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两点思考

2020-12-20 13:30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耕地种子企业

冯 梅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粮食安全问题还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实现谷物产量5.5亿t的目标,实现小麦、稻谷100%自给自足。此外,规划还对耕地保有量等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指标。2019年发布的《我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已达到470kg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从2010年算起,我国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过5.5亿t、6亿t、6.5亿t 3大台阶,2015年开始连续4a稳定在6.5亿t以上水平。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近6.6亿t,比改革开放之初的3亿t增产116%,是新中国成立时1.1亿t的近6倍。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比1949年增长了126%。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仍面临较大的压力。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说:“夺取水稻高产,必须要有良种、良法和良田的配套。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但任务相当艰巨。”[1]在他看来,良好的种子无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能否掌握优良品种的农作物种子供应的主导权就成为粮食安全的首要前提。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二胎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到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会增长至14.5亿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越来越多农村人口选择进入城市打工或定居,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数在逐年减少,这些无疑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1 种子安全问题

种子安全问题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首要前提。正如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所说:“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绊倒一个大国。”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蔬菜新品种、园艺植物的种源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国外进口。同时,我国本土的种业公司还面临来自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压力。例如,美国排名前10的种业公司就抢占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而我国排名前10的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只有10%左右,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还不到1%。另外,随着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新型农业生物技术在育种行业的使用将会使得这种依赖局面持续下去。

在美国,一项名为“植物基因表达控制”的专利技术正在将世界种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该项专利技术授权持有人和有权使用者通过杀灭自身胚胎的做法,这就是不能生育的种子。因此,人们发现每年农民在收获粮食后却无法像祖辈那样保留物种,必须要通过市场渠道购买相应种子。

目前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德国的拜尔等少数公司在种子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了几乎垄断的局面。美国孟山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在转基因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其专利技术也基本达到行业全覆盖,并且可以从种子源头实现控制。所以当一个国家的转基因粮食种植面积达到相当规模之后,其潜在的风险也在无形中加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种业巨头可以通过专利技术和国际公约对种子进行控制,实际就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的粮食命脉。所以说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实现种子的自给自足。然而,不幸的是随着国外种业公司的冲击,我国本土种子公司面临更大的压力。农民能够选择的自主种子品牌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国外进口种子占比高达80%[2]。

要警惕当前跨国种业对我国种业的渗透和控制,从源头上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要想摆脱他国公司,实现粮食种子自给自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采取行动。

1.1 增强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国内种子企业,特别是龙头种子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从种子研发技术方面入手,缩小和国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普遍的问题是科技投入不够,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能力。所谓科技投入,主要是要投入力量研发优良品种。有实力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育种中心,也可以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开发优良新品种。只有培育出优良品种才能进行推广,进而占领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不能忽视品种的市场推广。因此,企业应更新营销理念,完善品种推广体系,提高优良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根据中共中央有关精神,我国农业科技的重点要放在培育优良品种上。因此,针对国外转基因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我国的种业企业也应该加快相关科研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用价值的新品种。国家在这方面上应该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因为育种行业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研究周期长,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发展。例如,支持协调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工作,为种子企业减轻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免征种子企业所得税等。

我国的企业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种子企业的先进经验。一些发达国家,在育种方面的投入往往占到其销售总额的10%左右,新品种研发有了资金的支持,就能以较大优势占据市场,不断推层出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3]。

1.2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种子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种子管理部门应履行好职责,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许多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为了市场份额而采取压价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而不思考如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把企业做强做大。因此,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严格执行种子企业入市许可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此外,各级市场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针对种子市场上的不法行为要严厉查处。例如,制售假劣种子、冒牌侵权、虚假宣传等问题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农民积极性和收入的实际问题。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有效保护合法企业的知识产权,规范种子市场经营管理行为。良莠不齐的种子流入市场,除了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外,还会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4]。要实现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证种子安全,包括种子的供应来源以及种子的品种、质量安全问题。只有实现良种自给自足,才能完全保障供应来源安全,而要实现质量安全,则需要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场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粮食安全还涉及另一个基本保障那就是耕地问题,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没有耕地,再好的种子也不能保证产出足够的粮食。

2 耕地安全

我国地大物博,但说到耕地,就不得不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事实。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的10%,却要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这意味着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虽然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保证1.2亿hm2的耕地红线,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无疑又会减少可耕地的面积。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加上水土流失问题,将会导致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愈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关系10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决不能有闪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所谓藏粮于地,就是要保障耕地面积和保护耕地质量安全,从而实现粮食产量目标。

2.1 耕地面积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粮食消耗量水涨船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提出了量和质的要求。然而,我国可用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除了城市化建设之外,主要原因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性主动减少,包括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等;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导致农村耕地荒置,耕地资源被浪费;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笔者认为耕地保护的首要问题是加大土地管理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对国家土地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平衡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既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政策制度的约束。地方政府在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政策时要遵循中央政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化过程。目前国民经济中非农产业的比重逐年升高,农用地的非农化过程可带来巨大的利益,导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指标而牺牲部分农用地[5]。对于农村土地荒废问题,首先要思考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之所以外出务工而不在家务农,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带来的经济收益差异太大。现在留守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儿童,老人逐渐丧失劳动力,而年轻人又不愿意留村务农。在笔者父母所在的村子里,留在农村的老人多半也靠买粮食过日子,许多良田被荒置。若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得让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务农。可以适当采取措施吸引沿海企业内迁,使农民在农闲时能够就近就业,避免农田荒置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同时增加对种粮户的经济补贴。耕地荒置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由于城乡收入、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教育资源、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巨大,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而不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因此政府要逐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特别是在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同时对务农户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其种植积极性。

加大自然灾害预测和监测力度,将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土地流转和退耕还林要统筹计划和安排,不能单方面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粮食安全问题。对于非法流转耕地的行为要严厉处罚,同时也要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严格把关,应该考虑耕地复垦的可能性和需求。否则,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损失大量的土地资源,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除此之外,在耕地面积不可能增长的情况下,可以思考如何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以此来弥补耕地数量不足的问题。

2.2 耕地健康

耕地健康也就是耕地质量,耕地是否健康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耕地健康既指土壤自身的肥沃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一面,也指减少对耕地在农药、化肥等的人为破坏。耕地健康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首要前提。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整体不容乐观。全国有效耕地总面积中,优等地的面积不足3%。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自然灾害对耕地的破坏力也非常巨大。另外,土壤板结、耕层变薄、土壤有机含量等养分降低、土壤酸化、盐碱化速度过快都是突出的问题,水土沙化、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我国从上到下贯彻执行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多次提出严守1.2亿hm2耕地保护的红线,但这只是涉及耕地面积保护,对耕地质量问题还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长期以来,向土地索取利益,追求多、快、好、省是很多农民的首要目标。在农村很多地方,滥施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各种化肥的现象特别突出。另外,由于工程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许多耕地也不能幸免。严格来说,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应该将附近地貌恢复原状,以利于复耕,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施到位,而且耕地的污染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虽然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可以用风调雨顺来形容,但大大小小的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耕地流失,耕地质量也随之下降。例如,令举国悲痛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当地耕地的破坏无疑是灾难性的,也是长期性的。导致耕地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很多,农业主管部门忽视了耕地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引导和监管;农民普遍缺乏保护耕地意识;社会上更缺乏对耕地质量健康与否方面的调查研究与检测评估体系,农村基层如村、镇一级也缺乏对土地健康与否的动态调查和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耕地保护其实是没有落到实处。

耕地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是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应该改变传统用地观念。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减少化肥、除草剂、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土壤自我修复能力的人为干涉。传统意义的种地就是简单的向土地要收益,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仅造成耕地浪费还有损耕地健康。与此同时,改良农业产业结构也有助于保护耕地健康。以笔者父母所在村为例,当地农民为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这本是件好事,但是经多年大量施用化肥之后,土地板结现象特别严重,每年产量也越来越低,产出质量也越来越差。所以提高农民保护意识就是要引导其改变“只用不养”的观念,在农业结构上采取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种植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资源保护、耕地安全、产品质量安全。

对农业管理部门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制度建设和开展严格执法工作。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不乏相关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发实施。我国政府也在积极修改和完善耕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农业管理部门并不缺乏制度和执法依据。笔者认为还应该明确耕地保护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工作。不仅仅调查耕地使用途径,还应该对土壤质量、健康情况加以调查。积极发挥当地农科所、农业院校的科研带头作用,建立起对土壤酸碱度、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土壤自我修复能力等指标的长期跟踪调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拟定耕地质量健康评价体系和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这样可以使耕地质量健康问题一目了然。在检测基础之上再制定切实有效的促改措施,加快落实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

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还应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土地质量检测也离不开科技。此外,还应该利用生物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健康,提高土壤免疫力。例如,可以研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肥料,加快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冻等特性的新型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培育工作,指导农民在施肥、施药等方面结合耕地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等。我国农业科技在提高产量方面功不可没,同样也应该在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健康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走进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埋头苦干而不是在远离土壤的办公室里高谈阔论。只有这样,科技服务生产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

3 结语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视为“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新思路探索实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达到6000亿kg,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在农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我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本文从种子安全和耕地安全2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耕地种子企业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企业
企业
企业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桃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