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父母角色的重新定位

2020-12-19 00:04辽宁何氏医学院李荣芹
亚太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尝试公平家长

辽宁何氏医学院 李荣芹

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孩子学习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知识面加宽,信息量增大,思维反应快,思考力很强。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泛滥,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心态浮躁,沉不下心来进行学习。家长过于功利的心态,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孩子近乎“发疯”,不少孩子出现了轻生、厌学的状态。针对目前孩子的状态,如果家长再沿用以前的教育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是适得其反。因此,家长有必要深思自己,并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一、孩子是主角,家长是配角——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都是家长是主角孩子是随从,孩子从来没有做主角的机会,这就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必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不是表现一个“完美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独立的灵魂。要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按照孩子的需求去塑造他们。给予孩子强有力的指导,不断提高孩子的能力,促进孩子成长,真正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有一次去儿童体验城,发现儿童各个好奇心十足,忙得不亦乐乎,感觉都是在极力地释放自己。但是,不乐观的事情发生了,家长阻止了孩子,随处都能听到:“孩子,不能玩,巧克力弄身上好脏。”“孩子,别去,那里很危险。”……这很明显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权利,制约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领悟。压抑孩子继续探索的欲望,后果可想而知。

二、孩子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给予自由的成长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教给孩子的知识,时间一长,印象不会深刻或者甚至完全忘记,只有通过体验、经历才会有所感悟和内化。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这才是“学”的真正含义,才能启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找到“真我”的感觉,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一天,一个人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不满3 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可尝试了好多次都无法把门打开。于是这个人主动过去想帮孩子打开,却被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打开了门。这也说明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对经验、教训记忆深刻。

三、家长是孩子的引领者——沟通是关键

家长是引领者,不是孩子的控制者,在行为上首先应约束自己。语言的引导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应关注孩子的情感感受,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身份映射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你的语言在孩子身上影响和作用如何?对孩子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孩子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柔道赛,他竭尽全力还是在最后关头以微小差距输了,他爸爸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一秒,我为你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自豪!”这个孩子通过爸爸的鼓励在之后的赛场上越来越敢打敢拼,后来得了州少年比赛的冠军。通过和爸爸的沟通,孩子最大的收获是在做事情时充满了不畏失败、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家长要做到公平公正——给孩子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除了第一层级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第二个层级的需求是安全感。很多家长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必须在父母的控制下成长。尽管孩子的识别判断、控制能力还不成熟,有待发展,但是他们应该有参与说话的权利和尝试的权利。很多家长在孩子自我成长初期,让孩子体会到了不公平,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归属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国外的家长教育喜欢蹲下来和小孩子说话,就是公平公正的典型表现。

互联网时代家长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要思考角色如何转变。孩子多元化地吸收知识,家长采取的策略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家长是业余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核心仍然把握不够。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是配角,孩子是主角,以锻炼孩子为目的,并不是按照你的方式去做;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不应只有说教;家长的沟通语言必须是建设性的,有意识地删掉无用的阐述;家长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只有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孩子,敢于尝试的力量才足够。

猜你喜欢
尝试公平家长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笨柴兄弟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公平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