03姬云怡章传政
茶业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采茶戏唱词红茶

姬云怡,章传政

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唱词美学欣赏

姬云怡,章传政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采茶戏是流行于南方的、源自于茶乡人民茶事劳动的我国独有的一门戏剧艺术形式,在不同省份又有着多种的茶戏种类。本篇论文选择了安徽省的祁门采茶戏中《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一剧目的唱词,对它的语言、形象以及情感方面进行了美学欣赏。此外还对这一剧目对戏剧与茶文化的意义做了简要讨论与说明,并对祁门采茶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祁门茶戏文化,促进祁门茶戏的发展。

采茶戏;戏剧;美学;茶文化;祁门红茶

1 祁门采茶戏

1.1 概述

人们常说“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在我国戏剧与茶自古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宋元时期就有戏曲艺人们在茶肆里摆场唱戏,到了清代,更是显现规模。清代不少茶馆为吸引茶客,开始在茶馆内设专门的戏台供演出之用。渐渐地,看戏成为人们到茶馆的主要目的,茶馆逐渐转变为戏园。[1]茶与戏曲的深远渊源可见一斑。

而采茶戏更是我国独有的将戏剧与茶事活动联系起来专门形成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其多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各省份又有着不用的茶戏种类。采茶戏剧种明目繁多,且各具特色,实属我国戏剧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而祁门采茶戏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的故乡,安徽省祁门县的一种茶乡地方性戏曲。据记载,祁门采茶戏源自于江西。清初,江西浮梁县一些姓陈的人迁来祁门县坑口一带,他们带来了一种叫“饶河调”的戏,很受群众欢迎。祁门人叫它“江西调”。由于这一剧种曲调明快,演奏简单,富有乡土气息,后来流传开。[2]近两百年来,经历代艺人的继承与发展,和茶乡人民生活习尚的熏陶、祁门民间音乐歌舞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祁门特色的新剧种——祁门采茶戏。浮梁自古就是盛产茶之乡,浮梁的农人与安庆的茶人在祁门红茶创制成功之后,纷纷来到祁门,共兴茶事。如此,便也带来了故乡的“江西采茶戏”和“安庆黄梅戏”两个剧种的因素,与祁门当地的古戏相融合,祁门采茶戏便应运而生。

1.2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

祁门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有“大戏十二本,小戏三十六本”之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故事性与传奇色彩的便是这出《天下的红茶数祁门》了。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剧本最初写于1937年,是时任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胡浩川先生的作品,那时的剧名叫作《祁门红茶》。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1937年那个特殊的年份,战争爆发了,熊熊战火一烧就是十余年,原本正筹备演出的新剧目便就此搁置。光阴逝去,194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祁门茶叶改良场的人们将阁楼上尘封的老场长创作的剧本翻找出来,拍掉沾染的历史尘埃,重新修改润色,并赋予其新时代称谓——《天下的红茶数祁门》。终于,这部从初创到上演整整历时十二年的茶戏剧目被呈现在世人面前。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共有六幕,采用序曲、种茶、采茶、初制、精制、尾声6场戏,详细演绎祁门红茶从生叶采摘,到初制,再到精制的完整过程。[3]该剧将祁门红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展示出来,并大力地宣传了祁门红茶的种植与加工制作工艺。无论是从戏剧艺术角度、文学艺术角度还是茶文化角度来看,《天下红茶数祁门》这一剧目的唱词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

2 美学欣赏

2.1 语言美

2.1.1通俗化

早在明清时期,那些戏剧美学家们就在强调着戏剧语言应当通俗化。他们批评过去的小说与戏剧“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而戏剧的欣赏面向的是广泛的人民群众,因此戏曲语言“明白而不难知”这一点极为重要。

戏剧的通俗化不仅是为了“使奴童妇女皆喻”,而且和戏曲的艺术性的高低有直接的关连:戏曲语言越是通俗,越是家常自然,戏曲的艺术性也就越高。[4]、这种用通俗化的程度来评价戏剧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的美学标准也与清初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提出戏剧作品须“贵浅不贵深”的主张不谋而合。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的语言特点便是如此。由于采茶戏本就起源于茶乡人民的茶事劳动中,其创作者是人民群众,因此它的语言也是适应广大人民审美要求的,是通俗易懂的。剧本第一幕首句唱词以“哪儿的红茶最著名,天下数祁门”开篇点题,之后全篇便是用这样最质朴简明的语言,描述着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茶乡景色与茶乡人民种茶、采茶、制茶的劳动过程。

采茶戏作为源自人民群众的地方戏种,其语言也多使用方言,这也是其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清朝时期的翟金生曾经使用《豫章景物竹枝词》对采茶戏的特点做出了这样的论述:“二月街头唱采茶,村童扮作髻双丫。土音方语无腔调,笑煞吴姬与楚娃。”[5]如此可见,人们对采茶戏中方言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的使用是喜闻乐见的。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部戏剧的语言除去一些充满乡土韵味的衬词外,也用了祁门地方的方言来演绎。像第五幕的“轻的扁的给风吹了,粗的细的给筛筛了,还有那吹筛不尽的坏茶,逐个个儿手捡掉”这段唱词中便有方言的使用。

2.1.2衬词“咿呀嗬嗨”

除了语言的通俗美以外,《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唱词中的衬词应用也值得人们欣赏。衬词在民歌、地方戏曲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像梁子湖的花灯调民歌、安徽的黄梅戏中都有“一得呀儿呦”“呀嗬舍”这类衬词的使用。

在戏剧的第二幕种茶中,共有四小节唱段,每一小节都出现了“咿呀嗬嗨,雅嗬嗨”这样的衬词。这些简短明快的语气词夹在正词之间,既活跃了气氛,渲染了氛围,将春日里朝气蓬勃的气息都体现出来;又为戏曲增添了韵律美,通过鲜明的节奏、工整的句式,使戏曲充满了律动之美;同时衬词所蕴含的生活气息与乡土韵味也将劳动中的茶乡人民愉悦的心情、劳动人民的幽默与风采一并展现出来。唱词中的“提起锄头快向前呀,咿呀嗬嗨”,多么像茶农们劳动一起唱着曲子,一起喊着口号啊!

通过轻快平易的语言,戏曲将其情感真实自然地传达给观众。衬词与正词和谐相处、相辅相成,以独特的方言和特定的词汇形式展示出一个个鲜活的劳动生产画面和生活情景。[6]

2.2 形象美

2.2.1自然形象与人物形象

“江里有拍天的大水,山里有连天的森林;晴天早晚满地雾,阴雨成天的满山云。”这是第一幕的唱词中对祁门县好山好水形象的描述与赞美。的确,高山云雾,这简直是好茶生长的绝佳地带。在第三幕采茶歌中,又描绘了风吹鸟噪,“枝头一片绿油油,初出的太阳霞万道”的采茶风光。试想一下,清晨朝阳升起,冲散了空气中蒙蒙的雾,阳光照在茶树鲜嫩的枝头上,落在树梢的芽叶上,齐整的茶园茶山连成一片,每一株茶树的尖尖上都泛着娇黄嫩绿的、一闪一闪的光亮,是多么惹人喜爱的美好景象啊!

故此祁门茶农们感叹道,茶树长在此处,是享尽了天有的恩。是啊,正是如此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才孕育了举世闻名的祁门红茶。不仅是茶树“她享尽了天有的恩”,祁门人亦如此。

在风景秀美的祁门茶山中生长的祁门人们也有着美好的品质。祁门人都是辛勤质朴热爱劳动的,他们在种茶时早早地去耕锄茶园,即使满天大雾也要上茶山,“一锄一锄不怠慢”,将茶园的杂草铲除干净,把茶园整理得齐齐整整;祁门人是乐观积极的,他们在采茶时不论男女,不论老少,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愉悦的,劳作中的喧声笑语未曾停歇,欢乐的氛围环绕着整片茶山;祁门人还是团结互助的,他们在种茶歌中唱道“他们吃饭有空闲呀,提起锄头快向前呀,上前帮忙锄一遍”,茶农们忙于种茶,工人们勤于做茶,工农合作,共同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祁门红茶。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的唱词不仅描绘出祁门县茶园与茶山如诗如画的自然形象,更刻画了祁门人辛勤劳作、团结质朴、乐观向上的美好人物形象。

2.2.2真实性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一剧之所以能够在祁门采茶戏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除了在刻画自然与人物形象方面颇具美感之外,更因为这些形象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

戏剧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艺术,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美学家们都对戏剧艺术的真实性做出了要求。李渔认为,“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即真实性赋予了戏剧持久而顽强的生命力。再看法国的现实主义戏剧美学家狄德罗,他也在强调着剧作家要根植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来进行戏剧创作的重要性。狄德罗指出:“我们将在舞台上看到一些自然的情景,而这正是一向与天才以及巨大效果为敌的礼仪所摒弃的东西。我将不倦地向我们法国人呼吁:真实!自然!”[7]可见戏剧的真实性无论是在何时,在何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戏剧作家应当拥有对所创作的人情物理的真实直接的经历,需要经过亲身体验才得以写做出好的剧本。《天下的红茶数祁门》的创作者胡浩川先生便是如此,他身为当时祁门茶叶改良场的场长,一直致力于我国的茶叶改良工作,自身就是位经验丰富的茶叶专家。胡浩川先生正是将自己在祁门的茶事工作经验与茶叶知识融汇于笔下,才创作出这一部真实地讲述祁门红茶从种植到制作全部过程的传世茶戏。

2.3 情感美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部茶戏首先在剧名上就毫不吝惜地赞美了祁门红茶,表明了本戏歌咏祁红的情感。唱词中说,“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茶树娇养如美人。”看呐,我们祁门的茶树是从小经人们精心呵护养育长大的,生得有如美人一般娇美动人。

本戏除了唱词里包含了咏茶的语句,全剧就专是为了茶事活动而创作、演绎的。戏文将景色宜人的祁门茶园风光细细描绘,对辛勤劳动的祁门茶农茶工认真刻画,把严谨巧妙的祁红初制精制工序娓娓道来。唱词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创作者对祁门茶的歌咏,对祁门人的赞扬,其情感的真挚、真实可见一斑。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采茶戏唱词中对茶人的描写,是通过其进行茶事活动来体现人们本身所蕴含的高尚品格。像前文提到的,本戏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多种传统美德的美好的形象。自古以来,戏剧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教育功能,戏文中对美好的、良善的人物故事的描写,对观众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强调着的,艺术应当包含道德的内容,“美”与“善”要统一。也就是说,艺术的形式是展现美的,而艺术的内容是展现善的。

3 意义与建议

3.1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对戏剧与茶文化的意义

当艺术反映人的理想和规范的时候,当它创造新的习惯、道德和思想方式的时候,它对社会也构成了规范和榜样。[8]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创造出艺术,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又选择正确的艺术对人类社会发挥其意义与价值。因此本文除了对唱词的美学欣赏之外,还想讨论一下作为一部采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在戏剧和茶文化方面拥有的,或者说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

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向我们证实了,将新的意境赋予旧风格、新的理想熔铸到旧形式之上,是艺术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融汇戏剧与茶文化两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采茶戏,既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又赋予其更多样化的思想内容。《淮南子》中说道,“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可见美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出采茶戏的首次亮相是为了庆祝祁门解放,新中国成立。参与演出的人们穿着的服饰也不像古时的那些戏服那样花色斑斓,样式奇异。伴舞的小姑娘们穿上了白色的短衫,蓝黑色的短裙,白力士鞋或黑布鞋,鬓边各戴着一朵茶花;其他参演的茶农茶工们就穿着劳作时的衣着,扮作平常农人或工人的模样,充分体现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服装风格。完全服务于祁门红茶的戏剧内容,和戏中唱到的体现工农联盟思想的“工农合作来生产,努力生产,大家一条心”,都表明《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将新时代元素融入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戏剧之美。

除了对戏剧美的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将祁门红茶这一世界名茶的种植制法过程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呈献给观众,使人们对祁门红茶的认知不仅是只停留在它高香鲜爽的品饮感受,其群芳最的名誉地位,更能够直观地体会到祁门红茶为什么是红茶中的极品,深入地了解祁红文化。其对茶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形式的丰富十分有利于对祁门茶文化的传承。

3.2 发展建议

祁门采茶戏正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需要祁门当地政府在对祁门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中起到主导作用,深刻意识到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带领祁门人民共同保护发展祁门采茶戏,传承祁门茶文化。

还可以加强祁门茶乡生态建设,发展祁门产茶区的茶文化旅游业。《天下的红茶数祁门》采茶戏除了对茶叶生产劳动情景的描述,也有对祁门茶乡风土人情的展现。祁门地区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采茶戏又是祁门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祁门红茶可谓是祁门对外的一张极具含金量的名片,这在开展文化旅游工作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开展祁门茶戏特色旅游,引领游客们游览祁门茶乡,品饮祁门红茶,观看祁门采茶戏;还可以开发互动型体验旅游项目,让游客们深入茶园,亲身体验采茶、制茶、泡茶的乐趣,学习祁门采茶戏的演绎,了解祁门茶戏文化。如此使得游客们通过在祁门的旅游,在观赏风景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祁门茶文化、茶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而对于祁门既可以提高经济收益,也有利于发展生态效益。

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在新的时代也依旧有发展的空间,祁门采茶戏要发展也应如此。可以吸引更多戏剧或茶文化人才,创新剧目,创新思想内容、表演形式,表现新时代的主题。

4 结语

《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只是众多祁门采茶戏剧目中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的祁门茶戏知识与内涵需要我们认识,值得我们欣赏。祁门是历史悠久的产茶之乡,祁门红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希望祁门在其红茶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也能够重视自己地方采茶戏的传承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祁门茶戏文化,发展祁门采茶戏。

[1] 夏良玉.茶馆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11.

[2] 祁门古今[M].祁门:祁门县文化局,1985:149.

[3] 章传政.安徽茶歌舞及采茶戏浅评[J].茶业通报,2012,34(03):124-127.

[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423-424.

[5] 曹云南.谈我国采茶戏的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5,37(06):190-192.

[6] 张靖鸣,何是旻.梁子湖花灯调民歌衬词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40.

[7] 李燃青.李渔和狄德罗的戏剧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J].宁波师院学报,1992,14(3):17.

[8]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62.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S571.1

A

1006-5768(2020)02-085-004

2019-04-22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采茶戏唱词红茶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唱词(外一首)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