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020-12-20 20:09王建峰高明暄米发桗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脊髓型椎间隙植骨

袁 景,王建峰,高明暄,米发桗,杨 平,甄 平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们采用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17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1~70 (56±14)岁,病程1~8年。行颈椎X线、CT、MRI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累及C5~C7椎间盘。

1.2 治疗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颈部中立位。C臂机透视目标椎间隙,在颈前经左侧入路做纵向切口,沿颈血管鞘与气管食管内脏鞘之间进入,到达颈椎前筋膜后向两侧剥离,显露目标椎体及相邻椎间盘。C臂机透视下将定位针插入目标椎间盘。15例行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减压椎间cage融合,再以前路钢板固定;2例合并椎管狭窄病变者行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硬膜囊减压,自体骨植骨,再以前路钢板固定。

2 结果

手术时间90~130(115±25) min,术中出血量60~180(120±60)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2个月。术后2例吞咽困难,1例喉返神经麻痹,声音嘶哑,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JOA评分:术前7~10 (8.5±1.5)分,术后6个月13~16 (14.7±1.4)分。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前6~9(7.5±1.5)分,术后1~3 (2.1±1.4)分。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术前45%~76%(61%±15%),术后15%~24%(19%±5%)。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均恢复,疼痛症状均缓解,无脊髓神经损伤,未发生假体下沉移位、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0例,良5例,可2例。

3 体会

术中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术后伤口周围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要术者术前熟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术中细心解剖组织,轻柔操作等。我们体会,伤口牵拉时,间断放松可降低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本组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脊髓型椎间隙植骨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