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2020-12-21 05:02刘修礼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江西农产品

刘修礼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体系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各地均十分重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体系建设。近年来,江西与全国其他省市区一样,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体系建设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和历史使命抓实抓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当然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切实化解,以便更加有效地推进,产生更大的效能。

1 江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体系建设绩效分析

江西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近70年连续不断外输商品粮的2个省份之一,在基本解决农产品供给不足后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的做大做强,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2012年就对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问题做出了规划部署,从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绿色食品名牌体系、产业布局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物质装备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经营制度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范体系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1],努力延伸、拓宽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1.1 农产品及其加工衍生品日益丰富

2010~2018年江西粮食、油料、茶叶、水果、油茶籽、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均有长足发展,产量分别增长了12.1%、12.3%、118.1%、58.3%、153.5%、5.7%和18.9%;江西农副产品加工衍生品的产量也有显著增加,配混合饲料、罐头、软饮料、精制茶、卷烟、纱、人造板、机制纸、家具、中成药产量各增长了85.1%、80.9%、125.3%、107.7%、14.1%、87.8%、10.4%、15.0%、259.2%和41.4%。

1.2 涉农产业和企业持续增多增强

江西农产品种类丰富,经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加价,有力地促进了涉农产业的发展。2010~2018年江西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竹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企业数各增加了92、36、18、3、141、478、165、0、405、4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159.7%、36.2%、112.9%、134.4%、67.1%、196.0%、178.7%、38.5%、403.9%和86.3%,企业数量和产业收入均有较大增幅,涌现出一批大型加工企业。

1.3 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朗突出

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越加明显,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瑞昌山药、泰和乌骨鸡、遂川狗牯脑茶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生产越来越扬名海内外,水稻、生猪、水果和茶叶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大米、油茶、畜禽、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加工初具规模,粮食、畜牧、果蔬、水产业已具千亿元级水平[2],初步构建了江西特色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4 农业新兴产业不断繁荣壮大

这些年来,江西农业紧跟时代步伐,突出现代理念,努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信息农业、电商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涌现出许多新农业,壮大了一批新兴农业产业。当前,全省“农(渔)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休闲农业企业3200多个、农家乐16200多家,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6个[3]。2018年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和产量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104.0%和65.9%,各占全国的5.1%、5.1%,分别位列全国第6位和第7位。

1.5 农业产业运作能力日益提高

随着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江西农业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自2015年开始,江西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电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的目标,在全国率先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农业,按“123+N”运作方式对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指导[4]。围绕农业产品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销售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达5.40万户,同比增长了22.85%;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达90.20万人,同比增长了18.22%,农业互助合作经营力度提速较快[5]。

2 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近年来,江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起色和亮点,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纵横向集聚不够,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力不强,农业产业要素投入欠缺,加上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脆弱,农产品市场开拓占有乏力等原因,其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受到牵制和约束,步履较为艰难。

2.1 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问题

2.1.1 农业产业链偏窄偏弱 江西农副产品生产丰富,但涉农企业数量较少,农产品加工度和农业生产资料自给度较低,农业与涉农产业之间的配置程度不高,农业产业链较短、较窄,农业产业体量不够大。从农产品加工来看,2018年江西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数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每百万元农业总产值拥有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4个,比2010年还少6个;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来看,2018年江西氮磷钾肥施用量占全国的2.1%,而产量只及全国的0.1%,依次低于2010年的占比水平2.3和1.8个百分点,自给率低下,生产长期满足不了消费需求,前后向产业发展仍显不足。

2.1.2 农业专业化品牌化水平不高 与过去相比,江西各地大小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适宜性、优势度、基地化越来越突出,但是各地市之间、东南西北中各片区之间无论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加工转化业,自然成分、传统成分依然较高,小规模、小产业仍然较多,特、优产品生产量少面窄,品种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明显,名品牌、大产业不多。据《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江西食品饮料品牌无一入榜,而邻省少则1家、多则10家上榜。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效更多的是局限在省内,在省外,江西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知名度多数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2.1.3 新兴产业运作创新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业新产业、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地巧抓机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农业产业,构筑、改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江西在这些方面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较而言,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较为滞缓,运作方式、经营模式革新力度略显不足,新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体系的建设不尽如人意。以绿色食品为例,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江西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在具体的运作经营中,创新意识、开拓胆识不强,发展依然差强人意。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许多县、市、区还是空白,已有的绿色食品发展也较为零散,集中连片的绿色农业发展区不多、前后向产业相互融合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十分稀少,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获证企业和产品几乎没有,有待于开拓创新。

2.1.4 农业产业联动差强人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农业及其产出品为核心、前后向产业协助发展的多功能综合体,强调且需要农业各子产业之间、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共生共荣、融合发展。近年来,江西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各市、各产业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突出,农业产业融合度不高,以下2个方面尤其突出:一是农业及涉农产业物流、信息流不畅。农产品及生产资料流通机制不活,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不全,信息收、传不灵便,物流、信息流滞后,生产、经营盲目,农民和涉农企业“买难”“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技产学研融通不足。农业技术从研制、引进到推广应用是一个有机传导的过程,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农技研制、教学、推广分属管理且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教学与应用、研制与教学、研制与推广互为脱节,导致不少新研制的技术、产品、工艺不受农民和企业待见,推广应用价值不大,而农民和企业急需的技术和设备又缺乏、难找的现象多处可见,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

2.2 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2.2.1 农业产业聚集乏力 20世纪80年代,江西农业基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方位角度将全省分为6个片区,即:赣北鄱阳湖平原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区,赣西北丘陵山地粮食、林业、畜牧、麻、茶区,赣东北丘陵山区粮食、林业、畜牧、茶区,赣中西部丘陵、盆地粮食、林业、油料、畜牧、麻区,赣中东部丘陵山地粮食、林业、畜牧、麻、桔区,赣南山地丘陵林业、粮食、甘蔗、烟草、桔区[6]。据此可见,各片区农业产业虽然重点有所凸显,但是重叠也十分显见,大一统、泛而散现象仍然较为普遍。21世纪以来,江西农业突出资源与产业的优化配置,注重区域优势的开发利用,着力打造粮食、生猪、水禽、渔业、蔬菜、果业、茶叶、油菜八大生产基地,促使粮食形成三区一片,生猪形成一片二线,蔬菜形成一环二带,茶叶形成三大优势区,果业形成南橘、北梨、中柚的发展态势,油菜聚集赣中北,水禽集聚赣江沿线、环鄱阳湖,渔业聚集环鄱阳湖的生产格局[3]。农业主要产业的区位发展轮廓渐渐清晰,但是从行政区看,近10多年来,江西农业产业的集聚程度变化不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及其产出品的集聚度仍然不高,设区市农业产业发展广而散、重而泛、小而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主导产业集聚不力、支柱产业凸显不明,农业产业区域化、专业化不突出,制约着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与纵深发展。

2.2.2 农业龙头企业动能不足 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对广大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也是农业产业融合和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力,但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带动能力还比较小,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有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江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807亿元,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62万户,户均增收3200元,比2014年分别减少了151亿元、增加9万户和1600元[7]。由此可知,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增量不多,总量上也尚有近200万户农户有待吸纳;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更少,成员数只及农业劳动力的1/10左右,仍有不少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单打独斗,有赖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增强能动性。

2.2.3 农业产业要素量能欠缺 农业产业发展要素的高质量投入是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必要保障。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江西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略显不足。2018年江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2%,而小学文化和未上过学的劳动者高达46.8%;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省总额的2.7%,远远低于其占全省GDP的比重;耕地灌溉率仅有65.8%。从农产品后续加工角度看,2018年江西每万元农业总产值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为1.25万元,基本接近全国水平,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江西农业产业各环节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少,对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推动能量相对较弱。

2.3.4 农业抗灾、抗险能力不强 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江西虽然对农田水利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视,增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物质装备能力,但是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依然不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为脆弱,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波动性较大,动摇了农业产业体系的根基——农业产业的稳定性。2010~2018年江西因干旱、洪涝、风暴、冷冻等因素而受灾的农作物面积少则44.14万hm2、多则207.52万hm2,成灾率低则39.7%、高则达72.7%,直接经济损失少则58.8亿元、多则达520.0亿元,对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掣肘影响。

2.2.5 农产品市场占有量不大 强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高水平的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拉力和必要保障。江西是农业产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农副产品较为丰富,但是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差,市场占有份额不多,从外贸出口可见一斑。2018年江西出口活动物及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分别只及山东的1.3%、3.4%、2.0%、4.3%;每万元农业总产值出口活动物及动、植物产品7.72美元,比山东少92.52美元,为其7.6%。弱小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难以支撑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做大做强。

3 促进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农业产业,健全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江西各市、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集合体。江西在构建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切实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与协作,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彰显江西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巩固江西农业产业发展地位,做出江西应有的贡献;要顶层统筹各市、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农业产业集聚度和联动性,促使农业各产业及其相关环节适配于最佳地带和市县域,缔造区域分布合理、行业分工有序、系统运行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2 强化产业融合,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

江西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各产业之间及其与上、下游产业之间联结不够紧凑,融合度不高,现代农业各产业体系的体能还不够大、综合实力还不够强,有待于做大做强。事实上,任何一个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都有做大、延伸的可能,况且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农业产品或农业产业的竞争往往也不是单纯的该产品或该产业的竞争,而是由该产品或产业前后结成的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的竞争。要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做大现代农业产业链体量,一方面以产业链为纽带,抓住核心环节,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航空母舰”;另一方面以产业区为纽带,突出主导产业,组配生产要素和发展力量,连接、延伸、拓宽前、后向相关产业,配齐、健全相关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3 增添现代元素,夯实农业产业体系量能

增加现代元素,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和夯实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要保障。要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研究,不断研制、引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产品,尽快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技术含量;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发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现代农业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物质技术装备能力;要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农业产业企业家,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从业者职业技能,努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经营开发能力和体系运作水平;要鼓励金融资本、文化教育、商贸物流等行业部门参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3.4 培植产业主力,增强农业产业体系推引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多产业融于一体的有机聚集体,无论哪个产业都有生成体系的可能,只是主次不同以及生成的难易程度、规模大小、时间长短、效应多寡不同而已。要又快又好地构建、发展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择优推进;以国计民生农产品产业、名特优农产品产业、资源富饶农产品产业为核心,分区、分片遴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培植、扶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延伸、配备关联产业,抓一个产业成一个产业,抓一个体系成一个体系。

要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主体,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头羊,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要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所有制结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着力建成一批国内外响当当的知名企业。现代农业园区是先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代表者,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扩大园区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改造、升级园区档次,充分发挥园区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集散功效。

3.5 加强产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

江西农业产业门类齐全,地方名优特农产品及加工品较多,每一类产品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新老品牌,只是区域影响强弱有别、大小不同而已。前述已知,近年来江西省着力建设了“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对江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动作用,但是整体而言,江西农业产业及其产出品和加工转化品大品牌、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不够,市场竞争力仍显不足,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建设的支撑和促动仍显乏力。对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品和涉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努力开发、利用、整合、创新品牌,做大做强、做多做实品牌;要广泛宣传品牌,扩大品牌农业及其品牌产品的影响度,巩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要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品牌影响作用,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需求群体,生产、开发系列产品,形成产业优势,结成产业链,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及其体系发展实力。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江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江西银行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我爱江西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