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21 14:41丽,张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农用地农村土地

张 丽,张 磊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测绘院,贵州 贵阳 55000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只留下老人、孩子和劳动能力有限的群体,造成部分农村土地出现撂荒现象、宅基地破败闲置以及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现象与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为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村容,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的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乡村的振兴发展,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好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是既要使村庄用地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给村庄留有余地,既注重发展特色,又要与区域整体发展相衔接[1]。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概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运用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技术措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对区域范围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人口集中聚集生产生活,进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与进程。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一)过程性非法建筑滋生

为解决临时居住问题,基层政府及村集体默许在农用地上建设临时性住宅,村民因此大量扩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实际清退效果反噬[2]。同时基于降低边际成本的需要,村民自发追求规模效应,相对聚集,导致事实上的“小村庄”产生。表面符合整治要求,事实上带来更多隐患。

(二)空心化问题的延续

农村土地整治过程的农村迁移聚居使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建的农村社区入住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受到农民思想的制约,进城务工农民依然众多,几年之后,新社区再次落入空心化的尴尬境地。其次就是基于各种原因,众多地区的新社区建设不尽如人意,在质量、外观、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与商品化住宅比较起来差距很大,农民幸福感提升不到位。

(三)农民对农村土地整治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不免会出现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如经济效益、建设用地指标等,有可能出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蔓延现象。农用地整理中也存在大量的不合理问题,导致耕地数量到位、质量有所下降,甚至被补充的耕地位置偏远或者坡度较大不适合耕种等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会导致农民的收成收入降低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也会影响整个地方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口碑、信誉以及影响力。

(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整合整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对生态环境效益不太注重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鉴于生态环境效益不像经济效益那样容易量化,即使表面重视生态环境效益也因其难以精确量化而置于一旁。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整治中,伴随着大规模的农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及村庄的拆并等一系列整治活动的实施,对地表植被以及景观生态建设方面考虑欠妥[3],需要实施更加广泛与细致的措施与方法。

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

(一)加快研究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随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等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实[4],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还会出现新的情况,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应该分析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抓紧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补充解决新问题而产生的新的政策等措施,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添砖加瓦。

(二)提升工程质量,让农民有幸福感

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建社区项目的统筹规划,把好质量关,力争每个新建社区都成为示范性建设项目。无论在项目规划、设计还是施工上,都要认真落实,位使每个建设项目都能经得住时间和民众的考验。坚决不能随意压缩建筑成本,降低建筑质量。加大对新建社区入住后的管理,让农民住的高兴、住的放心、住的舒心,努力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三)提高公众参与度

对于整治之后农用地的使用情况,农民的评价很重要。农地产量如何、耕种是否方便、整治前后对比是否明显等,只有农民真正耕种过之后才能有一定程度的定论。鉴于农用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意见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可以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实施过程中,提高当地农民参与度,鼓励农民献言建策,为后续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首先在意识上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措施上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过程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土地。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保工作的认识等。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农用地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设施农用地变化趋势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农用地膜依色选择使用技术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多肉植物火祭空气环境效应初探
环保节能是优化城市规划的途径
自然环境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质量的影响